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的“病态怀疑症” zt
(2007-12-08 13:42:36)
下一个
布什的“病态怀疑症”
2007年11月01日 《环球人物》 作者:黄 晴
最近有消息披露,布什执掌的白宫,怀疑国防部的455名工作人员可能与恐怖活动有染,因此,五角大楼制定了所谓的“国家安全函”,允许美国特工不必通过法院批准,就能收集犯罪嫌疑人包括财政方面的秘密证据。美国国防部证实,“国家安全函”是针对他们自己的工作人员发布的,这些工作人员可能是五角大楼的工作人员、军人或者自愿超期服役并签订合同的军人。“这就意味着,从2002年起,美国国防部有理由怀疑455名工作人员与恐怖活动有关。”此事直到现在才被详细披露,足见其隐秘程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布什总统知道这事儿,因为它事关重大。
这一消息让人联想到二战结束后,美国杜鲁门政府的“忠诚调查”运动。1947年底,杜鲁门政府开始对联邦政府、武装部队和国防订货承包商进行“忠诚调查”。其后,调查范围不断扩大,总共约有200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调查。有个3岁的小姑娘为商店做完模特后,也必须签“忠诚宣誓书”才能领取报酬,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此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炮打国务院”,誓言要揪出“国务院里的共产党”,在美国掀起一股反共、恐怖、迫害、怀疑的狂潮,形成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时期。
应该说,美国当前进行的反恐秘密调查,与上世纪中的“忠诚调查”、麦卡锡主义盛行有某种相似之处,表现出一种社会性的“怀疑狂”、一种高度敏感化的“防卫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新麦卡锡主义。如果说,麦卡锡主义的意识形态背景是冷战初起时社会主义思潮高涨而引起的美国右翼“防卫心理”,那么,新麦卡锡主义的背景,则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出现的右翼“安全防卫心理”。
历史上,美国因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未遭外敌对本土的直接入侵。“9·11”事件是美国本土首次遭受攻击。尽管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外敌入侵”,但对美国社会的心理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9·11”事件后,中国学者乔良有个推论:美国社会将加速向右转,甚至会出现第二个麦卡锡主义时期。现在看来,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推论得到了验证。“9·11”事件之后,美国收紧对社会的控制,在反恐的名义下实行了许多侵犯私人权利的监控、调查措施,对五角大楼人员的秘密调查只是其中冰山一角。美国社会底层民粹式的“爱国”狂潮也在发挥弹压舆论的作用。另一个中国学者王湘穗认为,不应把麦卡锡主义视为美国历史上的孤立现象,而应看成是一个社会为了整合力量、排除异己,逐步进入全面战争状态的必然前奏,也可以说是病态化的危机反应。这也在事态发展中得到验证。麦卡锡主义和朝鲜战争是前后相联的,新麦卡锡主义则与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直接相关。
美国政府在五角大楼进行新“忠诚调查”的消息,在美国社会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风波。这同美国当前的反战思潮再度兴起有关。美国社会有产生麦卡锡主义的土壤,但也有保护个人权利和隐私的强烈意识,有反战和孤立主义的传统。这一切,构成了美国社会情绪此起彼伏的“政治生态”。一般来说,极端右翼思潮张扬的时间不算长,也就是“一次七八年”。当前,美国的右翼思潮出现了式微迹象,当是不争之事,但是否已走到拐点,还有待观察,特别是要看明年的总统大选结果。观察美国是否要打大仗,一个重要的视角是观察美国社会的“情绪”状况——如果美国社会出现了麦卡锡式的病态反应,其可能性和危险性就比较大;反之,其可能性就比较小。在某种意义上,美国是个相当“情绪化”的国家,而特定的国际事件则常是引导这类“情绪”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