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高寒山地野战48小时:转型 zt

(2008-01-17 15:23:31) 下一个
高寒山地野战48小时:转型

2008年01月17日 新华网  来源:《解放军生活》


初夏,大凉山海拔3000多米的成都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场依然寒气沁人,某团信息化条件下边境反击战斗演习如火如荼。担任蓝军和演习总导演的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一边运用多种信息手段与部队顽强对抗,一边运用部队演习评估系统对演习进行定量评估……

8年亮剑,8年思变,基地成立至今,走出一条全新的训练转型之路。他们赴云南、下重庆、进西藏,当好部队磨刀石,先后成功组织14个师旅团检验性演习考核,保障了15万余人(次)的基地化训练,使部队战斗力发生质的跃升。

使命感催生训练新思路

8年前的春天,基地成立。他们建成一座含6个训练厅、1个导调大厅的导调大楼,搭建了12个网络系统,综合信息平台具有当时全军先进水平。此时,基地初步具备组织整师整旅进行合同战术演练的水平。然而,那年到基地训练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兵种部队,他们来的主要目的仅是依托基地的训练场组织实弹射击。高标准组建的基地,却成了单一的训练保障机构,这种局面让基地党委一班人彻夜难眠。等任务也是一种失职,我们不能坐等部队上门,要主动向上级要任务。党委会上,基地司令员张培敏的一席话让大家产生共鸣。接着,一份组织某师进行检验性演习的报告上报军区。

这年10月,经军区批复同意,某师信息化条件下实兵实装实弹检验性演习在大凉山上演。演练一开始,调理员轻点鼠标,一份份敌情通报、调理文书发往红军指挥中心,令红军指挥员应接不暇。演习下来,这个师的师长深有感慨:这次演练真像打仗,好多年都没有搞过这种实战化训练了。演练结束了,但留下来的思考还在延续。基地司令员张培敏在总结会上说:这次演练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基地完全有能力有条件组织集团军以下部队进行合同战术演练;二是基地化训练能真正练部队、出战斗力。一场演练推动的是一次思想解放。从此,多兵种联合训练、一体化指挥等观念深入人心。基地也由单一的训练保障机构变成逼部队成为战场利剑的磨刀石。

现代训练呼唤科学评估

米数、秒数、环数……这一直是过去考核部队的惯用指标,然而对于合同战术训练来说,考核的内容、对象等更加广泛和复杂,评估的难度要大得多。如何对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进行客观的评估,这一直是困扰基地的一个难题。

以往基地考核评估部队,导调人员凭借个人经验打印象分。总结讲评时,大多采用大部分、大多数、一些等模糊词汇,这种演习评估,定性成分多,定量成分少,不仅结果难以令人信服,也使部队难以看清自己的短板。

2004年,总装和某军事院校联合研发了一套部队演习评估系统,这对基地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立即选派骨干远赴北京取经。半年后,基地干部对系统操作和考核的内容、标准烂熟于心。

这年夏天,基地首次运用该系统对某师战斗力进行评估。他们组成一支约40人的导调队伍和信息采集小分队,远赴部队驻地,对部队从营区的战备转级,到远程开进演习地域,以及整修战斗进程进行全程导调和评估。伴随演习进程,信息采集小分队分布在各个演习单元,进行紧张的信息采集工作。他们通过听、看、问、录、查等方法,对部队演练行动的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系统输入。导演部通过数字集群、无线网等技术手段,进行随机采集。整个演习他们共采集到3200多条演练信息,为全面、客观、公正评估部队作战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这些数据经过系统综合处理,形成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量化成绩。这也是全军第一家运用演习评估系统对部队演习进行定量评估。

质量建设纳入战斗力体系

去年7月,军区在基地首次组织4个师远程网上战术作业。这天早晨,演练即将开始,前来观摩的军区首长和专家入座导调大厅,千里之外的参演部队实况通过网络传输到基地。突然,显示屏图像消失,大厅灯光熄灭。不好,停电了!担任总导演的张司令员心头一紧。保障人员忙着查线路、看设备,足足用了10分钟时间才排除故障,恢复供电。原来是一个空气开关老化导致电路短路。一个小的失误导致演习推迟,演练结束后,基地进行深入反思,发动大家查原由、摆教训。不少人说,组织这样大的活动,发生点小插曲,犯点小错误在所难免。针对这种错误难免论,基地开展讨论,让大家明白一个细节上的失误可能导致一场战争失败。基地党委形成共识:加强质量建设势在必行!他们很快出台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决定。为此,他们组建了质量建设办公室,请专家做辅导报告,广泛借鉴外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经过半年的集体攻关,一份基地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报告形成。基地按照这个规划,逐项落实,逐步推进。如今,每一名官兵都牢固确立了细节决定战争胜负的观念,精细化管理、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到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等先进管理理念付诸实践。综合信息网络系统是组织演习的重要平台,基地曾有几次演习都因该系统零部件损坏受到干扰。质量管理实施后,他们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任、定标准制度,对网络系统的操作、日常检测、维护保养与改造升级等细小环节进行全员额、全过程、全时段和全方位的严格规范,保证该系统时刻保持良好状态。在去年组织几次重要演习中,该系统没有发生过丝毫差错。基地政委任进喜欣喜地说:质量管理体系让我们初尝甜头,下一步基地将把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战斗力建设的方方面面。

在败的积累中实现胜的质变

笔者近日参加了基地的一次演练总结。30页的演习讲评稿,23页是讲问题,令双方的指挥员如坐针毡。像这样充满火药味的讲评,基地的每场演练都概莫能外。正如基地指挥员常说的,演练就是为了挑毛病、找问题,敢于揭短亮丑就是为明天在真正的战场上不出丑。随手翻开基地的一份演习讲评记录,挑出的问题跃然纸上:指挥员定下机动与防御决心时,缺少阵地编成要素;部队机动中无应对电磁干扰的预案,通信联络中断,指挥员的命令不能传达到部队;炮兵群阵地火力配置过于密集,如此等等,全都是指名道姓,一针见血。不仅如此,基地还把每一场演练的录像评估资料制作成光碟,送给参演部队,帮助他们在每次演习过后进行战例分析,用实战的尺子查找平时训练的短板,使自己一步一步提高。

某师在总结时这样分析自己的败因:我们关在营房里想出来一些绝招、鲜招,在演示场博得一些彩头,就盲目认为战斗力水平提高了,结果到基地就吃败仗,现在看来,闭门造车、图好看搞出来的东西,是经不起实战检验的。一段段战例回放,一番番思想交锋,让屡受挫折的官兵们眼睛更亮,思路更清,一系列带着新思路的补短举措相继出台。几年过后,当这些部队重新踏入基地应考时,从战法应用到指挥手段,从行动方式到思想观念,都已发生了深刻变革。

推动练兵向明天的战争对接

在组织部队进行基地化训练中,这些年他们积累了不少经验,荣誉、掌声也纷至沓来。然而,党委一班人却没有陶醉,他们站在军事变革的浪尖上,思考着一个重大的课题:军事训练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部队演习和训练不能在昨天的模式里作简单重复!

这一年,某师实兵检验性演习以未伤一兵一卒而取得圆满成功,人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然而基地党委一班人却高兴不起来,他们在想:这场演习离实战到底有多远?随后,一场导调手段的变革拉开序幕。他们依托基地现有的信息优势,自筹100多万元资金与某科研所合作,不到一年就成功研制了移动导调系统,实现传统导调向全程导调转变。这是基地组织演习导调的又一次超越,这年,他们抽调几十名导调骨干,远赴云南深入某师部队实施全程导调。设在营区的导演部一声令下,演习正式开始。毫无准备的师指挥员紧急召开作战会议,首长机关快速搜集情报信息,部队迅速战备转级。正在紧张时刻,蓝军强大的空中火力打击、远程精确打击铺天盖地袭来,使红军防不胜防,喘不过气来。接下来的远程机动,蓝军不放过一个战机,不分昼夜地对红军实施猛烈的立体打击,电磁袭扰和网络攻击更是从不间断。部队快速机动到预定地域后,立足未稳又遭敌一阵猛烈攻击……这场演练,让红军指挥员感慨万千:没想到基地下手又快又狠,这种全程导调让我们如临实战,不敢掉以轻心呀!近年来,基地运用这套移动导调系统,下重庆、进西藏、赴阿坝,全面考核了一支支部队,极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这种全新的演习模式被官兵们称为全时空、全天候的移动战场。 《解放军生活》/舜 尧 杨三平 院 浩 李 芸 赵丕聪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