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哪,一不小心有了孙子

(2006-11-01 09:15:02) 下一个
上着班呢,老婆打来电话:“恭喜你了!“
 
老婆的恭喜一般来说都不会是什么好事,无非是院子里的草该割了、车库的门下不来了、洗碗机不工作了、汽车要换油了……,反正不让我闲着她就恭喜我。
 
平静应答:“有什么吩咐?”我呡了一大口咖啡。
 
“恭喜你当爷爷了!”,什么?吓得我差点把嘴里的咖啡喷了出来。还没有把咖啡咽下去,心里就骂开了:“我就知道这个浑蛋不干好事,我就知道有这一天。小小年纪就谈恋爱,一见面就搂搂抱抱,接吻的声音大得我捂上耳朵都听得到。到了大学也没有收敛,男女厕所里都放着免费的避孕套,本来想不起那勾当,尿一憋就开始丢魂了。看,果然出事了。难怪现在放假也不回来了。……”
 
今天刚在《华盛顿邮报》看到一篇文章,专门讲青少年的性行为和问题,青少年有性经验的年龄,美国和法国、瑞典、英国等西欧国家都相差无几,但美国青少年的怀孕率却要高出西欧国家一倍多。还正想用这个机会再给儿子提个醒呢,或者把那篇文章复印给他、或给他打个电话。这醒还没有提,结果倒出来了。实际上,这个醒过去也委婉地提过,儿子每次都说知道,学过了咧。这也确实是实话,学校在小学阶段就教过了,教的内容,我们成年人看了都不好意思。既然学过了,而且学得也不错,不然双双也进不了美国的顶尖学府,不相信他们也说不过去。再说了,也不好直接了当地问:“你有过性行为没有?”呀。就算直截了当地问了,他回答“有”或“没有”,与事一点用都没有。真是那一壶不开偏提那壶、怕什么来什么。
 
“是男孩还是女孩?”,心里还在骂着呢,不知道为什么嘴里却冒出这么一句,或许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封建主义思想的回潮吧。我早就吩咐过下一代,男的婚后要多生儿子,女的出嫁不能改姓,我还指望着子孙满堂呢,日后建个宗族祠堂什么的,把中华民族的根延伸到北美大地。
 
“是男孩。”听到是男孩,心里又有些遗憾。人就是这样,总希望得到得不到的东西,如果说生的是个丫头,没准就遗憾没有生个带把的锤子。不由得想起有女孩的种种好处:漂亮、好打扮、体贴、亲切、善解人意、……,把传宗接代的事给忘了。
 
“哦,是男孩,男孩就男孩,男孩也不错。”嘴里这么嘟嘟喃喃地说着,手不由衷地在头上抓挠了几下,这一抓,又下意识地在头顶上摸了摸,心想“孙子都有了,我大概也老了吧。”还好,头还没有秃顶,头发也没有白到当爷爷的年龄。过去有个洋人朋友,才三十来岁就当奶奶了。可那是西人的生活,中国人当爷爷,那就是老了。不由沮丧起来。
 
“你说话呀。”老婆在电话那头一嚷,才把我拉回到现实中来。对呀,现实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养孩子比生孩子难,生孩子比怀孩子难,怀孩子比快活那阵子难,这孩子生下来了怎么养呀?两个人都还是学生,没有生活来源,今后怎么办?
 
“有了孩子,那他们还上不上学了?”
 
“上什么学?他们都工作了好多年了。”
 
我听得有些糊涂了,侥幸地问:“你说的不是我儿子?”
 
“你想到哪里去了?是羊羊有儿子了。”羊羊是我的一个侄儿,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的儿子有了儿子,而是侄儿有了儿子,让我大松一口气。
 
松了气,那“得不到什么就想要什么”的德行又冒出来了,“咳,遗憾呀,要是我的儿子有了儿子多好哇。嘿嘿。”
 
“得,你去做你的梦去吧。”老婆放下了电话。
 
放下电话,看到办公桌上女儿的照片,乐了:“呵呵,丫头,你当姑姑了。”
 
才六岁,做姑姑太小了,她能理解姑姑的概念吗?她能理解辈份的含义吗?她能负起长辈的责任吗?跟年龄相仿的晚辈在一起,说不定还会跟他们抢玩具、打架呢。
 
说起打架和责任,联想起我LP的一个叔叔,他就是跟晚辈年龄相仿的长辈,与他大姐的孩子仅长一二岁,他们生活在一起,上学、玩耍也在一起,抢玩具、打闹更分不出前辈后辈。他打架的本事是远近闻名的,周围里弄的孩子都怕他。也是难为他,打架通常是男孩子保护家庭的唯一方式,小小年纪不仅要负起“大哥”的责任,更要负起当叔叔的责任,遇到家里的晚辈受欺负了,不对外挥几拳,岂不负了叔叔的称呼。
 
先是为家里人打架,然后为里弄的孩子打架,打来打去,名声打出去了,学习打下来了,没有考上大学,连后来谈恋爱都找不到女朋友。这时,一个侄儿结婚了,侄媳妇热心肠,把自己的一个同班好友介绍给叔叔。他们一结莲理,侄媳妇才发现亏了,本来是同学,一夜之间就成了自己的长辈。
 
等各自的孩子出世了,这个大家庭就更热闹了,晚辈的年龄比长辈的年龄大了,他们在一起,弄不清大孩子应该照顾小孩子,还是长辈应该照顾晚辈。孩子们大了,更糟了,他们先后进入了同一个事业单位工作,同事同龄不同辈,那别扭劲就别提了。那当晚辈的决心当官,做前辈的领导,把本已别扭的关系再扭一圈。
 
在大家庭里,尚且如此,在宗族祠堂里,那个家就更大了,辈份间的关系就更复杂了。在国内的时候,从籍贯的本家来了一位客人,跟我父亲的年龄相仿。按礼节,家里来人我们都会叫“叔叔”、“伯伯”,礼节性地打招呼。但那次却犯了难,据说来人是小房生的大辈,比我爷爷还高一辈。
 
把大家庭往外延伸,就是我们的社会了,就是我们的社会关系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庭关系的模式几乎是人际关系的全部,这种观念的影响理所当然地持续到今天,直到现在,人们对于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还都习惯于实行换算,用“老子天下第一”、“狗崽子”、“龟儿子”、“借钱的是孙子,欠钱的是大爷”来炫耀或蔑视,用“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结拜兄弟”、“骨肉同胞”、“兄弟国家”、“老前辈”来表示亲密的关系,只有换算成血缘关系色彩浓厚的概念之后,才能进入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社会关系网。
 
现在的家庭变小了,大家庭也不再住在一起了,宗族里的联系也减少了,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之间更没有宗族辈份的关联了,但辈份关系依然影响着我们。
 
今天,嘿嘿,老子升为爷爷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