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限制級:《基督的悲情》

(2006-09-05 10:57:49) 下一个

《基督的悲情》上映了,限制級影片,不滿十八歳的少年禁看。但奇怪的是,素以嚴厲批評電影暴力色情見稱的保守教徒,竟對這齣戲大力追捧!

據傳媒報導,教宗早在他寓所看過片子,甚表讚賞,教廷發言人當消息滿天飛一周才出來更正,稱教宗未曾對任何藝術公開評價,發言人更謂其辦公室不會對宗座私人活動發表意見。不過各地主教回答傳媒詢問,幾乎眾口同聲為片子唱好,已足說明未證實又不否認的背後之大概了。

導演吉普遜是位虔盏奶熘鹘掏剑?玫焦?讨С只虿蛔銥槠妫??恢睂μ熘鹘贪牍?_批評的更正教福音派領袖,這回對此片竟表現出更大熱情,透過講道或電郵他們一再呼籲信眾看戲,組織查經班用影片作為引人歸主的教材。

過去新教和公教,經常各自搞抗衡限制級電影不良意識的活動,這次為限制級的一齣影片卻同時忽然如此熱衷,倒是難得的合而為一!

吉普遜是保守派的天主教徒,對大公會議近四十年的教會開放改革極為不滿,力挽拉丁語彌撒、周五守齋的老傳統,他的宗教立場並非現代一般新教甚至是主流公教所能同意,但他創作的限制版基督,卻一下子贏得兩方的歡迎。

為甚麼會這樣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神學背景互異的各方,皆認為影片絕對真實,不只服裝道具佈景的考據都認真,劇本對白用的是耶穌時代的亞蘭文、希伯來文、拉丁文,更為重要的,還是導演處心積慮刻劃了基督受難的悲情,成功突顯他走向十字架的痛苦。大家都認為,影片把我們帶回二千年前臨刑的現場,你所看到的,就是發生過的。

吉氏當然自以忠于文獻,重顯耶穌在世的最後十二小時。他用兩小時去濃縮,但竟花了幾乎廿分鐘盡情描畫耶穌被鞭打的場面,四福音書裡只有馬太、馬可、約翰三起直接記載同一件事的「鞭打」二字,卻有本事一再重複放大特寫,變成長鞭掛釘,撻伐抽打,皮開肉裂,鮮血四濺,一幕又一幕血腥。

單憑四福音書,我們沒法子構造這種血染的真實。吉氏自小參加受難節拜苦路儀式所意想到的真實,肯定叫「鞭打」二字有血有肉。只要越多暴力,就越使基督痛苦,他一切痛苦都是你我每一世人罪孽的結果,神學的原罪,越形齊告真實。不過若以揭示人對人的殘忍及人性的黑洞令如此暴力的圖象成為必需,那麼所有限制級的電影也都多少可以達到同樣編織意義的目的。

為了這一種真實,教理異議可以暫時放下,聖經記載可以搓揉捏拉,痛恨暴力可以變成追求暴力,藝術的真實可以說成歷史的真實。

二千年前耶穌怎樣死,歷史具體的真實只歸歷史,影片基本是一種藝術真實,是藝術工作者感受力的真债a物。耶穌之死有怎樣的意義,該是一虔盏男叛稣鎸崳?膊皇枪庥娩秩舅?芤酝瓿傻摹R?垦?热?榛?降谋?樵煨停?吘故菈艄?S式的作業。給這樣的電影加上一個限制級,不僅為了小孩,也該為尋求真理的成人。教會領袖們,怎麼這回竟忘記了你們常愛嘟噥的限制版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