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孔子的以直報怨不及耶穌的以德報怨嗎?

(2006-09-05 10:57:49) 下一个

見有引用《馬太福音》耶穌不許門徒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而要以德報怨的一番話,去跟《論語.憲問》孔子說的以直報怨相比較,得到結論「耶穌的寬恕,和他的愛一樣,是完全的,無可超越的」,言下孔子的層次,似低一截。

「以直報怨」按字面很容易聯想到今人常說的有仇不報非君子。不過若把孔子那句話放回上下文中好好再讀,並不是一般人想的那個意思。請先看其原話: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當時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即,別人對你不好你偏對他好,您看行嗎?可見「以德報怨」這類思想早耶穌五百年在中華也已有過,老子曾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想是時之流行看法。人們說怨怨相報何時了?不如以德報怨,你看多大方!不過有人仍感疑惑,才會再問孔子,這樣行嗎?

孔子的回答,是要先問「何以報德?」我們想怎樣報怨之前,不妨問問自己,用甚麼酬謝一生所受的恩德呢?欠下天地父母宗親師友太多了,這才是最該當關心的大事!換言之人怎樣回應一己之私怨,相對而言僅為小事,有了報德這大責任感後,回頭我們再重看怎樣報私怨,乃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之直,同為孔子說的「人之生也直」的「直」,人之初生,徹上徹下,沒有分毫彎曲,心之好惡,如實出之,內不自欺,外不欺人,故直者亦铡?笏饺艘患涸骨?撸?坏靡郧??灾保?布磮笤巩斠哉。

孔子教學生:「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即是對付各種枉法邪惡,當堅持使用「直」與之磨錯,最後令枉法的人也直。以直待惡,找杂???皇枪孟ⅲ?膊皇前虢飳Π藘傻膱髲停??且哉?敝琳,感化惡者。

人問能否以德報怨,孔子反問何以報德?報德是一超出單單接受恩惠之私而願利他的無私,孔子此問,反顯困擾于私怨之報與不報或如何報者的侷促狹隘。心胸窄者,錙銖必計,事事都像人欠了他,本來無怨的也結成怨;反之至公者,人看明明是他吃虧,卻胸無宿物,不覺有怨。人心存至公,時時以報德為念,即或有怨,亦是直心找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