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物系列3:张瑞敏

(2007-03-13 14:20:25) 下一个
张瑞敏不同于其他的企业家,也许就在于他的多年的管理自成一格,他本人又相当儒雅,没有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傲气,很容易与人沟通.

他说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企业应该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

这样说明企业运行顺畅自然,一切在宁静的一丝不苟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就像一个已经成熟的经得起风波的人一样,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惊慌失措.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十八年来,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2年全球营业额711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这些数字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

他1997年荣获《亚洲周刊》颁发的“1997年度企业家成就奖”; 1999年,张瑞敏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具声望的企业家"第26名;2002年9月6日,张瑞敏首席执行官荣获国际联合劝募协会设立的 “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200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分别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 在“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中,张瑞敏排在第19位。张瑞敏的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世界名牌。

张瑞敏讲求质量,他曾经要求工人将他们生产出来的哪怕是只有一点瑕疵的产品用大铁锤砸烂.他说,中国的产品在国外之所以竞争力不强,关键就是是这里差一点点,那里差一点点,就着这么表面的一点点,导致了巨大的差距.他觉得有缺陷的产品就等于废品,否则的话就会给带有很多缺陷的产品留出一条后路.

他推崇一分钟管理,就是这件事做好了,一分钟内兑现奖励;若做得不好,也要在一分钟内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好了.

他觉得管理说到头,就是两个字:借力,借用方方面面的力量.别人成熟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好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

海尔的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张瑞敏相信,年轻人有冲劲,只要他能在现实中把握自己,他就一定能在竞争中取胜,否则,对自己没有清醒地认识,没能把握住自己,迷失了,那他一定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他非常注重公关,他认为公关就是一种信誉,然后他绝对不能喝酒,虽然是山东大汉.张瑞敏的高明之外就是让海尔从一开始就与各级政府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因为张瑞敏是个得用之人、可用之人、可造之人,政策和政府的资源才可能对他和他所领导的企业全面开放,这样不仅仅激活了自己,又用海尔去激活和自己同病相怜的“休克鱼“。所以作为一名企业家只有行正道、走大路才能成大事、成大业。这从海尔的战略观“先谋势、后谋利".妥善处理与银行、供应商、市场的铁三角关系,创造了供应商经济,这也是张瑞敏在海尔艰辛的发展过程中独特的创举,也是海尔成功的利器。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自己说他对喜欢三本书:孔子,道德经,孙子兵法,他觉得这三本书从不同的侧面给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策略.



简历:张瑞敏 海尔集团CEO
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

1984年12月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7年12月获香港《亚洲周刊》1997年度杰出华裔成就奖

1999年出任董事局主席

  1999年12月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受尊敬的企业家”,名列第26位

  2000年5月改任首席执行官

  最成功的经验以变制变,变中求胜

  最深刻的教训永远兢兢业业,永远如履薄冰

最大的遗憾很多别人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我们做成了,但也有很多我们想做的事却无法做成

  最重要的转折1984年,由青岛家电公司副经理改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德鲁克的管理著作

  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杰克·韦尔奇


二丫编辑整理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