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证词难以“包装”伊战困境 zt

(2007-09-12 12:45:36) 下一个
证词难以“包装”伊战困境

2007年09月12日 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9月11日电(记者 杨晴川)驻伊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和美驻伊大使克罗克10日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汇报伊局势发展情况。尽管他们的证词经过精心“包装”,刻意突出“成果”和“进展”,但仍然掩盖不了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

“独立证词”难称独立


彼得雷乌斯有“儒将”之称,在美军政界口碑不错。克罗克是资深外交官。白宫利用两人的声望,称他们的证词是“独立观点”。但细细剖析之后,人们不难发现,这些证词的主旨还是在替布什政府打圆场、做帮衬。

彼得雷乌斯的证词有三大要点:一是布什政府的对伊增兵计划已显成效,但目前大幅削减兵力为时尚早;二是尽管伊中央政府在政治上作为不大,但在地方政治层面上已经出现进展;三是警告如果“仓促撤军”,将导致“灾难性后果”。克罗克则表示,尽管他不能确保美国一定能在伊拉克取得成功,但如果撤军则意味着美国必败。

这些表态遭到了美国国会民主党人的批评。公众也深表怀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民调显示,53%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他们的报告真实、准确,72%的人表示不会因他们的证词而改变自己对伊战的看法。

削减兵力也是“包装”

彼得雷乌斯在证词中虽然建议逐步减少驻伊美军人数,但批评者认为,这或许是另一种“包装”。

彼得雷乌斯说,本月晚些时候将有一支2000多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部队撤离伊拉克,而且他建议在今年12月减少驻伊美军一个作战旅约4000人的兵力,并在此后继续逐步减少美军驻伊人数。他宣称,由于今年1月开始的对伊增兵计划的军事目的大体已经实现,驻伊美军兵力在明年7月中旬回落到增兵计划前约13万人的水平是可能的。

美国媒体指出,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向伊增派的5个旅将在明年春、夏季到期,此后美国已派不出部队轮换,因此只能撤回部队或改变军队驻扎期限的规定。因此彼得雷乌斯关于削减兵力的表态,并非真心要在伊拉克问题上作出让步,而只是向兵力严重匮乏的现实低头,同时做个“顺水人情”。

仅靠“包装”难以脱困

据悉,白宫将于14日向国会递交伊局势最新评估报告,布什本人也将发表有关对伊政策的全国电视讲话。美国媒体认为,这些活动的主旨仍将是为其伊拉克政策辩护。民主党则将继续利用国会多数党的地位推动制订撤军时间表,并通过限制战争拨款和军队驻扎期限等方式,进一步约束布什政府手中的战争权力。

目前,民主党人没有掌握足够的票数推翻布什对撤军法案的否决,加之布什没有连任压力,因此尽管民主党在伊拉克问题上连连发难,但其采取的手段和取得成果的几率都相当有限。

尽管如此,美国反战民意高涨,要求布什政府改变对伊政策的压力日益增大。同时,由于增兵计划收效甚微,伊拉克动乱不止,布什施展对伊政策的空间也进一步缩小。分析人士认为,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如不拿出实际行动,仅靠“包装”是难以摆脱困境的。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