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汉冬天的回忆

(2006-12-22 13:10:29) 下一个

周末的早上,在暖暖的被窝里睡得正香,不小心把一只脚伸到了被子的外边,本来想在周末睡个懒觉的,却被脚冻醒了,不由抱怨起来:“怎么这么冷?简直快跟武汉一样冷了。”

调温控制器里显示的温度是60度(16摄氏度),这是平时家里人上班上学时的维持温度,忘记把调温控制器设成周末模式了,所以家里的温度就降下来了。看着这个温度,身上不禁打了个寒颤:“把家里弄得跟武汉一样了,冷死了”。说到冷,我总是会把武汉扯进来的,武汉的冬天确实是该诅咒的,武汉的冬天太难过了。武汉冬天的绝对温度其实比华盛顿冬天的温度高多了,但在武汉就是觉得冷,冰彻肌骨地冷。

武汉夏天的名气很大,著名的火炉,无人不晓。武汉冬天的名声也很大,而且名声在外,连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白种老外都惧怕三分。前不久与一个新认识的洋人朋友聊天,问我在中国生活的城市,我说是武汉,他说是中部的那个武汉吗?那里冷得很,他说是从《华盛顿邮报》上读过一篇专门讲武汉冬天的文章里知道的。我后来去查了,那篇文章是从《华尔街日报》转载的,在他们的笔下,“武汉的温度降到了零度左右,但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没有暖气。与此同时,北京市民的家里,暖气热得够呛,得开窗降温。”

是的,武汉冷就冷在没有暖气设备,按《华尔街日报》的说法,这是由于国家的一项政策造成的。早就听说国家规定以黄河为界,河南为南方,河北为北方,北方的城市由国家建造供热中心,由国家统一供暖。南方的城市嘛,听天由命、看天吃饭哈。暖冬,算你逃过一劫;寒冬,嘿嘿,算你倒霉。武汉的地理位置正在南北交界处,不南不北,刚好划成南方,这跟武汉的经济地位差不多,不上不下,正好尴尬。冬天的武汉人,穿着厚厚的棉袄在家里遥望北京,首都人民几乎生活在温室里;远眺广州,春意盎然,无冬无雪,天然温室处处在。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人比人气死人”,命哪。叹口气,那气都成了汽,一团一团的,吹到窗外都不散的。那是武汉人的冤气啊,自然是“冤魂不散”的。

冬天的武汉,绝对温度并不低,但没有取暖设备的家里,跟家外一样冷,坐在屋里跟坐在室外一般,睡在床上可以堪比睡在马路上。长时间在这样的温度下,那真是透心凉,让你浑身冰个透彻。所以武汉人都练就了一身铁打的筋骨,难怪登山运动是湖北的强项,冰天雪地何所惧,风餐露宿只等闲,个板满(TNND),拐子(哥们)就是这样长大的。

那时候,晚上睡觉一定要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把身上脱下来的所有的衣服都盖在棉被上,被子压得严严实实地,只露个头出来。即使这样,我还是嫌冷,要把整个头都埋到被子里。这时,我奶奶就会把我的头从被子里楸出来,然后唠叨一番。其实,把头埋在被褥里,只是个小动作,脱衣服钻进被褥里的那几分钟才是最“冻人”的,这时的棉被,里外温度都是一样,比冰点高不了多少,脱衣服时就感到屋里的寒气,到了被褥里,还是一股寒气,屈卷着身子不敢伸直,特别是那双脚,感到冰凉冰凉的。等睡着了,身子才在迷迷糊糊中伸展开来,但也不敢过分轻举妄动,头侧动一下都会感到被褥外面的凉气,翻身没有翻到捂热的地方,或许会冷醒。早上起床又是一个难关,离开暖了一夜的被褥确实需要一番勇气,别说还要穿上已经没有一丝热气的衣服了。通常的办法是把要穿的衣服都拿进被褥里捂热,然后再一件件地穿。趁我奶奶不注意,我也要把袜子带到被褥里捂热。

睡觉如此,平时穿衣服亦然,武汉人的冬装一般都是里三层外三层,上身:背心,衬衫,秋衣,毛衣,棉袄;下身:秋裤,毛裤,棉毛裤,再加上棉裤。棉衣棉裤,虽然属于外套,其实上从早上起床穿上,就脱不下来了。一件棉衣,一天到晚这么穿着,一个冬天下来,非成油布棉衣不可,那领口袖口早已镶了厚厚的油啧黑边,油光滑面的,反光能力特强,在黑暗中也能闪闪发亮。武汉人还得往脸上手上抹防冻膏雪花膏之类的东西,往衣服上一蹭,就是一片油迹。

武汉人喜欢在外面过早,就是到餐馆食堂这些地方吃早餐,大人如此,小孩也是这样,夏天如此,冬天也一样。到街头的小饭馆,要一碗热干面,师傅问要二两的还是要三两一碗的,你说二两的吧,再加一个面窝。于是师傅抓一把面放到一个竹制的漏勺里,再把勺在滚烫的汤里来来回回涮几下,把面烫透烫热乎了,提起漏勺,沥干面里的水,把面倒扣在碗里,然后往面里加芝麻酱等佐料。那芝麻酱是专门为热干面调制的,那时候不是用勺子舀芝麻酱佐料,而是用一节竹片子,提起竹片,那挂在上面的酱就自动地流到热干面上了,师傅再麻利地抓几把其它的佐料:“你家,接好”,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就好了。你一边拌匀热干面里的佐料,一边要一个刚出锅的油炸面窝,你就可以开吃了。小时候的早点摊子,没有几张凳子,大部分人手里端着面就站在路边吃。冬天的武汉,呼口气都凝成了白烟,那烟跟热干面里的热气混在一起,倒是热闹。只是那脚在外面站久了,冷得非跺几下不行,一边跺脚一边骂:“个板满的,么样这冷沙”。吃完了热干面和面窝,嘴上都是酱,手上都是油。小时候我们也不用纸擦,两只手在头发上抹几下,去油,再把手在嘴上抹两下,算是擦去了残酱。离开小饭馆,头发油亮油亮的,还散发着面窝的香味,那是我们的第一种纯天然护发剂,嘿嘿。两只手趁着热干面的热乎,交叉地放进衣服的袖筒子里,再也不愿意拿出来了,如有鼻涕从冻红的鼻子里流出,把鼻子凑到袖筒上来回地擦两下,两只手依然留在袖筒里暖和着。一个冬天下来,那棉衣能不“劣迹斑斑”?

小的时候不懂事,不觉得穿着油沥的衣服有什么不自在,也不觉得叫花子有什么寒谗。大概觉得世界本该如此吧。只在半大的时候,特别同情还在穿开裆裤的小娃娃们,里三层外三层地那么穿着,小棉裤也是厚实厚实的,可裆却是开着的,屁股冻得红红的,那小玩艺儿冷得缩成一团,真不敢想象我的小时候是怎么过来的。据说,那也是一种锻炼,武汉的夏天热,把它烤得发烫,武汉的冬天冷,就像把烧红的铁条放到冰水里,那叫淬火。你说说,经过这样锻炼出来的能不是一块好钢吗!曾经写过一篇《武汉男人》,武汉男人真男人也,究其成为真男人的原因很可能与这种锻炼有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总是美丽的,孩子们感觉不到苦日子,也感觉不到武汉冬天的寒冷,有东西玩、有游戏做,就能开心。小时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样,特喜欢下雪,虽然没有条件滑雪,但打雪仗同样让男孩子们开心。雪也是男孩子们恶作剧的好材料,抓一把雪,放到对方的衣领里,对方自然不甘心,也去抓一把雪回应,你来我去不亦乐乎,或者从屋沿下敲一条冰柱下来,当剑拼杀,打闹完了便把“剑”当冰棍吃掉。做一个大雪球扔到正在跳“橡皮筋”的女同学们中间,开心地看她们惊叫着跑开,但看到一个女生眼泪汪汪地清理长头发上的雪的时候,便知道闯了祸,并发誓要怜惜女生,尽管两天后就把誓言忘了,并故伎重演。武汉的孩子们还喜欢踢毽子,武汉话叫“毽多”,冬天里几乎每个孩子都穿棉鞋,正好适合踢毽子,女生喜欢踢,男生也喜欢踢,女生比谁踢得多,男生比谁的花样多。我们学校里毽子踢得最好的是一个男生,我们都叫他“假姑娘伢”,说话和动作都十足的女性。那时候不知道有同性恋,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前几年,我回去探亲还见过他,一起吃饭的时候,有人来兜售绒毛玩具,他给自己买了一个,高兴得像一个小女生一样心花怒放,仍然是女性化的动作,仍然是女性化的口气。那时他正在闹离婚,我没有看出来他对同性感兴趣,但他对异性没有兴趣倒是显而易见的。扯远了。

武汉的冬天难过,是我们离开武汉后才体会到的。那时候,我们总喜欢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第三世界人民比,喜欢跟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东北人比,我们自认为是上帝的宠儿,幸运得不得了。有一次,我父亲要去参观大庆,第一次去那么北的地方,一家都担心,琢磨着武汉都这么冷,在遥远的北方岂不是在冰窟窿里过日子?我们生长在南方的人怎么能受的了那番苦?所以,我奶奶千叮万嘱,不要用手去摸铁的东西,整个手皮都会粘扯下来的,在外面千万不要摸冻了的鼻子,一碰会掉的。我倒想提醒,万不能在室外小便,滋出来的尿会立马成冰柱子的。我爸也不敢马虎,专门找部队的朋友要了一套军用棉衣裤和棉大衣,甚至找空军的朋友要了一双飞行员专用的皮毛手套。我父亲在大庆待了十几天,回来时满嘴都起了泡,火气闹的,说那里太热,屋里热得只要穿衬衫,食物都是热量大的东西,热得适应不了。我们这才知道,大庆的“干打垒”比武汉的房屋暖和,才知道那里的人不用在屋里穿棉衣。

来到北美,我生活地方的纬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国北方。但这里的冬天比武汉好过多了,家里有暖气,出门开汽车,感觉不到寒冷,真是穿一件毛衣就能过冬了。市政对冬天也有一系列配套的措施,一下雪,马路上铲雪的、洒盐的,好不热闹。特别是学校,天上飘一点雪花,就大惊小怪地宣布学校停课了,哪有武汉人的气节?。

给武汉的朋友打电话,他说今天4度,冷死了。我一看我们这里的温度,正好也是4度,嘿嘿,舒服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葳蕤 回复 悄悄话 my goodness.差点错过好文章。老乡啊!
“那时候,晚上睡觉一定要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把身上脱下来的所有的衣服都盖在棉被上,被子压得严严实实地,只露个头出来。即使这样,我还是嫌冷,要把整个头都埋到被子里。这时,我奶奶就会把我的头从被子里楸出来,然后唠叨一番。其实,把头埋在被褥里,只是个小动作,脱衣服钻进被褥里的那几分钟才是最“冻人”的,..."
太亲切了!不光武汉,湖北都是这样。
下面有人说到酸梅汤,我LG小时候就梦想长大以后天天喝酸梅汤。:)
凌芷 回复 悄悄话 刚刚从那个"水深火热"的地方来到这里,可是却无限的怀念武汉这个极市民化的城市.朋友说,在武汉呆过的人,就是到萨哈拉大沙漠去也没有问题.这句话是可信的.在武汉呆过的人都得到过锻炼.在武汉的时候总是嫌它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可是等到真的离开了,却又无限怀念.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武汉?
美舞 回复 悄悄话 此文好
美舞 回复 悄悄话 ....
爱米 回复 悄悄话 看来武汉老乡们都必须经受水深火热的考验,到哪里都觉得无比惬意了。好文。
freepig 回复 悄悄话 想念武汉的酸梅汤,下面的那个错了,应该是夏天的,冬天我们就靠人气了,宿舍和教室都是,人多了就开始暖和了。赫赫
落樱满地 回复 悄悄话 看到这篇文章很亲切,嘻嘻,因为我也是从那个水深火热的地方出来的。
祝节日愉快。
freepig 回复 悄悄话 想念武汉的酸梅汤,到了夏天,有很多的趣闻,听说有人将自己绑在江边的求生圈上避暑,早上醒了,就不知道自己漂到哪里去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