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刚搬到我们这旮瘩的时候,只有寥寥几家小规模的东方食品店,破旧而且品种单一,很是羡慕和向往有中国城的大都市,那里有琳琅满目华人独好的商品。韩国人首先打破了这里的寂静,两年间开了三家大型食品超市,除了一家的生意稍微清淡外,每到周末韩国店里都是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火红得不得了。有时候我都眼红,这里的华人不比韩国人少,咋就开不出这样气派的商店呢?
韩国店成了我们每个周末的必到之处,在那里秤几斤蔬果、抓一条活鱼,很能丰富这个星期的餐桌。
这个周末的朋友聚会,我们也不忘到韩国店去挑几样菜,配几个冷盘。L君尝了我做的“夫妻肺片”,说:“这味道正宗,好吃,是从中国店买的吧?”
我说:“原料应该是从中国进口的,但是从韩国店里买的。”
“怎么不从中国人开的店里买呢?”L君瞪了我一眼,继续说:“不久前开的一家华人超市,规模跟韩国店一样,甚至更大。但一个多月下来,已经惨淡经营、举步艰难了。”
我说:“是有朋友跟我说华人也开了一家大超市,但我开车得绕道,一直没有机会去。”
L君说:“一定要去,一定要去,为了这家中国人自己开的店,大学里的中国学生自发地免费做广告,华人当然要照顾华人的生意。”
把买卖上升到同胞间的团结互助的高度,我觉悟不高,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尽图自个方便了。
L君继续说:“韩国人开店的时候,华人都去捧场。”这一点我倒是注意到了,韩国店里至少有一半的顾客是华人,当初是,现在也是,如果你不小心撞了别人,你用中文说对不起,对方多办也用中文回应没有关系。说韩国店的生意是华人撑起来的,并不过份。
“可是,中国人开的店里,一个韩国人都不来,专门为韩国烧烤准备的肉,一盘也卖不出去。”L君愤愤不平地说,“在这三家大韩国店开张前,韩国人宁愿光顾规模更小的韩国店,付更多的钱,也不去中国人开的店。”L君说的好像真是那么回事,我曾经去过一家小韩国店,店主是一对老年夫妇,既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说中文,显然只做韩国人的生意。我在那里买了一棵大白菜和一盒豆付,价格都比中国店贵一倍。
“韩国人的民族意识真他妈的强烈,互相抱团成铁桶似的。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韩国人纷纷解囊,寄钱回国,往水里扔钱也在所不辞。”看来L君对韩国人的抱团排外的作法,既厌恶又羡慕。韩国人的民族意识到底强烈到什么程度,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我们这里住的一韩国人家,家里的三辆汽车全部是韩国产品,兴许可以印证L君的抱怨。我最羡慕这里的韩国孩子们,他们在一起都是用流利的韩语作交流,不像华人子弟,很难看到他们之间用汉语对话。
L君话锋一转:“可是我们中国人,简直是一盘散沙,看不到一点团结互助的精神,眼看着华人自己的商店惨淡经营,也不伸出哪怕是一点点援手。”听到这里,我心里咯蹬了一下。L君越说越激动:“仅仅因为多绕一点路就不愿意光顾华人店了,更何况华人超市里有更多华人喜爱的商品,而且价格更便宜。”这不明明在说我吗,我的脸不禁红一阵白一阵,很是不好意思。
L君继续慷慨激昂:“我去年去首无尔的时候……”,我打断L君:“是汉城,我习惯叫它汉城”,嘿嘿,我反戈一击。L君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了。“对对对,是叫汉城,中文是我们的语言,该怎么称呼是我们的自由,容不得韩国人来指手画脚,有本事把汉语变成他们的国语呀。”L君一边说一边在我的肩上拍了几下,很赞赏我的民族气节。
第二天,我们正好又要去买这个星期的食品了,我按惯性又驶向了韩国店的方向。我LP这个时候开腔了:“调转方向,去中国店,中国人就该抬中国人的庄。”
“对”我连忙附和,“从我做起,看今后谁还敢在咱面前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