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一挥手的博客

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招几个人生知己,能否?
个人资料
挥一挥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上海传奇(十)

(2007-09-28 17:42:10) 下一个

上海滩号称十里洋场,自然是洋人洋货大量涌进,日日做戏夜夜笙歌;华洋分居,租界建立而得名。在鸦片战争之前,沿海口岸已经有外商进出,十分频繁。之后五口通商,外商活动规模更大,十里洋场逐名扬四海。

 

道光皇帝是个有趣的皇帝,和乾隆爷一样,因为国外使节觐见皇帝都没有磕头下拜的习惯,他认为有损天威,失了大清朝的面子,便从此不再见外国人。有从外国出使归来的大臣汇报工作,讲到外国宫廷里大臣们和皇帝见面,顶多香(吻)记手,弯一弯腰,道光皇帝就很为德国威廉、英国维多利亚、法国路易、沙俄尼古拉等皇帝抱屈、鄙夷,认为“蛮夷之邦,不可教化。”

 

这种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影响了几千年的官人和国民。钦差大臣林则徐也算脑子清爽的官员了,在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写给英国女王的信中就这样说道:

我大皇帝奄有中外------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宣明定例------云云。

 

当时的上海道台和松江知府衙门在一个地方办公,是两块牌子一搭地方,由于通商,洋务增多,所以除了日常事务又新添了中外纠纷。某日大人升堂,处理一桩洋人偷窃案件。

 

道台大人是状元出身,三品命官,相貌堂堂,坐在堂上威风凛凛。知府亦是秀才出身,但官小一级,案桌小些尺寸,四只桌脚也短一点,坐在道台大人身边就矮一截,这是官场规矩,官大压死人。案堂一边是几个外国使节和洋行大班,另一边是大清朝有关官吏和书记员及通事(翻译)。

 

道台大人把惊堂木一敲:升堂!

知府大人紧跟叫一句:升堂咧!

两个皂隶押着一个洋人走到堂上。洋人外表一看就是个外国瘪三,邋里邋遢桀骜不驯的腔调。

道台大人先是高声颂咏了一番皇帝圣明天威浩荡的功课,然后厉声喝问:

姓啥名谁?从实招来!跪下!!大人用眼角瞟一眼通事。

踞(跪)下来!知府跟着说。

 

通事姓高,名畿招,不知何处学来的英语,虽然三脚猫(不专业的意思),在洋人和官府之间仍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当初洋人进入天朝,一靠买办,打理生意,二靠通事,打通官府。发展到后来,角色就分的不那么刻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通事于这种场面见多了,自有他自己发挥的本事。他讲英语:

仁慈的上帝在上,我们都是上帝谦卑的仆人,现在,眼前这位仁兄,上帝要求你,把膝盖放在地上,让你的心,离上帝更近,上帝可以听到你的要求,假如仁兄有什么愿望的话。兄弟,请吧。请------请。

 

洋瘪三犹豫了一下,终于听从了主的话,弯下膝盖,戳在地上。他问通事自己为何到这儿来,来干什么。

 

通事回看了一眼道台大人,知道大人对皇帝所施发的威严很满意,其实他自己也很得意,又向坐在对面的洋人挤挤眼。他知道,只要下跪,事情就好办多了。

 

回大人话,该犯供认自己名字是约翰·约翰第二个儿子。从蛮夷之地不列颠利物浦地方来。

 

大人道:

告诉犯人,我朝圣主龙心仁慈,特准许夷人来我天朝浩荡皇土,是以昭恩天下,怎容得彼等刁蛮夷人撒野耍泼,坏吾天朝淳厚民风,辜负吾皇顾眷悯恤之心。问该犯,天朝地大物博,货物充实,难道还没有彼果腹衣履之泽被?为何还要干鸡鸣狗盗之事?

 

通事转身对洋人说:

仁兄,看样子你是刚跳船上码头的吧,不知道本地规矩。你要找事吗?怡和洋行仓房正需要伙计,看你很健壮,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和洋行哈逊大班传言一下,明天就可以见工,每月大洋十五元。给你三分钟时间考虑,等下一次问话时再答复我。

这个还考虑什么,我现在就去仓房,你告诉大班,我愿意!我在船上三个月啦,没好好吃过饭,我肚子饿!洋人马上答道。

通事对坐着的几个洋人里面一个肥胖蓄大胡子绅士挤挤眼——他就是怡和洋行的哈逊大班。通事兼差赚外快,也是他的买办。

回大人话,该犯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痛悔,他尽管刚刚到我天朝,已经感受到吾皇的天威,深感畏惧,并恳请大人开恩,法外施仁。

 

道台大人往后靠进宽大的椅子:

这才像话!昆兄有何高见?

知府姓昆,是个严峻板正的官吏。

据弟所知,夷人向有偷盗刴手偷奸割屌的律令。今日该犯触犯吾天朝律法,纵不能剁其手,亦要严惩,以示效尤,树立天朝威严。罚度(大)板五十记!

 

五十太多了吧?道台大人?通事出面调解。

那么,就四十。道台大人说。

洋行大班都坐在对面,听说怡和洋行大班正缺人手。弄个几大板,教训教训意思意思么,可以了,圣上龙威也显张了,大家也留条路。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道台大人眼睛往洋人处溜一眼,那些大班代办个个面色严肃正襟危坐。

 

好,就十大板了。

二十。知府大人有点乡下人耿头脾气,拎不清。

十五,十五大板。道台大人最后拍板,拿惊堂木往桌上一拍:

退堂!

知府大人高声补充:

拷十唔记度板!

 

洋瘪三见走人了,着急起来对通事叫:

什么时候去见大班?我肚子饿,需要钱买吃的喝的------

 

泻塌阿爸!(Shirt up!)

通事回过头对洋瘪三说。然后躬身对正在退堂的两位大人说:

犯人对天朝的宽恩表示感谢。大人走好。

道台大人和知府大人在仆从簇拥下,坐上轿子离去了。

通事对洋瘪三说:

起来吧,仁兄,上帝已经听到你的要求了。明天我会带你去洋行,你很快就会有吃的喝的了,一切都会有的。

 

通事和皂隶领班是熟人了,打交道不是一次两次,所以说话也就不客气:

捺亨,十五大板就免了吧,大班会记得侬格。夜里春来熙酒楼碰头,叫裘少爷、皮五娘一道来,凑桌麻将白相相。

皂隶头作个揖:

官老爷走了么,该搭(这儿)侬最大了,侬讲了算!

把(给)面子格,有数,有数哉。

 

事情就这样了结了。

 

洋瘪三名叫华尔,日后因组织洋枪队而出名。当初真拷了他五十记大板,也许就没有后来这么猖狂。真是河东河西,啥人晓得?

 

评弹的特点是糯,软咪咪嗲嘻嘻,最适合于娼寮冶游娱乐场所演唱。假如追溯来历,可能温庭筠周邦彦是老祖宗了,他们做的词赋,谱成曲子在娼寮妓寨演唱,风靡一时,吴侬软语说不定就此分支演化,独成一枝。

 

不过,上海最早的妓堂里姑娘们,拿手的都是弹词或开篇,倒是真的。一只琵笆或三阮腿上一搁,十指撩拨莺喉一开,滴刮似糯,余音绕梁。这种场合假如唱秦腔、梆子,客人大概会性趣缺缺。

 

民初上海滩上有一对兄妹草台班子,走江湖赶场子说书。阿哥叫沈叫先,艺名:阿鹩哥,意思嗓子象鹩哥(一种鸟);妹妹叫沈未音,艺名:沧海水,意思听得懂哦,就不解释了,所以又叫:巫山云。虽然唱起来糯搭搭,名字倒硬气来,有江湖风骨。

 

兄妹俩个原本出身并非寒微,是松江府有名缙绅。因吃官司家道中落,妹妹入夫家做童养媳,后来灾荒兵乱,被夫家卖入老西门娼寮。

 

天有造化之作,人便有时来运转。

 

东士洋行大班亨利欢喜听评弹,他是正宗撒克逊盎格鲁种气,欢喜东方艺术是受了其母影响,他父母在光绪年间到中国江苏一带传教,亨利生在苏州,后来回国读剑桥,现在又回到中国做大班了。有一次唱堂会,是高畿招通事叫得局,沈妹妹一开口就吸引了亨利,他认为是听到了真正的评弹,吴侬软语的精髓。

 

他就此点名要听沈妹妹说唱。换了别人,哪怕是当时最叫红的“赛芙蓉”顶班他都不要,宁愿在写字间算账。有人戏话他,想不到亨利吟了两句诗作答,惊艳四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见云。乖乖,中国通。

 

沈妹妹就此名气大起来,沧海水巫山云。此巫山云不是彼巫山云雨,讲的是沈妹妹的唱词云遮雾罩,淡云出轴气势不一般。

 

亨利要听沧海水弹唱,终觉不便,也是因为爱惜才女,就动了替沈妹妹赎身的念头。于是向老鸨问明赎身的价钿。沈妹妹年级十四,还未开苞,所以老鸨开出大价钱。亨利二话不说,排出大洋五百枚,将卖身契当场擦一根洋火烧了,领着沈妹妹走出那家娼寮。

到了亨利府上,一进门,沈妹妹“卡擦”一记踞在洋大人脚前。

老爷恩情,再生难报。小女愿终身为奴为妾,服伺老爷一辈子。

斯丢辈,孩子!我赎你出来不是叫你再为奴,是要让你展翅飞高。你自己找搭子,唱起来吧,孩子,我会为你祝福的。去吧。

 

沧海水和阿鹩哥两个就此搭起草台班子,在上海滩外围郊县跑场,名声越唱越响,最后在老西门原来东家对面春来戏馆坐台包场了。期间亨利时常到场捧角,那时和现时一样,有洋人露面坐场,总是人气上占尽优势。每次亨利听了沈妹妹弹唱,意犹未尽。终于有一天,他约了沈妹妹到他的写字间,做一番长谈。

 

原来亨利是要送沈妹妹到英国留学,让她学习英语,用英语来演唱评弹,做最彻底之东西方文化大融合。

 

于是三月之后,沈妹妹放下沧海水名声,告别阿鹩哥和上海滩,前往英伦,入读剑桥,修习戏剧。

及至三年有成,再攻读语言硕士。期间她仍日日把玩琵琶,精研艺技,并经常在宴会派对上演唱,在上层社会乃至宫廷都博有名声,唤作:东方哨。

 

硕士结业,东方哨拿出成绩:全本大英朝英烈传!

 

此全本从本朝皇帝的曾祖父辈建立亨利皇朝始,一直唱到当朝小王储。全本分十六档,一档唱三礼拜,全部英语演唱,照样是抑扬顿挫,一唱三转弯,悠悠不断气,如歌如泣,不失吴侬软语本腔;仍旧是一把琵琶家当,一条嗓子唱千军万马。听得英皇兴致勃勃,象现在海外华人看国内电视连续集,津津有味,竟冷淡了宫廷首席音乐师,直可媲美莫扎特、贝多芬,东方哨名气飘扬英吉利。

 

亨利闻讯,振奋无比,挥写贺词:

三弹琵琶惊英伦,一展莺喉开篇春。东风来吹西风续,本来东西是昆仑。

乖乖陇滴咚,真正中国通。

 

人得风势乘势进发,东方哨又组织十二个金发蓝眼洋妞,教以琵琶三阮二胡技法,温习弹词唱腔和市俚小调,号称:十二女子乐坊。悉心调教。功成之日,拔锚起航浩浩荡荡海归。其壮观景象及围观热潮,开百年后的中国十二女子乐坊饮誉海外之先河。

 

沧海水,也就是东方哨终生未嫁,以评弹为爱主,创立洋词调,又称:亨调,以怀念亨利再造教化之恩。可惜此调后来在军阀混战年代散乱式微,终不见流传,是中国曲艺一大损失。

 

《全本大英朝英烈传》原稿现藏大英博物馆。现在中国开放,上海已成为国际都市,重金购回此大作,重拾牙慧,加以调演,飨宴国际友人;发扬中西文化杂交特色,与孔子学院的四面开花相交并进,请进来,走出去,正其时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种菜得菜 回复 悄悄话 沈妹妹-全本大英朝英烈传-真有其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