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侨报》:中国探索外太空无关国威 zt

(2007-10-26 02:43:39) 下一个
侨报 中国探索外太空无关国威

2007年10月26日 星岛环球网 来源:美国《侨报》


  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于北京时间24日18时05分发射升空,奔向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进行绕月探测飞行任务。这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勿忽视复杂的外部环境


  “嫦娥一号”的升空,不仅再次证明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更为中国未来高新技术尤其是航天科技发展及以科技带动经济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当然,此举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文化层面,它让中国人的嫦娥奔月梦由神话变成了现实,让炎黄子孙今后“举头望明月”时,更添自豪感与归属感,并且,无限拓展了中国人的思维与想象空间。

  不过,在自我陶醉的同时,中国同时还应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不要忽视了这次登月计划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那就是,虽然中国开展探月工程,源于人类“走出地球奔向广袤宇宙”的朴素愿望,是经济与科技发展后水到渠成的结果,中国政府也一再重申“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原则。然而,一些国家仍然对中国的探月工程抱持猜疑的态度,甚至要与中国公开较劲,一争长短。

  继在言语上含沙射影,指“中国的探月工程是太空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之后,华府还公布了更为宏大的“重返月球”计划,准备于2020年左右在月球南极建立永久性太空基地,并且指明此举是为了“在外太空军事技术上领先于中国”;同样,印度政府则不顾国会反对,宣布“即使勒紧裤带也要比中国先一步派人登上月球”;更甚的是,长期以来一直与中国有着“一山二虎”心结的日本,则赶在“嫦娥一号”升空前一个月,急急忙忙地将“月亮女神”送上了太空……

  包括月球在内的所有外太空都属于全人类,而不是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因此,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和平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在内的所有外太空的权力。但是,人们在这一波的探月竞赛中,却可以明显闻到一股变了味的气息。这股气息,显然是源自陈腐的“中国威胁论”和“后冷战心态”。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月球上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可以作为核聚变燃料的“氦 Ⅲ”,这种互相较劲的势头持续下去,难保各国之间不会发生“月球争霸战”及太空军备竞赛。毕竟,一些国家已经在地球上养成了争霸的习惯性思维。

开放胸襟 和平利用外太空

  对中国政府来说,无端被别人当成假想敌,虽然不是自己的错,但是,这一局面显然又是立志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和谐世界观的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也是不能视而不见的。因此,如何未雨绸缪,化解其它国家的心结,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大考验。

  与此同时,人们注意到,虽然中国官方层面对待探月工程一直抱持理性、务实的态度,并未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为其附加了太多的政治或军事因素,这从中国官方坦然面对日本“月亮女神”的抢先发射中,已可见一斑,但中国官方的坦然,并非意味着民间的坦然,无论是从传媒的正式报道中,还是从网民在论坛上的留言中,人们都可以读出民间亦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卫星上天,赶英超美”的急迫心态和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对于日本和印度几次卫星发射失败,不少中国人更抱有幸灾乐祸的态度。这说明,通过卫星发射来开展国力竞赛及向别国展示实力的冷战思维,并非个别国家所独有,在中国尤其是民间亦相当程度地存在着。这种情绪假如蔓延至官方甚至是相关科研人员,不仅会使得中国的外太空探索工程本身出现变质走样的危险,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中国威胁论”的产生。

  事实上,在茫茫宇宙中偶然存在的人类,面临着的不仅仅是地球资源可能枯竭及居住环境遭到破坏的威胁,同时亦面临着地球本身遭受外来星体侵袭的威胁。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为困守地球的自身寻找和开拓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地球上的所有国家都属于一个共同的大家庭,本应同甘苦共命运,相互合作,一致对外,而不应各自为政,消耗人类共同的成本,更不应互相猜疑与敌对,做出利用外太空来进行军备竞赛以消灭对方的愚蠢行为。因此,无论是将中国的探月工程视为威胁的论调,还是中国人将其视为是“壮国威”的想法,都偏离了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实质,是心态和目的都没有摆正的表现。

  人类不应该将在地球上相互消耗、自相残杀了几千年的悲剧,再次延伸到纯净的太空。因此,我们在呼吁相关国家放弃“冷战思维”和“中国威胁论”论、促进外太空探索合作的同时,中国人也应该打开自己的心结,放弃“攀比”与“竞争”的心态,以开放的胸襟来祝福其它国家的每一次探月行动。(作者 刘和平)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