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新华军事专访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秘书杨风安 zt

(2008-01-19 03:49:32) 下一个
新华军事专访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秘书杨风安

2008年01月18日 新华网


杨凤安在新华军事访谈现场


主持人:
统帅是一支军队的灵魂,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最高指挥员彭德怀元帅,被斯大林称为当代的天才军事家。那么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彭总究竟是如何指挥作战的呢?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就是当年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的副主任,跟随在彭总身边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同志,杨老您好!

杨凤安:
你好。

主持人:
您是什么时候跟在彭总的身边,做他的军事秘书的呢?

杨凤安:
我原来在十九兵团,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进军西北的时候,十九兵团归彭老总指挥,到了西安以后,我就调到彭总身边,做他的秘书。

主持人: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您都在彭总的身边吗?

杨凤安:
从一入朝开始,一直到停战签字,我一直跟在彭总身边。

主持人: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我们党中央作出参战决策的时候,彭总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杨凤安与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


“大不了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杨凤安:
中央政治局常委反复讨论是否出兵的问题。当时国内的情况是解放战争刚刚胜利,百废待兴,所以大家在讨论当中,有不同的意见,这是正常的。毛主席倾向于出兵朝鲜,他要听取大家的意见。但是讨论的时候,1950年10月4号彭老总在西安正在开会,北京去了一架飞机,说有紧急问题,让他马上回京,会也不要开了。当时他没有考虑到是出兵朝鲜的问题。因为当时解放大西北,他正考虑大西北的建设问题,所以他当时就带着一个管地方工作的秘书就来了。

到了北京以后,中央正在开常委会,在那个会上,大家还是有不同的意见。他听了意见以后没有发言。回到北京饭店以后,那一夜彭老总没怎么睡,翻来覆去的,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后来还是觉得出兵比不出兵好。

所以到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彭老总就表明了出兵有利的思路。他说大不了我们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打完了以后,再建设。所以这样就坚定了毛主席出兵援朝的决心。

主持人:
也就是说,在这个艰难的决策过程当中,彭总发挥了重大作用?

杨凤安:
彭总确实是发挥了重大作用。彭总讲完了这些之后,毛主席就马上说,彭总表明态度以后,他心里有底了,所以决定出兵。

彭老总就在跟前呢,毛主席点他的将了。彭总说他服从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决定。这样10月8号定了以后,彭老总就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主持人:
当时彭总是什么时候入朝的呢?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前线视察(资料图片)


冒着雨雪,彭总第一个入朝

杨凤安:
当时是1950年10月19号黄昏,那个时候正在下小雨,天气阴沉得很。我们入朝以后,逐渐开始下小雪。

彭总是一个战略指挥员,向来就是深入第一线,了解第一手材料,所以他当时是冒着严寒走在部队前头,有我,还有两个警卫员,后边跟一辆大卡车,带着一部电台,还有几个报务员和译电员,就这样过江了。

主持人:
也就是在我们部队的前头提前就过江了?

杨凤安:
对,我们志愿军部队正在行动,彭老总带着我们几个在部队前头就过来了。那个时候彭老总急着见金首长(金日成),也不管空中敌机到处轰炸,就这样过来了。

金首长介绍情况的时候,朝鲜人民军主力还在三八线以南,还没有完全回来,被美军隔到敌后了。敌人那个时候就肆无忌惮的,如入无人之地,甚至以整连的兵力分头沿着公路向鸭绿江边前进。

主持人:
当时彭总进入朝鲜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冒着很大危险?

杨凤安:
当然是。当时我们估计朝鲜人民军还有一道防线,可是我们进去以后发现,这道防线已经没有了。我们部队进去以后,实际上已经在敌人后边有50、60公里了。也就是说彭总进到朝鲜之后,实地考察了,才发现当时朝鲜战场的真实情况。

主持人:
我看到有些史料讲,彭总在进入朝鲜之前,当时中央已经有一个作战方案了?

杨凤安:
是的,后来彭总到了现场之后,根据现场的情况,又改变了这个作战方案。

主持人:
最初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

杨凤安:
最初我们在北京确定的方案,是部队先进到新义州、德川以北的山地,先组织防御,然后打起一个小的歼灭仗,取得经验以后,夺取平壤。

但是彭老总进入朝鲜的时候,朝鲜人民军的防线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没办法进到那儿了,所以彭老总根据地形,审时度势,改变了方案。

彭老总起草电报以后很着急,赶快和金首长见面,了解情况。我们在前面开着小车,结果后面的大卡车跟不上,掉队了,他们还险些被敌人俘虏了。

起草电报以后,发不出去。跟军委联系不上,跟毛主席、跟部队也联系不上,彭老总这个时候是很着急的,但是作为一个战略指挥员,他也是非常镇定的。到了下午4点多钟,这个电台才到,电报才发出去。到了第二天,我们的先头部队四十军118师邓岳带着部队才赶到。

我那个时候也很着急的,我老向咱们国家这个方向看,看着看着,路口就出现了咱们志愿军的服装。彭老总见到他们以后,是非常高兴呀,还给他们倒水,让他们喝水,然后他把起草的电报,给118师张政委和师长邓岳看了。两个人看了以后,彭老总交代,你们要打好出国的第一仗。现在情况变了,你们进到温井这个地区隐蔽起来,敌人已经过去了嘛,后边再来了敌人以后,就可以把它掐断了。所以第一次战役实际上是打了一次伏击性的遭遇战。当时彭老总指示部队晚上行军,天快亮了就停下来,所以我们20万军队敌人没有发现。结果一开打,敌人就被打得晕头转向。

主持人:
杨老,当时您跟着彭总刚进到朝鲜的时候,接触过美军吗?

杨凤安: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我们以后是发现了美军,但是他们没有发现我们,因为他们在大路上走,我们在山沟里隐蔽着。那时候金首长也没有电台,也没有部队,所以情况是很危急的。

彭总根据这个情况,改变战略,在运动中分别歼灭敌人,叫部队组织汽车把司令部运到妙香山地区,那是敌人东西两路的一个界限,中间有80里的一个空隙地,那里没有敌人。彭老总就起草了这么一个电报,毛主席当时同意了。这一仗一开打,敌人稀里糊涂就退到清川江以南了。本来当时还可以继续打,但是彭总命令停止追击。

主持人:
为什么要停止追击呢?


彭德怀与金日成在朝鲜战场(资料图片)


停止乘胜追击,钓鱼清川江

杨凤安:
彭总的智慧就在这里。一个原因是我们主力没暴露,敌人没发现;第二个原因就是,进一步骄纵敌人,将计就计,诱敌深入。

当时麦克阿瑟是想感恩节11月23号之前占领全朝鲜的,我们这一次战役粉碎了他的计划。但是麦克阿瑟经过仁川登陆之后就骄傲了,头脑膨胀了,所以彭老总估计他还会继续派兵过来。后来在圣诞节的时候,他果真就派来了一个连。所以当时我们初战告捷之后,彭老总命令停止追击,后退20来公里,主要就是要进一步诱敌深入。

主持人:
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在我志愿军的历史上,应该说是打的很漂亮的一仗了?

杨凤安:
对,第二次战役扭转了朝鲜战局。第二次战役是分东、西两线,以西线为主。西线六个军,以42、38军两个军为主力。用战役战术迂回到敌人侧后,也就是说38军进入到山树里、龙源里,把敌人卡住。

实际上这次战役,主要歼灭的敌人是南朝鲜的近2个师,伪2师基本上失掉了战斗力,美7师也受到了重大的打击。

主持人:
当时彭总是怎么样来设计和规划第二次战役的呢?

杨凤安:
当时彭总估计麦克阿瑟还会发起攻击,所以我们就后撤,我们骄纵敌人,使他更加地焦躁;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小部队,故意丢掉一个小锹、小镐,甚至把背包行李都丢了,敌人一看,更加觉得我们没有什么战斗力。这就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因为第一次战役,38军在熙川也想插到敌后,如果是那样的话,第一次战役收获的成果肯定就更大。所以第二次战役,彭总就用两个军插到敌后去。

主持人:
当时插入敌后要插到多深呢?

杨凤安:
100多华里。

主持人:
这么大的部队,沿着这样的一个地形,插入敌人纵深这么远,其中的危险性,彭总当时考虑到没有呢?

杨凤安:
当然考虑到了,他非常着急。38军113师一夜一天没联系上

38军113师突然失踪

主持人:
为什么呢?

杨凤安:
因为38军插入敌后的时候,电台不能发报,如果发信息的话,敌人就发现了,所以没发电报。

还有一个原因,38军插到敌后以后,走了一夜。第二天天明,113师的师长指挥部队丢掉装备,伪装成为敌人的军队。敌人的飞机正铺天盖地飞着,误认为我们这个部队是他的部队了,所以我们部队就沿着公路,一下插到了山树里、龙源里,比敌人提前5分钟。如果再晚一点,敌人就可能退回去了。

主持人:
我们现在看抗美援朝很多史料的时候会发现,许多部队基本都是白天隐蔽、晚上行军?

杨凤安:
对。

主持人:
113师的穿插行动,实际上是白天完成的?

大摇大摆的穿插行动

杨凤安:
对呀,他们把伪装都丢了,大摇大摆地走,敌人的飞机误认为是南朝鲜的部队,所以敌机转了几圈以后就走了。这一个白天我们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主持人:
可是当时113师已经把它的电台关闭了,和我们的总部没有联络,这时候你们应该是很着急了?

杨凤安:
这时候彭总当然着急呀,彭总和解方参谋长都蹲在电台那儿,跟电台台长一起听信号。结果113师插到山树里的时候,发了一个信号,也没说到了哪里,发来以后,通信处长一查坐标,结果已经到了山树里了。这个关键性的一招成功了,彭总才放了心。

主持人:
据说在整个战争期间,彭总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收到了二次战役胜利消息的时候。

杨凤安:
38军插到了山树里,打了一天一夜。两天以后,38军来了一个战果的电报,汇报缴获了多少汽车、坦克,彭总一看非常高兴,他就亲自起草了一个嘉奖令,表扬他们,希望他们再接再励。叫我送电台去发,彭总又把电报拿回来,看了看,他亲自拿起笔来在电报后面用毛笔写了一行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后来韩副司令员他们看了,都感到很惊讶,夸奖一个军万岁,这是第一次。38军“万岁军”这个称号,就是从这个时候来的。

主持人:
二次战役打的这么好,接下来应该是我们一直追着美军打下去了?

杨凤安:
二次战役打了以后,我们就已经把敌人打残了,它已经退到三八线以外,等于和我军一下脱离接触了。

主持人:
二次战役打完之后,您到战场上去看过吗?

杨凤安:
看过。

主持人:
当时打完仗的战场是什么样的情形?

杨凤安:
一千多辆汽车,都在马路上,敌人的一些物资堆积得到处都是,那些都是缴获的战利品。

主持人:
二次战役结束之后,到了三次战役的时候,彭总当时又是怎样的一个决策过程呢?

杨凤安:
彭总当时就考虑,他准备以后再突破三八线,因为当时二次战役之后我们的部队需要修整和补充。但是当时考虑到政治上的需要,要乘胜一下把它拿下,所以还是发起了第三次战役。

这个战役的决心是稳扎稳打,占领汉城。在第三次站役开始打的时候,敌人就出现了部署上的错误。敌人把南朝鲜军放在第一线,美军放在第二线。这样一打,南朝鲜军队一下子就垮了,美军也没办法,也就随着垮下去了。我们一下子打到37度线,占领了水原。在战争中,指挥员在胜利面前头脑要冷静是十分关键的。彭老总在乘胜追击的时候,叫部队停止追击,主力后撤,准备敌人的反击。

主持人:
那么当时彭总发出这样的命令之后,大家能理解吗?

胜利面前止步,众人不解

杨凤安:
我们这些彭总身边的人能理解,但是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彭总的雄才大略了。

实际上敌人是有准备、有组织的撤退,他们准备在大田、大丘这一带建一个防线,在我们进到那里以后,我们的战线就拉开好几百公里了,在这个时候,敌人想来第二次仁川登陆。彭老总在关键时刻总是能识破了敌人的野心,为什么他下令要停止追击?如果这一次我们追下去,会很危险的。因为我们后边部队还没跟上来,还都在西南、山东这些线上呢。

主持人:
也就是说第二线部队还没完成集结呢?

杨凤安:
所以说彭老总是深谋远虑。打了这几仗以后,麦克阿瑟就败在彭老总的手下了。

主持人:
当时彭总下令部队停止追击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杨凤安:
当时打了几次战役以后,从领导到战士,大家头脑都有点发热了,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把敌人赶下海去。

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以后,志愿军开了一个中朝高级干部会议,总结经验。在这会议之前,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去致词,他说古今中外,没看到过在胜利面前停止追击的。彭老总就给他分析了敌我的情况,说敌人虽然遭几次打击,但主力还没完全消灭了,他们还有海、空军优势。再说我们部队打过这几仗,需要恢复和补充,特别是战线拉得这么长的,我们补充更困难了。分析了情况以后,拉佐瓦耶夫大使还是摇头。后来也不知道这个情况怎么反映到斯大林那里了,斯大林就写了个电报,说一切由彭德怀做主,说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天才军事家。彭老总的天才军事家的称号就这么来的。

主持人:
那么后来实际的作战情况,是不是也证明了彭总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杨凤安:
当然。1951年1月25号我们部队撤回来了,27号敌人就开始进攻,如果之前我们再继续追下去就麻烦了。事实证明,彭总这个决定非常正确。彭总在指挥上运筹帷幄,每一仗都是胜敌一筹。我们以那样落后的装备,战胜这样强大的敌人,彭老总高超的指挥艺术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主持人:
后来我们在进攻汉城的时候是背水作战,后面就是汉江吗?

杨凤安:
是的,后面是汉江南岸。

主持人:
彭老总当时用什么样的策略对付敌人这种攻势呢?

杨凤安:
彭老总是有准备的。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的部队打得特别艰苦,38军有的一个连就剩一、二十个人了。在这个时候,彭老总改变了方针,我们采取运动防御,就是间接抗击,我们以空间换取时间。在这个时候,彭老总回了北京一趟,我是跟着彭老总一起的。我们在2月19号回到北京,3月初再回去朝鲜。彭老总到北京主要是将朝鲜战场的情况向毛主席汇报,建议不用速胜的策略。这个时候就部署了第四次战役,我们间接抵抗、迟滞敌人,准备第二梯队到达后再进行反击。所以四次战役打了将近一个月,敌人也伤亡了好几万人。

主持人:
当时彭老总是怎么对战场形式作基本判断的?

杨凤安:
彭老总根据敌我情况作了整体判断,抗美援朝这个战场必须要持续打,速胜是不可能的,要在持续当中,不断地消耗敌人。在2月19号晚上,彭老总到金日成那儿去,两人确定了以后的作战方针,就是持续作战的方针。主持人:我们现在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发现,好象从中间一下子就一分两段了,前面一段是运动战阶段,后面就成了阵地防御了,那么这个转换是怎么样一个过程呢?杨凤安:这四次战役运动防御结束以后,第二线部队都上来了,就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本来这次战役是可以打好的,但是因为我们19兵团和3兵团新进去,没经验,所以我们消灭的敌人和我们自己的伤亡都很大,但是粉碎了敌人两边登陆、向北推进这么一个计划。打完了以后,实际上双方力量是旗鼓相当的。美国想向北进,再想占领别的地方已经不可能。但是我们想着把敌人打败,整个解放朝鲜,也不行。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美国和联合国提出停战谈判,在谈判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转入38线附近阵地防御了。

主持人:
在进入阵地防御阶段之后,曾经有一个很形象的战术,叫做“零敲牛皮糖”,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毛泽东与彭德怀在中南海(资料图片)


零敲牛皮糖,领袖人物的创举

杨凤安:
如果我们一下子包围敌人一个师、一个团,那我们一个夜晚都不能战斗,第二天敌人来了飞机,地面坦克一接应,它又可以跑出去了,在第五次战役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挺多的。

在这个情况之下,毛主席就提出来了,我们打敌人一个军的时候,最多歼灭它两个营,这样小口小口的,一点一点地吃掉敌人,零敲牛皮糖指的是这样的打法。

在阵地防御当中,我们志愿军是越来越主动。彭老总这个时候就确定了一个方针,那就是谈判要认真地谈,战场上要积极地打,以打促谈。

开始谈判的时候,美国是很骄傲的。要求我们后撤12000公里,要我们从38线附近撤到元山、德川、新义州这一线。当然我们要反对,所以就停止谈判了。紧接着李奇微发动了夏季、秋季攻势。夏季攻势是在东线,打了50来天,敌人伤亡很大,打出个伤心岭了,就是伤亡了一大堆,也没有怎么前进。

西线是在马良山,我们64军阵地,也打了很长时间,把敌人部队都消灭了,它寸土未得。在那个时候,我们就发明了猫耳洞,然后又改成地道。猫耳洞开始是挖洞子,以后是两个洞子连起来,最后干脆就是地下长城、地道。在这以后我们是越战越强了。

彭老总的方针是谈判当中,谁不老实就打谁。李承晚不老实,我打南朝鲜军,美英军不老实,我打你美英军。这时候我们不打则已,一打就赶紧给它歼灭。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是越来越主动,敌人越来越被动。

本来谈判在1953年4、5月间已经很顺利了,彭老总准备6月份签字停战的。但是李承晚破坏谈判,所以彭老总这时候向毛主席建议,我们晚停战一个月,再给李承晚一个惩罚,所以就有了最后的金城反击战。

主持人:
这个期间好象彭总一度回国了?

彭总染疾,突然回国

杨凤安:
1952年4月份,彭老总身上长了一个包,越来越疼。大家很担心,就给毛主席给军委发了一个电报,毛主席和周总理让他回去,他不听,说这种小毛病死不了人。最后毛主席派了卫生部长亲自到朝鲜去。后来1952年的4月份彭老总回北京了。回来以后,到医院检查不是恶性瘤,很快就可以好了,就留下彭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但是他还指挥朝鲜战场,停战签字的时候,他得去,因为他一直是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主持人:
到了金城反击战的时候,彭总又重新回到朝鲜战场上了?

杨凤安:
对,彭总当时是在平壤,说再给李承晚一个惩罚,要歼灭他一万五千人。实际上这一仗,是歼灭了他七万多人,超过预计的五倍。打完了这仗以后,不但李承晚老实了,美国也老实了。在谈判桌上,我们提出什么条件来,他们都同意。到最后签字的时候,有记者问克拉克有什么感受?他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战争胜利的停战书上签字的美国指挥官。彭老总在签字的时候,也发表了肺腑的感言,他说我们在战场上正准备就绪,还没有给敌人很大的杀伤就停止了,感觉可惜。

主持人:
也就是说如果停战协议再晚签几天的话,可能我们还会给敌人更大的杀伤?

杨凤安:
对呀,还可以有更大的杀伤。彭老总说,为了和平,在这个时候停战,人民还是满意的。

主持人:
我们在一些文学作品上看到,彭老总性格很耿直,脾气也是很暴躁,您感觉是这样吗?

杨凤安:
我做彭老总的军事秘书有五、六年的时间,感觉他没怎么发过火。彭老总非常爱护下级,爱护士兵,简直是爱兵如子。但他对高级干部要求严,他总说高级干部指挥前边人马,如果指挥不好,就要牺牲一大堆人,人家父母把年轻的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要负责。他是出于这样的爱心。

主持人: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正是彭德怀元帅以他过人的军事指挥艺术,率领志愿军将士,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为我们赢得了胜利与和平。

感谢杨凤安同志的精彩讲述,再见!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