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模糊”政策的失败 zt
(2008-01-03 03:00:56)
下一个
美国“战略模糊”政策的失败
2008年01月02日 《联合早报》 杜平
?
几十年以来,美国政府一直认为它在台湾问题上实行的“战略模糊”政策行之有效,既避免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冲突,又维护了台海地区的和平。而一些专家学者也有类似看法,认为美国模棱两可的态度使它在台海问题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因此获得了巨大利益。
毋庸置疑,自从两岸分治以来,台海地区没有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大陆和台湾两边予取予求。但这一切是否就是“战略模糊”所产生的结果?
从台海局势的现状看,笔者得出的结论并非如此。“战略模糊”只是权宜之计,不仅没有给台海地区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使该地区一直酝酿着大规模军事冲突;这一政策虽然为美国带来了不少短期和现实利益,但却越来越不符合美国的全球和长远利益。简言之,“战略模糊”是一个失败的政策。
故作姿态的“纸老虎”
美国公开宣称的对台政策,是既反对台湾独立,又反对中国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至于台湾宣布独立导致大陆采取军事行动,美国是否要出兵协防台湾,华盛顿一直故弄玄虚,含糊其词。
在理论上,由于意图难以捉摸,决策不可预测,海峡两岸都有所顾忌和畏惧,不敢轻举妄动,而美国却能够临机决断,进退自如。但实际上,由于这一政策的缺陷十分明显,所以经常遭到台海两岸的“战略藐视”。举其大者,其易受攻击之处有二:一曰自私自利,二曰缺乏自信。
所谓自私自利,是指华盛顿企图以廉价的心理威慑手法,在免予受到任何约束的前提下,使两岸保持不统不独,永远卡在相互牵制的悬空状态,以便它永远有机会收渔翁之利。所谓缺乏自信,是指华盛顿不敢公然挑战北京维护国土统一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不敢轻视中国收复台湾的能力和决心;不能肯定美国民众到时是否愿意支持军事介入;不敢设想卷入台海冲突之后所要承担的后果。
在根本上,“战略模糊”的思维来自于美国既想干预又害怕干预的矛盾心理,来自于患得患失和犹豫不决的心态。只是因为借用了强大实力的外壳,这种原本空洞虚幻的政策才得以狐假虎威。在模糊的表象背后,实质上是一只“纸老虎”。笔者之所以认为“战略模糊”政策已经失败,原因正在于此。模糊是假,清晰是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岸局势的发展事态中,找到足够的证据。
刺激中国军力快速上升
在台湾方面,自从民进党执政以来,台独势力日益猖獗和肆无忌惮,在“废统”(终统)和入联公投等问题上毫不顾忌美国的态度,甚至一意孤行地公开予以对抗。这是因为,民进党当局很清楚,它追求台独的诉求和行动,一直被华盛顿视为牵制中国的机会。
可是,由于态度过于暧昧,华盛顿向台海两岸发出的信息经常是自相矛盾和错误的,结果被台独势力轻易利用,美国难脱干系。
台独势力的日益猖獗使北京穷于应付,这是事实。但与此同时,北京最近两年来已经学会了因势利导,把台独势力造成的压力部分地转移到华盛顿方面,以寻求美国协助之名,迫使它公开站出来表明态度。美国反对台独是否心甘情愿,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台独势力和反台独力量的同时挑战下,它要继续含混不清地保持超脱,已经不再那么容易。
从北京方面看,“战略模糊”政策的适得其反,显得更加明显。美国的目标是要削弱中国诉诸武力的能力、意志和决心,但这一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还促使中国凝聚了全民意志,直接刺激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包括防范美国军事干预的能力。
实力下降将导致战略清晰
近年来,美国一直指责中国军费增长幅度过大,缺乏透明度,战略意图不明,但却不愿反思是何种原因所导致。殊不知,美国对台政策越是模糊,中国就越有危机感,对美国的防范就更有针对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军事能力的快速提升,是“战略模糊”政策直接导致的结果。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来阻挠中国发展的全盘战略没有成功。
“战略模糊”政策产生于冷战时期,建立在美国拥有明显实力优势的基础之上。这一点意味着,假若美国的实力优势在下降,这一政策的模糊空间也会随之缩小。
最近二十多年来,中美实力差距在缩小,使得中国以军事手段阻止台独的决心在增强,应对美国军事干预的信心在提高。只要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美国军事干预台海危机的意愿和决心,就会被最终摧毁。美国从一开始就不愿直接卷入台海冲突,与其等到危机爆发时才匆忙抽身,还不如现在就放弃“战略模糊”,做出明智的决断。
中国一直强调台湾问题攸关其核心利益,在主权问题上不存在妥协的余地。美国刻意保持态度模糊,使中国徒增疑虑,更使它在潜意识中把美国视为最大的安全威胁。有这种后顾之忧,中国就不可能在攸关美国利益的重大国际事务中,毫无保留地给予合作和支持。
俯视当今世界局势,美国遭遇的挑战将越来越多。美国没有能力独自应付这些挑战,更不可能独撑天下,而必须寻找更多的伙伴来分担责任和义务,特别是中国。但是,要获得中国的全力支持,美国就必须重新评估台海局势与其全球利益的关系,包括承认“战略模糊”政策难有作为的事实。
·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