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价,是国人现在消遣的最大话题,从两会代表到平头百姓无不讨论,或鞭挞地产商,地方政府,或提出各种建议,诸如加大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力度,打压房价,打压地产商,增加土地供应,太多太多。但看来看去,好象唯缺一块本人认为最重要的,即在北美常见的商业出租房(公寓)市场。
之所以说美加,本人坦言,是因为别的地方不了解,不好瞎说。
凡从国内出来来美,从作穷学生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想必大家都有过同样的经历,都住过商业出租房(公寓)。
这种公寓,每个单元和国内人家买的套房一样,公寓楼里每层有很多的单元,每个单元里有自己的卧室,客厅,卫生间,厨房,而且设备齐全,配冰箱,有的还有自己的洗衣机和独立空调设备,有足够的装修,搬进家具便可应付生活的各个方面。
公寓有很多种布局,有一个单元三卧,两卧,一卧,或是卧室和客厅合在一起的所谓Efficiency。公寓有大有小,最小的,听说在纽约,能躺在卧室的床上,脚能伸到卫生间里去。
这种私租公寓的特点是由同一家私人公司拥有建筑,小区的财产和管理权。这家公司在自己拥有的土地(property)上建公寓楼,一般一建就是几栋,甚至十几栋,并相配套的有自己的道路,绿地,邮箱,洗衣房,停车场,健身房,甚至自己的游泳池供自己的租户使用。公司负责公寓建筑群里所有的设施和服务,包括清扫街道,收集垃圾,设备维护,等等一应服务。每个公寓群恰似国内的一个建筑小区。
这种公寓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富人区,穷人区,不富不穷区。租金也根据地段,社区高低不同,适用于不同的收入群体。价高的区域好,装修好,服务多。价低的可能区段不太好,或是房龄高,或房间小,或装修简陋些,服务项目少一些。
想住进公寓,只要信用足够,很是方便,只要看上了户型,价钱,环境,邻居,签个合同即可,一般合同是一年一签,如果想多住,续签便罢。
公寓生活,在很多美国人的生活中都占过大大小小的位置,从上大学搬出家门就开始住公寓。大学毕业,把家什往车里一放,哪里有工作哪里搬,找到工作租上公寓就开始生活,一直到找了老婆(老公),甚至结婚后都可以继续住,生了孩子换大点的,同时省钱为买房的头款做准备。
还有很多人,成了家,买了房,养大了孩子,自己年纪也大了,与其老两口住大房子守空巢,干脆卖了房子回头住公寓,还省了割草,修房修空调,拾倒院子。
还有,如果买房太贵可以先住公寓,等房价跌了再买房,又多了一种选择,同时对买房市场的价格有牵制作用。房价太贵了,干脆卖了房子回公寓,等房价跌了再买回来。房价太高住公寓的人就多,住公寓的人多了房价就下跌,高卖低买,前几年我的同事里就有这么干的,行情看得准,没几年就赚了一大笔,充分显示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优越性。不象国内,就买房一条道,或是逼得非买房不可的一根筋,说是买房,买来的,不过是自己有产权的一套公寓而已,还得自己搞装修,自己管修房,冬天暖气不热,可能找人告状都没人听。
本人觉得,国内的住房体系里,最缺的就是这一块,商业出租房,搞得人一说住房就得买房,自古华山一条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愣是把房价顶过了云彩还往上升。
国内倒也有出租房,可大多是买了单元公寓的人当出租婆。除此,少量的就是廉租房和公租房。也不知道谁想出来的那么损的叫法,出租就出租,还非前面加个廉字,对要面子的国人来说,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租?还没住进去就先顶个廉字,廉不就是贱嘛,你非骂人就过不了日子吗?再有就是公租房,好象是近几个月才开始喊出来的新名词,上网查了查,就是政府建的廉价租房公寓。难道私人就建不出租金低的公寓,非要用到政府财政?官老爷到时候也管管理,住进去,那罪就有得受了。
随便想一想,国内大力发展商业出租房的好处有:
(1)让租房成为老百姓居住的另一个选择
(2)更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
(3)有效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4)为社会资金投资增加了一个新的渠道
(5)买房市场和租房市场进入良性竞争,对房价有牵制作用。
(6)由于是一建一个社区,可以有实力把建筑成本降下来
(7)由私人管理,可以避免官老爷们管理的一切弊端,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不会象土地开发商那样的只做一锤子买卖,逮住了一个买房的就照死了宰,不宰白不宰,过了这个村,再想宰就来不及了。私租公司要想赚钱,就必须千方百计的采用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降低成本,美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8)租户的生活比买房户更简单,因为私租管理公司要提供社区服务的很多功能,很多的服务可以集中解决,服务的成本也可以降低。
。。。。
反正好处多多,可以发挥的想象空间也很大,今天时间有限,就不展开了说。
归根到底,大力发展中国的商业出租房市场,可以补上中国住房体系中至今仍缺失的最重要一块。有了这一块,完善住房体系,全面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抑制房价上涨,等等等等。。。就有很多很多的好戏,就可以尽情的铺开了场子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