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这次从国内带回的11本书

(2008-08-21 03:15:49) 下一个


想看书的时候找不到一本合适的书,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书架上疏疏寥寥的两层书,基本上都已经翻过几遍。有时候左左右右跑来跑去寻找几个回合,不得不在最后关头空手冲进厕所,常常让人悲愤交加几欲便秘。每次回国,箱子里除了老婆的衣服就是儿子的玩具,再有一推花椒木耳,剩下的重量,就只能给自己带几双袜子了,带书基本上成了奢望。

这次终于不同。全家一起回国,说好了,自己的东西自己带,于是乎,终于能买些书啦。老是在五道口一带活动,专门抽出一个下午,先去了光合作用,再去万圣书店,一路下来,书包装得满满的。

1 时间的玫瑰,北岛,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8月

一上万圣的二楼,楼梯口摆着本月销售排行榜,北岛的青灯赫然第一。找到这本书, 2008 年4月版,散文集,回忆与一些当年的诗人朋友交往的逸事,感觉是在2000年后写的短文的收集。平淡无味的故事和似是而非的幽默让我怀疑当年那个沉重的北岛的真实性,我的脑海里怀念着那个高喊我不相信的偏执抑郁的诗人。比较失望。看了看,放了回去。

架子上看到了北岛几年前的这本散文集,时间的玫瑰。北岛写了自己对几位当代欧洲诗人的理解和作品翻译。这几位诗人我一个都不知道,读了书里的译作,感觉还是不错。和诗结合起来的散文,才显示出北岛璀璨的才华。书中文字优美内聚,和其中的译诗一样,有着音乐一般的韵律。只有诗人,才能译诗。我不敢说北岛有查良铮王道乾的功力,但可以肯定,北岛对书里讲到的几位西班牙法国诗人的理解,和对他们作品的翻译,是很到位的。

2 山楂树之恋,艾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

这本书是MSN聊天时,一个女生推荐给我的,据说很感人。专门让导购小姐拿了过来。翻了一下,讲的是知青下乡回城的爱情故事。觉得可以看。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与爱情或多或少已经有了距离,就象套在磨上的驴,只想着把手边的事情做好,对虚幻的东西没有太多的幻想。但看到别人的爱与不爱悲欢离合,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哪怕是裹脚布一般的俗烂韩剧,还是经常被感动得心里酸酸。这就是我们这些无聊百姓的一大特点。

3 明朝那些事,第五集,当年明月,友谊出版社,2008年3月

前四集已经翻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完全当成小说看了。太精彩了。有才兄啊,写得好啊。要是评选07年最佳作品,我一定投这本书一票。以前我对明史知道很有限,真不知道每个皇帝都有这么多精彩故事。听说明月在政府机关工作,对历史有如此造诣,实在让人佩服。什么时候第六集第七集才能出来啊,等不及了。

4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张立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

不知道为什么我会从书架上抽出来这本书,也许是80年代这个词吸引了我。翻了几页,立即发现这位江湖人称老六的作者,是我敬仰已久的一位人物。书里的好几篇文章,几年之前就收在电脑里。这位大虾几篇名作,比如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中文论坛没转过。那些中学大学生活的记忆片断,如此精彩,让每一个有同样经历的人感动着,回忆着,微笑着,温暖着。

特地说明,这本书只适合60 年代末和70年代上半叶出生的人看。80后就不必浪费时间了。那个纯真的黄金时代,在我记忆里,总是阳光灿烂,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办法理解,也无从想象。上周日,叫了几个伙计来家里烧烤,出去接人,CD 里有罗文甄妮的铁血丹心,车上一男两女居然没一个知道这首歌。我心里的这个悲哀啊。青铜怎么沦落到和这帮小屁孩喝酒吃饭的地步了?

5 志虑心物,季羡林,陕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8 月

这是第一次看季羡林的散文。书没有前序没有后记,但感觉文章时间跨度很大,可能是80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写的,一共有八九十篇,大多是杂论随笔游记,有回忆当年在欧洲留学生活的文章,也有国学研究的一些心得。能感觉到,老先生为人比较倔强,有些呆板,笔下一板一眼,很有规则,语调很随意。感觉是一个长者面对面地和你再说话,点滴有些幽默,有时候有些啰嗦,但你能感觉到,他在说真话,他在真诚地讲述他的观点和想法,那些真诚的观点和想法。

6 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易中天,复旦大学,2007年11月

看到这本书立即拿了下来。易中天把历史读得很透彻,个人也很有创造的才华,凭他对西汉三国的研究,我相信他对中国历史政治体制的批判,会有高水平的思考。

7 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哈里刘易斯,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8月

去书店之前几天,和几位老师和师兄弟见了面。好几个师弟留在了学校,从事学生工作方面的行政工作。学校总是把最有才华的毕业生留下来,干着高中生就能做的工作,就这样糟蹋着自己辛苦培养出的人才。对于这些师弟来说,在学校团委学生部工作,是跨入政坛的一条捷径。的确,每年学校往各个省市政府输送很多年轻干部,直接就是处级副处级。学校和政府丑闻一般的权力关系已经成了学校荣耀的皇冠,并通过种种行为,努力放大这一优势。对于我来说,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知道,这样的一种功利的显赫,是不是一所梦想一流的大学应该追求的。

哈里刘易斯当了8年哈佛校长,他讲了对哈佛的教育体制的反思和检讨。在他看来,哈佛丢掉了本科教育最中心的宗旨:把年轻人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我想看一看,哈里刘易斯是怎样解说大学体制,解说做人的道理,和为师的原则。

8 驻京办主任,王晓方,北京出版社,2007 年1月

买这本书是因为之前看见过这本书的介绍。钱和权,男人和女人,道德和人伦,规则和潜规则,腐败和反腐败,这是一本官场权谋的小说。好像有人说过,政治权谋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最高境界,我同意这句话。我上学的时候比较喜欢看描写社会现实的小说,一直看小说月刊当代这些杂志。中学有一个女同学,只读世界名著,有一次不知道说什么,说到读书,我说我经常看描写社会现实的小说,该女生很婉转的告诉我,读这些杂志,基本上是层次比较低的。这让我惭愧了很久,也郁闷地记住了该女生。

9,10欧洲历史,亚洲历史,许海山主编,线装书局,2006年9月

家里有一本欧洲史,是法国几个人合写的,海南出版社2002年译版。写得太简单,尤其是主线以基督教为脉络展开,不是我喜欢。斯塔夫里科诺斯的全球通史也有,但还是想要一本独立的欧洲史。在万圣看到了许海山的这本欧洲史,很对胃口。书里基督教的演进写了不少,但主线是文化和经济,以此来组织政治和社会的变迁。很多章节写得很详细美妙。书厚600页,一直写到欧共体成立。一系列三本书,亚洲历史也很不错,买了。还有一本美洲历史,翻了翻,放了回去,因为我一直认为,美洲没有历史。

11 流放者归来:二十年代的文学流浪生涯 ,马尔科姆-考利,重庆出版社,2006年10月

考利是美国诗人,就是那个所谓的迷茫的一代的作家团伙里的一个。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这帮年轻作家,海明威,等等,一起跑往欧洲。几年之后有些人又跑了回去。书里记载了他们这帮人在欧洲的逸闻趣事,他们的疏离沉沦,他们对文学创造定位的挣扎和反思。回来这几天,翻了翻,发现不太感兴趣。可能是因为我对这帮迷茫的一代本身非常不熟悉,除了海明威,其他的名字一概不知。不知道那天在光合作用,怎么稀里糊涂把这本书也放到篮子里了。


2008.08.1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torpedo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aiboine的评论:
国外书少?我在德国,大大小小图书馆数量之多国内无法相比。当然中文书是少些。
青铜骑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aiboine的评论:
电子书,第一次听到啊。是不是PDA一样的东西?携带方便就好。看起来视觉感觉怎么样?

你的照片是不是在巴黎圣母院上拍的?
Haiboine 回复 悄悄话 和您有同感, 在国外苦于书太少. 不过可以在网上看书. 今年我让国内朋友给买了一本电子书,简直太棒了. 一本电子书里可以存千本书,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 而且可以随身带. 您若酷爱看书,一定会喜欢.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听起来不错啊. 我在网上找找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