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人民的英雄,大家来拜下吧----董存瑞遗照发现始末 zt (图)

(2006-08-22 16:25:53) 下一个

人民英雄董存瑞 军帽、军衣已被战争风雨漂洗得有些发白。厚厚的嘴唇紧闭着,圆脸庞上还残留着几分农村孩子的稚气,浓眉毛下却闪出两道深深的目光。这是一张十分平常的1寸照片,然而却是一幅极为珍贵的英雄肖像。照片的年轻战士,就是董存瑞。 那惊天动地的时刻已过去几十年了。在烈士洒下碧血的土地上,耸起了朱德同志亲笔题写的烈士纪念碑。存瑞陵园广泛征集了烈士的遗物,开设了烈士事迹展览馆,董存瑞的事迹被写成书,拍成电影,传播于后世。董存瑞的形象活在人民的心中,但是若问董存瑞到底什么样子,恐怕过去一段时间里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是在电影中成功地扮演了董存瑞的张良的容貌。 存瑞陵园多方征集,但只只找到一张英雄少年时的照片。董存瑞有没有参军后的照片呢?北方农民的家里,都喜欢把照片镶进镜框,挂在墙上。丰宁县城北边30公里的小乡镇黄旗,一个普通的农民韩定发的家里,也挂着这样的镜框。镜框里密密麻麻的照片中间,名着一张1寸照片,上面有一位年轻的战士,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英名传天下的董存瑞。解放战争烽火刚刚燃起时候,这里有一大批青年农民参加了人民军队,郅顺义就是其中的一个。韩定发那时叫韩德发,正好30岁,也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在5旅警卫排当战士。 1948年早春,部队在朝阳进行整编,成立了11纵队,正在143师429团的韩定发被调到6连当了炊事员,主要任务是买菜、帮灶,大家称之为:“上士”。就在这期间,韩定发和董存瑞结识了,两个人虽然年龄相差十几岁,但很投脾气,成了要好的朋友。1948年4月前后,部队要离开朝阳,韩定发被抽调到担架队,董存瑞亲手把自的一张照片送给了他。照片很小,是1寸的,背面写着10个字——“送赠韩上士留念董存瑞”,笔画挺粗。韩定发知道董存瑞不会写字,谁代写的,当时他没有问。就在这以后一个多月,董存瑞就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了,到8、9月份,我军在密云一带作战时,韩定发调离了这个连队。当时董存瑞的名字还没有广泛流传,韩定发怀念这位好友,珍惜这段友情,就一直把照片保存在身边。1954年,38岁的韩定发复员回到家乡,开始了务农的生涯。从这时起,他就把董存瑞的照片镶进镜框,一直镶了10多年。 说来是本末倒置,这张照片引起韩定发侄子的注意,是在他看过电影《董存瑞》后,觉得照片上的这个人,很像电影里的董存瑞。韩定发的侄子叫韩加庆,当年在丰宁中学读书。1965年的一天,他在伯父家发现这个“奥秘”以后,才想起问一问:“这是谁?”“这是董存瑞的真像1韩定发激动了,他打开了镜框,“这是他亲手送给我的,你看像片背后还写着字呢1“真的?”韩加庆又惊又喜,捧着照片爱不释手,恳求伯父把这张照片送给他。原来董存瑞的扮演者张良还真象董存瑞,可以说这是导演的眼力或是偶然的巧合吧。这张照片几天后在丰宁中学传开了,在对英雄万分景仰崇的中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你传给我,我传给你,想从照片上探寻英雄的秘密。韩加庆看大家对这张照片如此喜欢,就带着它到了县照像馆。照了半辈子像的刘凤华师傅,也一下子喜欢上这张英雄的照片,她将照片和背面上的字都翻拍下来,放大加洗了50张。等不及了的中学生们,到照像馆里把这些照片索要一空,英雄的照片,装在他们的贴身衣袋里,夹在他们倾诉心头秘密的日记本里,镶嵌在他们天真无邪的目光中……丰宁中学掀起一股“照片热”。 看着青少年们如此喜欢英雄的照片,刘师傅蓦然产生一个想法。她放大了一张董存瑞的照片,又放大了一张为本县人民引为骄傲的郅顺义的照片,并排挂在临街的橱窗里。后来郅顺义回故乡探亲,路过县城时来到照像馆,他戴上眼镜久久端详这个熟悉的面容,从记忆中搜索多少年前的印象,点着头说:“不错,这就是董存瑞1尽管在丰宁县城出现过“照片热”,但毕竟只限于“民间”。 1966年“文革”风暴骤起,这张照片不再引人注目,但“照片热”的余波并没有消失。一天,一位叫乜树军的同学找韩加庆,向他索要照片。韩加庆翻遍自己的东西,也找不出一张加洗照片了。乜树军缠住他不放,说:“没有加洗的,把原照片给我吧1他俩本是要好的同学,韩加庆犹豫再三,最后才狠了狠心,拿出了董存瑞的照片。这样,英雄的照片传到了乜树军手里。“文革”的前一年,安忠和正在丰宁中学上学,学校里开始流传这张董存瑞的照片。照片拍后加洗了很多,被同学们索要一空,安忠和当时没有得到,很觉遗憾。“文革”动乱了,他们这些“老二届”被安排“插队落户”。临走前不久,安忠和找到韩加庆同学,问他有没有翻拍的照片,他说一张也没有了。看安忠和索要心切,他找出翻拍的底片送给了安忠和。一张经多次洗印已被磨得发旧的底片,被安忠和带到了风雪塞罕坝上。当地驻军一位连长回家探亲,安忠和托他去洗樱这位连长是蒋介石的同乡——浙江奉化人,他探亲归来,带回一迭洗好的照片,还告诉安忠和:奉化的照像馆见底片质量不好,先是不给洗,但一听说是董存瑞的照片,就爽快地收下了,他趁机也加洗了一些。 大约是1975年吧,安忠和工作的那座矿山,组织共青团员去参观隆化存瑞陵园。在烈士事迹陈列室里安忠和愣住了:那高高悬挂的只是一幅董存瑞的画像,与安忠和手中的照片相差甚远。找遍整个陈列室,安忠和只看到一张董存瑞童年时的照。烈士墓前的塑像,据说是参照烈士弟弟的形象塑造的。1977年底,在地区一次创作会上,长篇小说《金马奇案》的作者薛理听安忠和说了这事,他催促安忠和赶快告诉存瑞陵园。一封挂号信投进了矿山的邮筒,里面有安忠和提供情况的信,和那张已经磨旧的底片。 “丰宁县黄旗公社有位董存瑞的战友,存有一张董存瑞的照片……”1978年初,这个信息传到了隆化存瑞陵园。存瑞陵园立即责成吕小山等同志负责调查这件事。调查人员赶赴丰宁,通过组织了解到韩定了确系董存瑞同一加队战友,找到了韩定了和韩加庆,又找到了当时翻拍照片的刘凤华。追根寻源,最后找到了保存照片的乜树军,乜树军激动地说:“那张照片我已珍存了12年,有一次被弟弟从日记本里‘偷’走,我知道后和他红了脸追了回来。”当时这张照片没在他身边,他告诉调查人员,照片很快就会寄去。 1978年8月19日,董存瑞的照片寄到了存瑞陵园。事情不都象“1+1=2”那么简单,只有当事人的陈述,还不足以证明照片的真实性。有人表示怀疑:30多年了,怎么又出来了董存瑞照片?董存瑞不会写字,怎么背后有字?为了对历史负责,隆化县和怀来县有关部门的同志又先后3次到丰宁、怀来、延庆、锦州、磐石等地访问了董存瑞的二姐董存英捧着照片,他细端详着,“从脸上看,眼睛、眼眉、鼻子、厚嘴唇都象。”她感叹着,“我今年55岁,他比我小5岁,活着也50岁了……”在董存瑞的故乡南山堡,存瑞少年时的伙伴和民兵战友董存礼、钱宝、刘福元都说:“这就是董存瑞的像片,就是比在家时胖了些。”董存瑞生前所在连连长徐振廷拿着照片,也陷入回忆之中:“1945年10月,我是24团2营6连连长,在龙关椴树沟西南村接收140多名新兵,其中有董存瑞。这是董存瑞,那两个眼睛、颧骨都象……”在怀来县民政局召开的董存瑞生前战友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这就是董存瑞的照片。细心的人还指出:“照片背后面的字可能是原6连文书阎世太写的。” 调查人员又到处奔波,找到了阎世太同志,他认出照片是董存瑞的,但记不清字是不是自己写的了。他又重新写了“董存瑞送赠韩上士留念”的笔迹,还找出多年前自己写的一些字迹,交给调查人员。北京大北照像馆修像技师王作宏,鉴定出这张照片是一张老片子,像纸是40年代普遍使用的英国伊尔福像纸,这种像纸解放后不久就不用了。某军区保卫部和公共安全专家部基本研究所,对董存瑞少年时的照片与这张照片的差异,以及阎世太的笔迹进行了技术鉴定,认为确系董存瑞的照片,背后字迹系阎世太所写。 1981年9月,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将这幅照片作为董存瑞烈士遗像宣传使用。董存瑞照片高高悬挂起来了,悬在烈士的故乡棗怀来,悬在烈士牺牲的地方棗隆化。烈士的明眸,注视着他为之献身的事业,注视着为建设新中国、实现四化而奋斗的人们……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