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一周军事看点:外媒热炒中国军力 专家特别解读 zt

(2008-01-19 04:32:59) 下一个
一周军事看点:外媒热炒中国军力 专家特别解读

2008年01月18日 新华网  来源:综合


近一周来,关于中国军力的报道频现报端。先是西方媒体一改常态,连续唱衰中国军力,几天内又重弹老调,评说中国"太空雄心",臆测三军发展战略,渲染我在台海军力,狂想中美空间对决……各种论断交织复杂,令人眼花缭乱。

本网编辑精挑细选,为广大网友献上一周军事看点——外媒热炒中国军力 军事专家特别解读

连续唱衰中国军力 外媒缘何突然变脸?


一夜之间,中国军队似乎从“威胁巨大”变得“不堪一击”。

“燃油撑不过15天”、“第三代战机打不了11天”……近来,加拿大《汉和防务》主编平可夫连续在美国合众国际社发表文章,称解放军在对台作战中不能持久。无独有偶,近日亦有美国军事新闻记者发表文章,宣称“解放军还不是一支真正的信息化部队”。

一向在西方媒体眼里“强大异常”的中国军队,缘何一夜间“失去了战斗力”?这背后有不小的背景。

中国军队是只“纸老虎”?

在《燃油制约中国作战能力》一文中,平可夫以专家的口吻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台军事行动中,持久力不会超过15天。”在另一篇《中国的持久战力》中,平可夫则以假设每天损失20至30架战机的速度,得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三代战机只能支撑11天至17天”的结论。

而在美国《防务新闻》周刊驻台北记者温德尔·明尼克一篇关于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报道,则引述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委员拉里·沃特尔的话说,“在中国的整个军事系统内,解放军还不能形成一支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化的部队……解放军缺少必要的综合数据转换系统。”文章得出结论,认为“人民解放军还算不上真正的高科技部队”。

背后动机并不简单

在中国国防大学军事专家李大光眼中,这些报道是不负责任,没有说服力的。以平可夫的文章为例,他认为其中内容属于主观臆断,只能作为笑谈。“暂且不论其数据的可信度,单他拿和平发展时期的数据去分析战争状态下的情况,就脱离了实际和时代背景,是想当然的。”李大光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但正如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一般,唱衰中国军力论调的背后,动机并不简单。

李大光指出:“西方媒体总拿中国军力说事,夸大者有之,贬低者有之,其背后的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干扰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马鼎盛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能揣测文章的主观目的,只能看它起到的客观效果。对于外媒唱衰中国军力这一动向,马鼎盛表示,“这只是一种声音,也算不上是新动向了”。至于平可夫其人,“很多媒体都认为他比较出位,比较特别,所以也喜欢引用他的文章。”

专家提醒,目前正值台湾走向难料、台海局势未明之时,外媒连续鼓吹中国大陆军队难以持久对台作战的论调,大有为“台独”势力打气,在台海上空煽风点火的味道。

  在西方媒体一片哗然之时,台湾媒体也加入了渲染中国军力的行列,不过,后者的角度并不相同。且看——

刻意渲染我在台海军力 台湾媒体意欲何为?


【中央社台北县1月15日电】国防部今天安排中外媒体参访位于北县三芝的空军“天弓”飞弹阵地。空军司令部政战主任刘介岑今天答复媒体询问时证实,中国大陆空军在海峡中线以西的活动频率“有增无减”,主因与对岸近年获得更多高性能战机有关,这也是为何国军要加强空军训练、增购F-16C/D的原因。

刘介岑表示,中国大陆的空军近年因获得包括苏-30、歼-10等新型战机,因而增加在台海中线以西的训练密度,有时大幅增加活动也与他们例行演训的时段有关,但整体而言,对岸军机在中线以西的活动频率有增无减,他们的机动性、飞行员素质也有提高。

由于基地属敏感战略防空重地,军方安排媒体进入基地前,必须签署保密切结书,进入阵地内部一律禁止摄影。从军方开放的战术中心雷达幕上,可看到大陆沿海航空器动态,在记者参观当时,并无共军战机出海。

由于战术中心雷达范围显示板上除标设共军机场外,也将部分共军导弹基地标出,有记者问这是否代表“天弓”飞弹具有反飞弹能力,刘介岑并未正面回应。

【台湾《中国时报》1月15日报道】题:中共意图形塑台海为内海

中共海军近年除频频传出与美军舰艇在西太平洋发生海上对峙外,大型舰艇南来北往,更刻意舍台海不走,直接绕行台湾东面海域。我军方高层就研判,共军有意“让例外变习惯”,借此举动在无形间把台湾海峡变成中共的“内海”。

自从2002年10月,台湾军方首度公开共军北海舰队“哈尔滨”号绕行台湾东面海域后,原本一向贴着大陆海岸线南来北往的中共海军,近年来已借军演和出访名义,频繁改走台湾东部海域。

据观察,其中较特别的是,假若中共海军要访问的是南方的东南亚国家,就会刻意派遣距离较远的北海舰队出访;如果是访问北半球国家,则反而会派遣南海舰队担纲,并在出访过程刻意绕行台湾东岸海域,如此除强化第一岛链以外作战能力目的,其实也带有在政治上将台海形塑为中共内海的目的。

国防部内部报告坦承,共军在新式作战舰陆续完成列装后,确实已有在第一岛链附近海域遂行作战能力。此外,共军未来若完成整建“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并编成航母战斗群,将提升共军远程、跨海的兵力投射能力。 (《参考消息》)

在别有用心的人眼中,解放军的威力似乎还远不止如此,且看——

美刊狂想中美太空对决


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Wired)网站1月10日发表了对麻省理工学院安全项目高级研究科学家、前联合国武器检查员、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战略武器分析专家杰夫里.费登(Geoffrey Forden)的采访,他对美国卫星遭到中国反卫星导弹攻击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连线》杂志题为《中国是怎样输掉未来空间战争的》的文章以一个假设场面开始:在一个工作日结束后,当北京的酒巴和夜总会挤满人群时,在亚洲的高空,一颗美国预警卫星在中国西部发现了一枚导弹所排放出的废气烟雾。整个五角大楼都响起了警报。

在中美挣扎着解决最新出现的台海危机之际,两国的关系一直异常紧张。中国最近的空间活动规模前所未有:过去两天,中国进行了四次深空火箭发射,在过去六个小时便接连发射了三枚……幸运的是,一颗高解析度的美国间谍卫星在几分钟内将会出现在中国第二个发射场的上空,为美国提供确切的情报。

然而,五角大楼在向这颗间谍卫星发出对可疑发射场进行拍照的指令时,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这颗代号为Crystal 3的卫星,不会再有反应了。几分钟内,美国太空司令部报告,四颗引导美国无人机和精确制导弹药的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已经失效。中国对美国发动的太空战争开始了。

文章称,多年来,美军一直担心美国的卫星遭到攻击;上述的描述可能就是未来的写照。美军对太空的依赖已变得日益严重。它使用照相侦察卫星去监视潜在威胁,用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用精确的定位引导精确弹药,用通信卫星来处理作战指挥中心的来往信息,用预警卫星去探测和跟踪敌方刚刚进行的导弹发射。由于对卫星的日益依赖,许多分析家担心,美国的太空器最易遭到不对称的攻击。在他们看来,美国的卫星是一些不设防的“死鸭子”, 摧毁它们将会瘫痪美军。

按照这个逻辑,“对付中国”看来已经刻不容缓。于是——

西方前军事首脑聚首北约 合谋“应对中国威胁”


  【路透社布鲁塞尔1月1 4日电】西方国家几位前军事首脑14日在布鲁塞尔呼吁北约成员和欧盟携手成立一个单一的安全事务“理事会”,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和“来自中国和伊朗的安全挑战”。

北约军事委员会前主席瑙曼、英国前三军参谋长英奇、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沙利卡什维利、法国前三军参谋长朗扎德、荷兰前三军参谋长布雷芒在向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说,北约、欧盟或某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独自处理新的安全威胁,但建立新的安全机制又耗时太长。

因此他们认为,可以在西方现有的国际组织内寻找采取协调行动的基础,首先应成立一个由美国、欧盟和北约组成的政治级别最高的指导理事会,以此作为朝建立一个新的、成员更广的跨大西洋组织迈出的第一步。报告没有具体说明该理事会将如何发挥作用,只是提到美国作为北约成员所享有的“双票权”将促使美国更多地参与这一国际问题的讨论。

报告还警告说,中国正准备利用“金融武器”扩大在非洲的地缘政治影响,而且只要它想做,它在更广范围内使用这种武器的能力还会越来越大。但报告对俄罗斯的威胁加以淡化,认为普京咄咄逼人的声明与俄军事实力不符,俄军备中只有约20%可称得上现代化。

在预定于4月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西方国家领导人将对该组织的作用进行回顾,以明确其在冷战结束后应该发挥的作用。(《参考消息》)

  素来爱好和平的中国,其实无须劳烦这些首脑们“合谋应对”。那么,西方为何纷纷炒作中国军力?且看——

分析人士:年初炒热“中国军事威胁”是例行公事


对于美国一些媒体和军方官员在新年初突然翻炒“旧账”的做法,熟悉美国政界军情的分析人士认为,这并不奇怪,因为每年年初,美国国会都会就军费分配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比如说眼下美国国会即将就是否给“三叉戟”导弹拨更多款项展开讨论,国会议员们认为不必再为“三叉戟”导弹拨款,而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似乎也找不到维系“三叉戟”导弹项目的理由。因此,与“三叉戟”导弹生产商关系密切的美国军界四处寻找理由的迫切心情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除了翻炒中国反卫星导弹试验老话题外,另一个又被翻出来的话题是“中国航母”计划。近期有美国媒体(环球战略网)报道说,中国海军已经将从俄罗斯购买的旧航母“瓦良格”号改名为“施琅”号,并且即将投入服役。然而,据《青年参考》记者追溯该消息的来源发现,这一消息的源头是一位美国军事评论家的博客,而美国的主流媒体以及国际权威的军事杂志都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消息。

此外,美国媒体还引述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称,解放军海军在最近5年内新增了20艘核动力潜艇,使核动力潜艇总数增至55艘,而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数量为70艘,另有50艘船坞登陆舰以及45艘近海岸作战舰艇。

不过,最引人关注的是,美国媒体引述台湾军方的消息称,如果中国政府2006年就已着手建造航母的话,那么中国的第一个航母战斗群将于2011年下水,2014年正式服役,2016年第二个航母战斗群投入服役。这一说法很快就被台湾军方称为“应该让台军购买潜艇”的理由。

事实上,就连布什政府内部也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计划有争议。不少布什政府官员认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计划,包括反卫星武器的试验并不会对美国造成战略上的威胁,也没有那么大的重要性,根本没有必要“小题大作”。(中青在线-青年参考/邱永峥)

既然西媒的观点不足为据,中国的军力究竟如何?下面,军事专家将为您解疑释惑——

专家解读中国军力 西媒观点有失偏颇

如何看待中国军力——《世界军事》评论员吴戈先生


如今对军事爱好者来说,关于中国军力的信息渠道倒也不算匮乏。最权威的当属官方适时亮相的某些武器装备,以及新装备不断形成战斗力的喜人消息。但这些信息绝对不足以让你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军战斗力。在这一点上,个人的好奇心必须服从于国家利益。战斗力细节被对手掌握,无异于失去战斗力,尤其是面对本来就居于领先地位的对手,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无疑更为有利。

实际上,军事爱好者以至普通公众对我军自身实力的猜测,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心理需求。在国外,各国官方和舆论出于各种目的,对中国军力也有着更加复杂的猜测和好奇。

于是,这种客观存在的信息需求迅速得到填补。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军事期刊中令人神往的海外谈中国栏目,到后来的军事论坛,再到今天的军事博客,无论真伪,我军和外军武器装备的性能、数量和战术的比较,研制实力、发展战略和最新进展,信息越来越丰富,以至于某些网站军事频道的首页上,个人生产的非官方消息占据半壁江山。从民间消息我们可以看到轰8、歼14、旅洋级等难辨真伪的所谓新装备,与这些信息相伴的,还有大把言之凿凿的我军装备已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豪迈判断。

从逻辑上说,非官方消息均处在一个荒谬的悖论之中。在军事爱好者对这些话题的辩论中,要加以否定,你也拿不出真实情况。如果要求持论者拿出证据,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简单的,对方会以不能泄密加以搪塞;复杂的,对方可以展开详细论证,但依据的知识、数据和观点均涉及专业或内部信息,双方均无从考证,结果消息的真伪便取决于气势、神秘感和细节感。正如中国兴盛一时的民间科学家现象一样,问题专业到一定程度,专家却出于职业所限不能或不屑发言,便无人能辩,谁更痴迷,谁便是真理。

第二个使问题复杂化的因素,是媒体吸引眼球的天然动机,尤以网络媒体为盛。今天的网络编辑,已经发展出一门极其见效的题目学功力,至于内文的主次、详略皆可忽略,只要其中含有刺激性的只言片语,必揪出来放大,文不对题已成特色。

第三个因素更加重要一些,西方媒体的一些言论时有夸大中国军力的习惯。最著名者当属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的理查德o费席尔先生。最近,国内民间舆论总算逐渐认识到,以费席尔为代表的一些美国智库不断惊呼中国军力日盛,大有为美国加强军事投入,保持持久优势造势之意,在我们一些读者自豪的同时,美国的应对之策也加速出炉。另一路则是最近几年的新秀--俄罗斯《生意人报》。同样,于不时披露中俄军购细节之中,该报也暗含着既希望保持军贸市场,又谨防后来居上的复杂心态。

如此复杂之中,澄清关于中国军力的种种消息已属不能,但略加梳理,还是可以得出一些宏观的思考。比如,以新坦克装甲车辆、舰艇、战机为代表的装备改善步伐不小,训练、指挥控制和电子战,联合作战、精确打击和部署能力,都有进步,但从军事革命的标准来看,仍处在奋力追赶,缩小差距的过程中。真正被寄予改变格局希望的一些手段,诸如弹道导弹打击太平洋中部的某些军事基地、弹道导弹打航母、反卫星武器等所谓超限战或杀手锏,还只是以个别优势提前插入更高层次对抗,是一种潜在威慑,还谈不上赢得这些更高层次对抗的实力和把握。

这类思考不需要技术细节,因为军力从来就不是纯技术因素所决定。在劣势之下寻求有利的战略环境和利益,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现实,并非没有面子的事。相反,在国民之中形成小有进展就沾沾自喜,缺少警醒的习惯,在民间幻想中如此迅速、轻易地取得高技术军事革命的优势,难道不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下危险的盲目乐观吗?

《世界军事》执行总编陈虎点评:西方媒体在做出中国军力判断时,都带有“唯武器论”的倾向,似乎装备先进军队就必然强大,反之亦然。但是,中国军队与西方军队存在很大区别。人民解放军在装备极其低劣的情况下,也曾打败过强大的对手,而在武器装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从未威胁或攻击过谁。

所以,无论是夸大还是唱衰,都有失偏颇。一方面,夸大中国军力,渲染“中国威胁论”是没有真正理解威胁的本质:力量大小本身不构成威胁,动机才是威胁的核心;另一方面,唱衰中国军力,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是不理解中国军队的表现:武器从来不是这支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所在,解放军的核心战斗力在于英勇无前、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剑”精神。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