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初步增兵后伊拉克现实依然残酷 zt

(2007-02-01 02:48:59) 下一个
美国初步增兵后伊拉克现实依然残酷

2007年02月01日 新华网


  新华网巴格达2月1日电(记者 闫珺岩)近日,伊拉克境内,特别是首都巴格达的流血事件依然接连发生。这表明,作为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伊“新政策”后首批到位的增援部队,美国第82空降师第二旅的3200名官兵的到来并没有改变伊拉克的残酷现实。

  增兵是一把“双刃剑”

  这批援军是带着布什总统布置的任务来到巴格达的,即恢复伊拉克的安全、取得伊拉克战争的“胜利”。可是,事实证明,兵力的投入数量与伤亡人数的增加是成正比的,增兵给美国人带来了新的烦恼和忧虑。

  就在美军证实援军抵达消息的前一天即1月20日,美军经历了两年来伤亡最为惨重的一天,24名士兵在各类袭击事件中死亡。?月20日到28日不到10天时间里,相继有3架美国军用直升机在伊拉克境内被击落。1月,美军的死亡人数依然保持在70以上的高位。

  忧虑和质疑的声音早已出现。负责美军中东地区事务的美国中央司令部候任司令法伦1月30日在他提交给国会听证会的声明中警告,美军低估了伊拉克境内武装组织的抵抗力,也高估了伊拉克安全部队控制局势的能力。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更直言不讳地指责布什利用美军士兵的生命玩弄政治。

  许多政治家和分析人士在美对伊“新政策”出台伊始就已预料到,增兵计划对布什政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未来的形势发展可能低于期望值。美国希望凭借兵力增加遏制伊拉克教派仇杀,肃清抵抗势力,但同时美军必须面对自身承受更大伤亡和伊拉克民众反美情绪激化的后果。

  教派相互妥协是关键

  进入2007年,在美国颁布对伊“新政策”和伊拉克政府强化军事打击行动以后,暴力袭击事件一浪高过一浪。1月16日、22日,发生在巴格达穆斯坦西里亚大学和东大门商业区的两起爆炸事件造成16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即便在伊斯兰教什叶派穆斯林的阿舒拉节活动期间,袭击事件也并未平息。

  伊拉克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积重难返。从目前伊拉克的现实来看,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在政治利益和石油利益分配以及修改宪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严重分歧,什叶派和逊尼派间的教派仇杀受来自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仍在发展,总理马利基寻求各派和解的努力屡屡受挫。

  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导致伊拉克安全乱局的主因之一是教派冲突,伊各派别、政党达成妥协与和解,最终实现“伊人治伊”,才是根本之道。在解决教派冲突方面,政治途径比军事手段更为有效。

  美伊关系的微妙变化

  伊拉克政府与美军在解决伊安全问题方面虽然互有所需,但双方目前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矛盾,未来关系可能出现微妙变化。

  首先,美国一直敦促伊拉克政府解除民兵武装,特别要对萨德尔领导的什叶派“迈赫迪军”采取强硬态度。尽管马利基政府近来在军事行动中逮捕了许多“迈赫迪军”武装人员,以显示其打击武装组织“不受教派、政治”干扰的决心。但是西方分析人士认为,马利基政府是一个仍未超越教派和族群界线的基础脆弱的政权,最近的举措是马利基与盟友萨德尔基于双方政治利益考量和长远生存发展需要达成的某种默契和妥协,一旦美国在关键问题上与马利基和萨德尔的矛盾激化,形势将变得更为混乱。

  其次,在开发石油资源方面,由于伊安全局势恶化,外国公司鲜有涉足,因此伊拉克政府将颁布一项新的石油法案,着力吸引外资。据报道,该法案可能允许美国等西方石油公司与伊拉克签订长达30年的合同,占有石油利润的40%,而最初几年这些公司利润分成甚至会高达75%,以保证它们在短时期内收回投资。这种牺牲部分国家利益的做法无疑会激化伊国内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反美情绪,使伊局势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这也是伊拉克政府在制订或最终通过新法案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此外,从美国对伊“新政策”可以看出,布什政府在解决伊拉克安全问题时拒绝与伊朗进行直接对话。美国与伊朗的矛盾在伊拉克境内已有所发展。由于宗教和地缘政治的关系,伊朗在伊拉克事务中的影响和介入是客观存在,并且由来已久。分析人士认为,由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马利基政府与美国的关系,未来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伊朗因素的影响,也是不确定因素。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