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误区
(2007-06-10 05:29:49)
下一个
某君刚到美国不久,看到朋友从大陆探亲回美,带回来一袋人民币25分的硬币,便问:这是做啥滴?
朋友骄傲答道:刚来,你还不懂。这25分硬币和这儿的25分括特一样重量,泊车时丢米特就用这个。
噢——省钱了。那么,人家交通局一看这硬币,不就知道是咱中国人丢的吗?那不好。某君断然指出。
管它呢,只要不知道是我!
某君马上想到自己是中国人,还有所有生活在美国的包括朋友在内的中国人。某君把这个想法藏在心里,一直藏着。他拒绝朋友的慷慨赠送和经验教授。
过了一年多吧,纽约市的所有meter都改换新的了。
多年前,有一次某君陪国内来客游纽约,去自由女神塔。在码头边排队,同时兴致勃勃观看路边的街头小子们的杂耍演出,真是很精彩,引来阵阵喝彩声。演出告段落,艺术家们拿着帽子当钱兜,走上来索取报偿,同时嘴里念叨:japanese two dollars。 Chinese one dollar。走到某君前面了,某君往帽子里扔进两元钱,然后告诉艺术家:I am Chinese.
Thank you, thank you;sorry,sorry。艺术家点头致歉。某君很自得,那天做向导也十分卖力。
某君对美食比较感兴趣,因此经常上馆子,还和朋友交流美食经验:菜式、味道,调料。后来某君甚至自己下海开餐馆了,此是后话。每次用完餐,结帐,付小费,某君出手都比较潇洒,也就是说小费都在15%之上,超过纽约市规定的餐饮业小费标准。然后某君擦擦嘴,抖抖袖子,把尊严留下、只带走打包。美国是个讲服务要小费的国家,入境随俗,养成小费观念,使美国人(很可悲的是:还包括国人同胞)改变中国人吝铿的概念。记得最初慕名到曼哈顿下城“大四川”饭店品味,那家店生意好极了,都得在门外排队,而且客人大多是老外。生意好就养成了Waitress们(都是国人)的青白眼,她们被养刁了:很明显,国人在她们眼里不受欢迎,因为——小费胎掰(很差)来兮。
菜实在是好,气不太好。小看人了耶!某君很受刺激耶!
小费事小,以小寓大,人品国格乃见。
综合以上几件小事,众人不难看出:某君很中国,很爱国,身在异国心向党哈。
可是,要是说:某君就是我——挥一挥手,许多人要迟疑了,甚至于要怀疑了:真的是他(你)?
可以郑重宣告:鄙人正是某君,某君正是挥手啊。上面的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啊!历史来不得半点作假。这是前最高统帅老毛说的。
你?这个反党反华的小丑!你?这个流氓放屁的家伙!你?、运运,领机要费的家伙!你------
有很大悬殊啊,关于爱国。
看来有认知上的误差和盲点。
生命诞生的地方是你户口的印记,人生如跋涉,也是漂流,飘到哪里,在哪儿扎根,那儿就是你生活的家园。
生命降落的地点,是无可选择的偶然,发生在命运不可知的动荡里,是生命里不可承担之轻的“轻”;
生活的家园,是自己选择的必然,发生在直念的追求向往中,是可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偶然和必然,不可知和可知,轻和重,纠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乡愁,里面有去国的淡淡忧愁,和长长的追根思念之情,超乎俗世里关于爱的涵义。
爱国是种什么感情模式呢?它是政治范畴里正反两极概念在乡愁追根情怀上的宣导。乡愁有浓淡,追根有紧慢,人生悠悠,散板慢拍,浓淡紧慢才是生活的真实自在;乡再远,乡愁是一枚邮票,总可以载你到那头;根再蔓,刨根问底,祖宗的家底有谱可查。
爱国,是举手拥护还是扬手打倒的政治表态,是还是不是,对还是错,没有过渡没有浓淡紧慢,要叫你自己排队入号。
我是中国人,无论飘泊到哪儿,都是中华五千年血脉延续的后人,不是某朝某代、某党某派的国人。
在我理解,爱国,应是一种情怀,不是政治行为。
情怀,才可以深入人心,恒久不变;持之以贯,就是情操。
行为,永远是功利的;情怀,是化在骨子里、融在血液里的原乡意识,和生命一样长久。
该反的,要反,该爱的,还是要爱。
所以,我就是挥一挥手啊,就是某君。
说这一些,好象是在重复爱国教育,那是小时候就教的教义。说起来真惭愧,到现在还要来唠叨,似乎在授课,又似乎在辩白。
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觉得,可悲。
挥手兄:看来,我们有着同样的个性和情怀,难怪我们能够成为朋友。喜欢你这篇非常真实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