个人资料
正文

宗教,必與世俗對立嗎?

(2006-09-05 10:57:50) 下一个

宗教是聖,世間是俗,聖俗對立,這種樸素的想法,常是一般人的想法,也是很多不深于其教的信眾慣有的想法,同時也是原教旨極端派領袖喜歡的想法,其實可算是一種非常通俗的想法。宗教自與世俗有別,但必然要對立嗎?若肯理性想一想,讀一讀經書,二者的關係應怎樣才擺得正?並非如想像之簡單。各教各派對聖俗或真俗的見解容有不同,我們不好指這個對那個非,因為教門教路各有自己的考究,順俗說法或棄俗求道,都有可能。我們在此要談宗教和世俗的關係,只是就各教踐履之實,及時代處境之實,這內外兩個無從迴避的重點檢討,所以只屬原則性的,而具體該如何,還歸各教各派自行揀擇。

筆者前曾約略介紹過數大宗教的心的認識,概以心身不二、物我相合為理想。耶教的心,是靈魂或靈與魂,靈通聖靈,要魂的思、情、意指揮身體,俾遵行上帝的旨意,這樣的結果,教會經歷了聖靈充滿,保羅見證了我活著就是基督。穆民的心,導向萬方,尋找真主之臉,謙虛己心,由無到有,透過萬事萬物各樣名義類比,記念主的聖名,沉入主的超絕,與神合一。猶太的心,是五層合和的靈魂,始動、生成、創造、發展、統一,由最近于生理的原始接受欲望開始,臻于為神性觸碰。佛教的心是智心,為八識之轉,而八識為一如來藏庫,本來真實,具足一切雜染法與清淨法,無明煩惱與覺悟解脫盡在其中,人是眾生還是佛,全賴其用。諸教透入心的功能,及各教派治心的精細功夫,千差萬別,但都同是溝通身心物我,主其心而使它與客體的肉身、外物終無所對。這即是說,宗教雖各有教門教路教理,大家靈性經驗的入處、取徑、解釋容或不同,難以比較,但最終所得,卻都不是唯此一心,並無否定身與物。

宗教正信,講理不唯理,講心不唯心,最後心物無礙,身心相協。耶教的天國近了,穆民的清真生活,猶太的彼即是我,佛教的常樂我淨,都是于此身此在之內的精神提升。宗教不只講未來彼岸的天堂、天園、王國、淨土,談到有關如何立足現在,轉化此在,如細讀各教經典,其實篇幅更多,反而論述更詳。天國降臨上帝掌權,清真生活人神聯合,神之臨在為神觸動,轉識成智見性成佛,各教理解的終極彼岸不同,神性之源由遠而近或由此趨彼也不同,但不會捨此而空言彼。教路之中我的成份,有少也有多,我之有無增減,各門也自有說法,然大家都看失去的只是自我舊我,得到的才是真我新我,不失便不得,不死便不生,無我正為成全我。所以從修證看,宗教治心,不是要人不是人,立刻變天使登仙境。有了宗教,人還是人,仍要過正常生活,只是當須讓此身此在,能真正合理更加幸福而已。如此一種心地,其實各教共通,可概謂之為「真俗不二」--當然回到具體的踐履和理解,各教各自有特殊內容和系統,不得混言比附不同的真俗不二。

所以從宗教踐履之實看,聖俗有別,但非對立。分別為聖,不陷溺于俗,當然應該,只是若聖俗不兩立,聖與俗相別一變聖與俗為敵,身體、物質皆成邪惡、虛幻,不能化俗只事滅俗,不以生為德,反以殺為得,這聖還是聖嗎?聖、俗對立,以聖為絕對的善,俗為絕對的惡,聖可壓俗,結果宣揚聖善的宗教或變成恐怖主義,只要為真理而戰,沒有罪過,連最起碼常人的良心不安也沒有。聖、俗對立,另一滑轉,以聖為絕對的真,俗為絕對的幻,這不實在的此身今世,可不在意,任由放失,乃成旁門邪道,自殘糟蹋,或沉溺肉慾耗散一切幻有才得清淨真實,連一普通無多少信仰的人會有的顧忌操守也沒有了。

再轉從時代處境之實看俗。今義之俗不一義,一般表面似貶義,背後又不盡然。好像讀經陡婊騿埛鸱傧悴挪凰祝?也粠诌@些,若看戲唱歌跳舞打牌,又或打工營商持家交誼,這些是否就是俗?嚴格的教派視前一類是,後一類不算;有的教派以為都可以,不算俗或俗常難免;極端派則以所有都是俗,要把時間盡量放在靈修追求上才對。廿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基要派幾都反對上戲院看電影,烏燈黑火裡閃爍的全是眼目的情慾,待荷里活推出十誡一戲,則忽鼓勵闔府齊看,跟最近福音派突然呼籲信徒自己去也帶朋友去看限制級的基督悲情一樣。六七十年代電視開始走入家家戶戶,教會起初認為不該看,後來說只看新聞,再後來領袖們管也管不完,只說要看聖靈允許的就行了,這聽在一般禮拜天教友耳中,幾乎是遂心所欲了。所以從現實言,俗不俗是很時代性的。

其實俗或世俗secular一詞在西方,拉丁saecularis的語源即從「世代」轉來,十六、七世紀尚有作如此用法。拉丁基督教十三世紀曾用以指並非教會的事務,或作希臘新約「世界」的拉丁表示。新約今譯的「世界」原文不一義,如羅12:2是aion,實即世代;約一2:15是kosmos,等同宇宙,後來經神學的解釋,世俗的世代義漸失,凡暫時易朽者,便等同非聖已玷污之物。俗之一字在中國文化裡,常是真、俗或雅、俗對言,宗教上從真假一端說明,文人中朝高下方面理解。宗教覺悟強的,真俗不二,詩畫境界廣的,雅俗共賞,真俗、雅俗的對立,不必突顯;當然自信是守真得道的,或自以為高雅超逸的,仍看不起俗。

不過西方社會經過十八世紀的啟蒙思潮理性的洗禮,俗的意義又起變化。政治的憲法民主,學術的科學方法,這些今世之事有其客觀的軌約,也取得自身的價值意義。我們生活做人,毋需言必上帝,這不是瀆神,現今時代的理性哂茫?Y束專斷的上帝信仰,即事事假上帝之名便合理的虛偽。吃飯穿衣就是吃飯穿衣,生活就是生活,不必拉上帝進來才良心平安,教權無法大模大樣再天主這天主那做其地主統治世界。結束信仰中上帝天主之專斷,不是叫人不敬上帝不認上主為主,反之是自由自主的人,願對上主降服歸皈投靠委身,只不過非奴隸不明不白的伏首聽命。故此一意義下的世俗,不是聖之反,這一世代之事雖然不永恒,但短暫也有短暫的意義價值。世俗是當然之事,這日子沒有來生你要過,有來生你也要過,人自己可以無悔渡其一生,也可因選擇來生而使到今生更精彩。不要來生,不是沒有希望沒有愛,珍惜不能重複再有的每一刻,便沒有甚麼可以失望的也沒有甚麼可以仇恨的。選擇來生,又絕無需要為來生而把今生看成虛幻罪惡,活著不是受煎熬,幸福並不必待死後才開始。

以平常心看俗,俗沒有甚麼不好,也沒有甚麼特別好,俗就是俗。你輕俗避俗,俗越看越不好。你認為俗不為俗,仍有意義價值,結果它確很好,沒有它,你的聖你的真,實在也無著落。俗怎麼會不好?只有當人把俗絕對化了,以為人生就是這樣子,只要有吃喝玩樂就完了,或套上個科學民主的框架就成了。科技進步,增加生產力,自由交易,提高消費力,人生今世只有這樣才是生活,個人為此努力,社會朝此發展,此之外你還要再談甚麼都沒勁兒,道德的是迂腐,信仰的實空想,宗教的即迷信。這種只以現實出發又僅僅現實的態度,唯此今世功利的唯世俗,是絕對化了的世俗,此謂世俗主義。世俗主義實當今的普世現象,逾演逾烈,有時不宣之于口,只以睥睨的眼光看宗教信仰道德,甚至形之行動,處處予以抵制,譏諷揶揄謾罵打壓不一而足,筆者稱此為世俗主義霸權,這會跟過去中世的西方與現今厲行字面義教法的穆斯林地區那一類的宗教直接神權一樣,長此下去,人類不自加約束,結果可以變成災難。

世俗主義霸權,是不願受任何約束的唯物主義,凡屬傳統的宗教信仰道德,都覺得是礙手礙腳,說到底就是以生命中的物質是唯一之真,物質慾望的滿足為唯一之實。世俗主義霸權來自世俗主義,世俗主義是一種不願深思或放棄深思的天真想法,以為人生今世只有拼命創造物質財富並盡情花掉物質財富一事,到了這一想法成了不許置疑的信念,並對一切勸他要多想一點的人充滿敵意,便成了世俗主義霸權。世俗主義來自世俗,世俗不離世代,既活在今世就不能不顧現世的事,現代化的意義,就是使現世之事合理無礙,肯定世俗本是人類精神史的進步。只是合理化現世之事的世俗,切斷這過程的合理與人心關懷、人生嚮往的多層次關係,盲目為進步而進步,這樣便變成了世俗主義。

世俗,絕對不該構成宗教理性實踐的威脅,俗不礙真,世俗有宗教踐履與時代處境皆不得否定的意義。不過世俗主義,卻為理性踐履時可能出現的一種因利乘便的蠱惑,模糊了生命中的更高企盼,常為宗教靈程的障礙。世俗主義霸權,則妄想宗教的敵意,而自己最終難免不自覺地對宗教充滿敵意。宗教的心靈,便要破除那障礙,化除那敵意--但世俗,宗教沒有必要與之對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