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一挥手的博客

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招几个人生知己,能否?
个人资料
挥一挥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红,历史的名字也叫红

(2007-06-29 10:32:02) 下一个

帕穆克以《我的名字叫红》获得06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风没有产生魔幻效应,在文坛风起云涌,然而独具一格自然清新的风格,还是引起新鲜的阅读体验。相信在随后的年月里,会有人模仿这种文风,标新立异永远是作家和艺术家的追求。
帕穆克的书在欧洲热卖,流行一时,可是他却是阿拉伯世界一员,伊斯兰历史王国里生长的知识分子,古兰经对于他,不是圣经,不必倒背如流,但如中国古代的三字经,是一种启蒙的文化,扎根在心底。这一点,不用怀疑,看他的书就知道伊斯兰文化的奶水是多么盈沛,滋养了他。
他有幸生在土耳其这个国家。我认为这是他能成为一代作家的最大得益处。
在我们亚洲人的文化和历史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是纠缠不清,是弱者和强者的争斗摩差,总的结局是征服和浸化,现在还在延续和演化。再越过近现代,往前追溯,那就是亚洲各国自己在窝里造反,偶有兼并,结局只是奴役。文化差异基本大同小异。
亚洲人(这里主要指中国人)的世界,在历史上似乎不曾和阿拉伯世界有过纠葛,除了一些边境贸易,丝绸之路好像是惟一通往阿拉伯世界的小径。两个世界在历史的河流中没有交接,至少没有动过干戈,关系可见一斑。
可是阿拉伯世界和西方基督教世界,却恶斗残杀了几个世纪,是两强相争,这一点和亚洲有所不同。
阿拉伯人有历史和文化的优越感,在面对西方的时候;由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现在阿拉伯人忧心忡忡,伊斯兰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侵蚀,所以有强硬派甚至极端主义的抵抗。这种抗争是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后遗,历经千百年,其实从来没有停歇过,只是有时不那么激烈而已。
土耳其是阿拉伯世界的叛逆,西方世界的异数。
帕穆克吸得的是伊斯兰文化的奶水,喝得却是欧洲的威士忌和法国红酒,还有星巴克咖啡。文化杂交造就了敏感的神经,再努力一把,写出文化和心中的感受,就成为有分量的作品。
伊斯兰文化是一种内敛和保守的文化,和它的宗教教义关联。记得几年以前(911之后)特意看过一本介绍穆斯林宗教的书,作者是英国著名的伊斯兰文化权威,女教授(忘了姓名),看过厚厚一本书后,似懂非懂,只记得最关键的一句评价:穆斯林宗教,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穷人的宗教。
穷人会干什么呢?最经典的体现,就是人肉炸弹的源源不断。
真是经典。
《红》里面,描写了谋杀、爱情。其实爱情也是笼罩在谋杀和暴力的阴影下。谋杀虽以画家作画的风格为引线,凸现出恪守伊斯兰风格和法兰西(隐喻西方世界)风格的侵染,引出宫廷(大师间)争斗和两个世界意识形态的对立。通篇用说话人语气穿通故事,一件事让几个人复述,喋喋不休,却正是作者高妙之处,读者可以感受到伊斯兰文化的琐细,和穆斯林的沉闷阴郁,每件事情后面都有隐患,每次欢乐,都有暴力和宗教束缚的阴影。
红是什么呢?在小说里,是作为颜料的色素反复出现,而且是倾翻了泼洒在画面上,因此红色对于画作是一种谋杀和破坏;那么对于被谋杀的生命呢,红色就是血。血,是红色的,大家都知道。
红色,还有一种隐喻,代表狂热,激进,躁郁。
前一种红色,我读出来了。那是反应的结果。
后一种红色,我是体会出来的,是思考的结果。
帕穆克没有用批判的语气来说故事,他只是,好像是个忠实的说故事人那样从历史古董里翻出一点线索,然后娓娓而谈,新颖的叙事方法掩盖了他的本意,画师间因一棵树、一匹马、一滴墨迹的画法不同、出自何人之手------等等枝节,争斗猜忌直至谋杀,渲染出文化和宗教的涵盖。看了后,读者会对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宗教有深刻体会。
帕穆克得奖,是文化盛事,其实也是政治得分。是西方世界的文化(包括宗教)认可。文化含有政治倾向,但不惟政治做取舍。当今文坛,要出现风云人物,应该首推东亚地区和阿拉伯世界,因为动乱,文化侵轧,是个话题迭出的热眼地区,有贯通两种文化的文人,在水深火热中做个理智冷静的述说,讲一个故事,因缘际会,可以成功。帕穆克就是一个例子。
说到帕穆克,又想起高行健。他几年前以《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读了《红》,再与《灵山》比较,前者含金量显然比后者高出许多。差别何在?
我想,文化的意义大于政治的意义。
我又想,假如莫言到欧洲或世界哪个地方生活几年,用奶酪和牛排填胃、甚或洗几场土耳其浴,吃吃手抓饭,把东北高密乡忘却,在几千年历史中抓一个片断,加以演化繁衍,或许能够把高行健甩在后面。
高行健得奖,我总觉得中国人有点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丑女的天空 回复 悄悄话 红楼梦也是红。中国封建历史的缩影。
Luciel 回复 悄悄话 Great piece. More!
申巷九 回复 悄悄话 好!分析的很深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