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军抗日名将:王甲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

(2006-08-22 20:37:53) 下一个
抗日名将王甲本   王甲本,字立基,1900年出生于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一军人世家。其父王国栋曾参加过1911年的云南重九起义和讨伐袁世凯等活动。1917年,其母病故,不久其父也患神经失常症病逝。王当时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父母双亡后,得家族中四叔王怀仁资助,到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由此从军,戎马一生。他在28年的军旅生涯中,足智多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从排长始,逐级提升。抗日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79军少将军长,为国家民族的生存,战死沙场,以身殉国。   1918年,王甲本从讲武堂第十四期结业后,在滇军顾品珍、范石生部任排长、营长。先后参加了入粤讨伐叛军陈炯明和桂系军阀沈鸿英及国民革命军北伐诸役,到1927年打下湖南军阀何健后,很快就提升为国民革命第16军47师第36团团长。   他平时十分注意自身训练,行军中,一般都不骑马。他曾在小腿上绑上9斤重的铁沙袋进行训练,使其一次急行军能走180华里路,成为滇军中最有名的“快腿”和“硬脚板”。   滇军素以“两枪”闻名,除了打仗用枪外,还有“烟枪”。但王甲本自己不抽大烟,也不准部下抽。   1929年晋任国民革命军第51师151旅旅长,不久,进南京国民党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指挥,毕业后任18军第98师副师长。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日本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18军奉令增援上海,当时王甲本正在南京受训,接电令,速赴上海前线。临行前,正在中共驻宁办事处的周恩来和朱德同志前往他的驻地新街口探望。周恩来和朱德同志向他阐明了中共的抗日主张和对抗战前途的看法,并鼓励他抗日立功。   98师先后担任宝山、月浦、新镇、罗店、狮子林一带的阻击任务。日军海陆空全面配合进攻,武器精良,准备充分,气焰嚣张,欲在10天内占领上海。保卫上海之战,王甲本从未离开前线,常到最前沿阵地察看敌情,险被敌机炸死。历时3月的上海抗战,彻底打破日军10天占领上海的美梦。到11月15 日,98师奉令撤退至安徽徽州整休时,全师2590余名官兵血染松土,这位副师长身上取出了31块弹片。不久升任98师师长。   王甲本就任师长后,为迅速提高官兵的素质和战斗力,任人唯才,大胆提拔一批有能力、有专长的年轻军官,如潘茂、钟旭、李印西、杨继华、黄土瑜、杨大强等,新提拔起来的营连长,当时都才20来岁,人称98师“少壮派”。这批人很快成为98师的骨干。   他用人爱贤能之才,只要是为抗日救国而来的各方志士仁人都予以接纳信用。他的参谋席上有从美国归来的爱国华侨朱某,有武汉大学、西南联大去的教师和学生“符参事”等,还有共产党派去的“刘参谋”等。他从不搞裙带关系,不因是老乡、亲友徇私情,不培植私人势力,这在国民党军队中实属少见。   他爱兵如子,每次给士兵发军伯都要亲自监督,让铜钱如数发到士兵手里。对贪财者他最恨。在他指挥的部队里,对极少数靠吃缺、吞并公款和克扣士兵军饷发财的军官从不放过,曾先后处决过两个营长、两个连长和一个军需官。为此,被少数贪财的军官忌恨,背后诬蔑他为“王屠夫”。   1938年4月,98师奉命赴安徽宁国,消灭盘踞浙赣铁路沿线河沥溪、水东、孙家铺、红林桥等车站的日军。坚决拥护国共合作抗日的王甲本,率部与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员罗炳辉将军部联合进攻。这两位同是来自云南高原的将军经过周密策划,指挥部队顽强进击,一天一夜攻下敌人以上据点,并追敌至宣城外,宣城光复。战斗结束后,罗炳辉部的枪弹所剩无几了,王甲本三次批条子到军需处,支援罗部20万发子弹。   王甲本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戎马倥偬中有余暇就读书,除《孙子兵法》、孙中山著作外,还读了不少马列主义文献,提高政治、军事素养。他竭力拥护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到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渴望中国建成民主自由的国家。他每次战前动员对全体官兵大声疾呼:“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我们不当亡国奴,抗战到底,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同时列举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华北、中原诸省后,无所不为的滔天罪行,教育官兵以浴血奋战挽救祖国危亡。一旦发现部下有亲日者,格杀无论。他历来反对内战,常告诫部属,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要一致对外。   1939年秋,王甲本多年远离家乡,但时刻怀念着父老乡亲。得知平彝县(今富源)要创建第一所中学,即解囊相助,捐资9000余元,支持清溪中学的建设,表达关心桑榨教育的诚心。   1939年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为配合德军的侵略行动,成立了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企图以此加强对中国的政治和军事进攻,迅速解决中国大陆战争。第一个军事行动就是进攻中南军事重镇长沙。日军从1.939年到1941年间,先后三次对长沙用兵。王甲本率部三次参加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时,98师担任朗犁一带的阻击任务。王甲本亲自指挥全师官兵阻击两倍于己的日军,并亲自投入敌阵肉搏,经两夜一日的激战,敌伤亡惨重。这次阻击战的胜利,打乱了日军的整个战略部署。会战结束后,他被提升为79军军长。   1941年12月初,王甲本担任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外围总指挥。他将98师部署在霞凝港至捞刀河一线。刚布防完毕,敌前卫部队突然向我方阵地右侧进犯。第九战区司令部电令:外围军全力攻击敌侧背,迟滞敌军行动,支持主力集结长沙布防。王甲本立即调整外围的布防,并亲率292团绕至敌侧后,发起猛烈进攻。日军以为国军主力来了,全力反击。当敌发现中计后,国军主力部队已赶到长沙。5日夜12时,敌主力一部向捞刀河阵地攻击。他果断命令一营担任阵地右侧掩护,亲率主力迅速返回捞刀河增援。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他命岳麓山炮群近位轰击。宁可自己的士兵受损,也不让日军抢占要地捞刀河一步。在岳麓山炮火密集轰击下,前沿的抗日官兵虽然被炸死了一部分,但死伤更多的是日军,待增援部队赶到后,阻止了敌人的行动,守住了捞刀河,把会战前的主动权紧紧抓住。   第三次长沙会战,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少有的大胜仗之一,共毙敌3万余人。外围总指挥王甲本在这次会战中立了头功,以他的机智和勇敢,赢得了“硬仗将军王甲本”的荣誉称号。   1944年4月,豫湘桂战役拉开后,正面战场上的许多国民党军不断溃撤,一退千里,王甲本所率部队没有退缩。至5月,日军已大举进犯湖南,79 军才奉令南下,驻防在常德、湘潭一带。王甲本将军指挥79军及部分滇军、川军共5万余人与敌周旋,顽强抗击日军,减缓了国军的大溃败。在短短的半个月内,就歼敌万余人,在正面战场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8月初,王甲本率部解衡阳之围,但守军第十军军长方先觉(蒋介石嫡系将领之一)却叛国投敌了,只得后撤布防,沿途边打边撤,保护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转移。   9月1日,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派部分师团沿湘桂铁路两侧发动钳形攻势。国军79军奉令到湖南冷水滩一带布防堵击。   9月7日拂晓,王甲本在东安西面一村庄驻地接到报告:一部日军便衣队(乔装老百姓)千余人向79军部潜移,意欲包围军部。王甲本只带警卫排火速转移山口铺,令副军长甘登俊率直属部队跟上。不料,王甲本及警卫排先行到山口铺陷入日军重围中,全部壮烈牺牲。当甘登俊率直属部队仅用半个小时赶到山口铺东侧时,看到的是警卫排全体战士、副官吴镇和王军长的尸体,在他们的周围还躺着成片的日军尸体。军长仰躺着,头部、颈部、胸部尽是被刀所刺的痕迹,两道浓黑的剑眉紧拧在一起,面部肌肉不规则地扭曲着,眼睛还半睁着,上牙深陷于下唇的肌肉,拉开他血肉模糊的双手,是变黑的血肉和白的指骨。   王甲本将军与敌肉搏身亡的消息传出,举国震动,激励军心民心,强烈要求团结抗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44年11月7日发布了《追晋陆军中将》令:“故陆军少将王甲本,追晋为陆军中将。”其家乡为纪念他,曾将中安镇改名“立基镇”,还将镇上新创立的一所国民小学改名“立基小学”。   王甲本将军牺牲时,由于军情紧急,未能很好安葬。湖南东安县山口铺芭蕉村战地民众将将军遗体掩埋在后山坡上,后经修整维护,至今保存完好。每年清明,该地老百姓都自动去为这位抗日将军扫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