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铁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王中王”18军
(2006-08-22 20:37:53)
下一个
国民党第18军诞生于1930年8月,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成名于军阀混战,建功于抗日烽火。
在国民党数百万军队中,第18军当数“王中王”。它诞生于1930年8月,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中建军最早、军史最长、实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一支老牌劲旅。成名于军阀混战,建功于抗战烽火。
18军最兴盛时期兵力达8个师,抗战时期全部换装为美械装备,美国军人当教官,美式训练方法。该军的传统训练口号是“在战场上放射一万发没效的子弹,不如在操场上拿9000发演习,以期在战场上能发射1000发有效的子弹。”可见,其治军之严。
18军首任军长陈诚在部队中推行“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的“三大公开”方针,颇得军心。
18军是以“黄埔系”为骨干形成的以陈诚为首的军事集团,被人们称为“土木工程系”。
18军先后产生了陈诚、罗卓英、黄维、胡琏、杨伯涛、李延年、周至柔、罗广文等5个一级上将、4个参谋总长、两位海军总司令、1个空军总司令、1个联勤总司令、20多个军长,是国民党军界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军事集团,被人们视为国民党军“王中王”。
浴血奋战,打出威名。18军在抗战中建立的头功是在“淞沪战场”。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斋藤要藏驾驶摩托车闯入中国军队的军事禁区——虹桥机场,从事间谍活动,遭中国士兵鸣枪警告,大山勇夫不听劝阻,反而开枪击倒一名中国哨兵。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士兵奋勇还击,大山勇夫、斋藤要藏当场中弹毙命。
虹桥机场的枪声立即成了引发淞沪大战的导火索,日军总算找到攻打上海的借口。于是,日军投入20万陆海军兵力的淞沪大战终于爆发了。
8月20日,18军的98、11、14、67师4个精锐主力师全部投入淞沪战场。
8月21日,日军第11师团从多津渡出发,23日在川沙口登陆,直扑中国军队侧后方的重镇——罗店。
罗店是一个位于上海西北方向的小镇,由于通往宝山、上海、嘉定、松江的几条公路都在此交汇,因此它成了淞沪战场的一个交通枢纽和后方重镇。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早已认识到了这个无名小镇的重要性,他把精锐主力第18军摆在这个关键点上。而日军的松井石根大将也同时将眼光盯在了罗店这个要点上。他知道,只要攻下罗店,就可直下嘉定、真如、松江,截断整个淞沪战场中国军队的退路,造成围歼中国军队的有利态势,因此,他们也毫不迟疑地把精锐的第11师团投入罗店战场。
罗店成了中日两军争夺的焦点。
罗店之战成了淞沪战场的关键之战。
这是一场主力对主力,精锐对精锐的决战,日军第11师团遇上了它前所未有的强硬对手,中国军队的王牌军——第18军。
战斗是在日军舰炮惊天动地的射击和日本飞机铺天盖地的轰炸扫射中拉开序幕的。
日军步兵第10旅团的一个中队,在海军炮火和飞机的掩护下冲进了罗店。18军11师在师长彭善的亲自率领下,冒着日机密集轰炸和低飞扫射,及时赶到了罗店,正好与攻入罗店的第11师团迎面相遇。这两支番号都是“11”的王牌军,立即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此时,18军军长罗卓英率军部也赶到了嘉定。他坐镇嘉定,亲自指挥罗店之战。18军的第14师、第67师也先后被调上了罗店前线,与第11师并肩作战。第98师则被调往月浦、宝山,防守罗店东侧。
罗店得而复失,把日军第11师团长山室宗武中将气得半死,他立即组织了一轮又一轮的反攻。
日本海军航空兵精锐的木更津飞行队的几十架战斗机、轰炸机,从早到晚在罗店上空不停地盘旋着,一旦发现目标就咆哮着俯冲扫射、投弹。100磅、200磅、250磅、500磅的炸弹、燃烧弹将罗店夷为平地,又翻耕了好几遍。硝烟尘土,遮天蔽日;熊熊大火,终日不息。
游戈在长江中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的巡洋舰、驱逐舰也不甘寂寞,它们用威力强大的203毫米、150毫米、127毫米远程舰炮配合日本陆军的野战炮、榴弹炮、山炮、迫击炮,昼夜不停地向罗店猛轰,把67师匆忙间修建的简陋的野战工事夷为平地,整排、整连的官兵牺牲在日军的炮火下。眼下陆家宅阵地已是第3次从日军手中夺了回来,能否守住,还很难说,李树森师长忧心如焚!
透过望远镜,李树森看见烟云火海的陆家宅前沿阵地上,有一片片刀光在闪烁。“不好!看来日军突破了阵地,我军又同他们打上肉搏战了。”李师长心中不由得一紧。他立即下令将201旅调上前沿,发动反冲击。
“妈的,看来老子也得上去了!”李树森下完命令后,大步向前沿阵地走去。
“师长,注意隐蔽!”李树森的副官急得高声叫喊。
也许是李树森那黄呢军服和亮闪闪的金星过于耀眼,一架日机嚎叫着俯冲下来,“轰!”“轰!”两颗小炸弹在李树森不远处炸开了,李树森猛地捂住右臂,摇晃了一下,终于栽到在地上。卫士们拼命跑上去,将他背了回来。
67师前沿阵地上,杀声震天。日军虽然在飞机、重炮和坦克的掩护下,第四次冲破67师的防线,但顽强的67师将士却从烟尘、火海、血泊、废墟中爬起来,用步枪、机枪、手榴弹、刺刀、大刀等一切可用的武器,同日本鬼子展开了白刃战、肉搏战。
正在这危急关头,18军67师第201旅在旅长蔡炳炎的率领下及时赶到了陆家宅。201旅一个反冲锋,就又把日军赶出了阵地。
前线的战斗越来越激烈,日军在重炮、飞机、坦克掩护下一波又一波地向201旅阵地发动集团冲锋。
猛烈的炮火压得201旅将士抬不起头来。201旅伤亡惨重,402团团长李维藩阵亡,三个营长一死一伤,连、排干部伤亡殆尽。右翼阵地上,谢鸿鹄连长面对10倍于己的日军疯狂攻击,率全连拼死固守,最后全连都牺牲在阵地上,竟无一人幸存。日军蜂拥而上,占领了阵地。
旅长蔡炳炎抓起一支冲锋枪,带上特务排和398团第3营,亲自冲上硝烟弥漫、尸山血海的前沿阵地。全旅官兵见旅长亲自率军上阵,士气大振,一阵猛打猛冲,终于将日军赶出了阵地。然而,一串日军的子弹也击中了蔡炳炎的胸膛,将军壮烈殉国。
第18军在罗店与日军展开拉锯战,使得日军第11师团陷入了进退两难的苦战状态。
焦头烂额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这才知道了18军的厉害。8月31日,他向国内报告说:“罗店方面使用了中国军中最精锐的陈诚指挥的第 11、第14师。因此判断我军的兵力最小限度要5个师团,当前最重要的是紧急派遣待机中的第14师团及天谷支队神速到达。”
在松井石根的呼吁下,日军开始紧急增援:
9月2日,天谷支队到达上海吴淞,增援第11师团;
9月7日,浅间支队划归天谷支队指挥;
9月14日,驻台湾的重藤支队在贵阳湾登陆,增援第11师团。
此外,日本还在9月下旬从国内运来了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紧急增援淞沪战场。日军兵力在9月10日后达到10万人以上,重炮300门,坦克200多辆,飞机300余架,军舰40多艘。
面对日军源源不断的增援,第18军毫不畏惧。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将增援的日军包围起来,日军又一次次地将他们反包围,双方阵地犬牙交错,敌中有我,我中有敌,行同“夹心饼”。18军与日军展开近战肉搏,反复冲杀,罗店阵地一再易手,双方伤亡均极惨重。18军所辖的11师、67师、14师,伤亡均超过半数,有不少团、营打光了三四次又补充了三四次,有时营长、连长一天要换好几轮。但18军没有一支部队擅自放弃阵地后退,也没有一个士兵临阵脱逃。
18军这种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顽强战斗精神,使得有“武士道”精神的日军也感到胆战心惊。罗店,在日军士兵眼中,无疑是个坟场。在1个多月的罗店争夺战中,日军伤亡近2万人,日军第11师团的官兵恐惧地称罗店为“血肉磨房”。
在淞沪抗战后,18军又先后参加了鄂西会战,湘西决战,屡建奇功,打得日军魂不附体。在湘西会战中,18军与其兄弟部队密切协作,共击毙日军12498人,击伤23307人。
战后,国民党军委会,论功行赏,18军11师因在山门阻击战中表现出色,获得武功状一轴。18军数十名官兵获得“宝鼎云麾”勋章以及美国政府颁发的银星、自由勋章,还有大批官兵得到了晋级奖励。湘西决战,18军走上了辉煌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