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蓝本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个
新加坡《联合早报》
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的辞职曾经引起人们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不同揣测。8月初,美国新任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Thomas J. Christensen)的一个长篇发言,很大程度上廓清了人们心头的疑云,美国对华政策的未来走向逐渐明朗起来。
7月17日柯庆生履新,在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8月3日,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举行听证会,题为《中国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吗》。柯庆生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这是他就职后第一次就中美关系做出公开宣示,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美国国务院系统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华政策的基本取向。
美国不应视中国为威胁
翻开柯庆生数千字的讲稿,其核心是在谈论中国的国际定位、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定位和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与主轴。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判断和取向。
第一,中国还不是一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很多人一直以为,佐利克已经将中国视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其实这是一个误会。翻检去年9月佐利克关于中国的那篇演讲,其中的确没有如此声口简断的判词。而这次柯庆生的演讲则有了更明确的表示。他说,“佐利克并没有说中国现在已经是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他只是强调,美国的政策应该推动中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第二,中国很有可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虽然不认为中国现在就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但柯庆生对中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表示很乐观。他举出了两个理由。一是中国已经将其前途系于全球化及其在全球体系中获得成功的能力。20多年来,中国人民已从中国的开放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参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中国的成功完全有赖于使其受益的全球体系的成功。因此,全球体系的成败与中国利益相关。二是中国越是成为全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越会感受到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盟关系。
第三,美国不会遏制中国。柯庆生此次演讲的基调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增是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的自然结果,不应视为对美国的威胁”。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将“在最大程度上扩大共同利益与相互合作的积极接触”与美国必须保持强大的地区能力的观念结合起来,以防中国最终偏离与美国利益相符的路线。因此,柯庆生在演讲中明确表示,美国不想遏制中国,而是想帮助中国将其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中庸的政策路线
尽管柯庆生明确表达了对华政策的倾向性,但我们也能同时感受到美国对华政策依然具有两面性的因袭。
柯庆生在演讲中列举了中美两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合作,也列举了中国在六方会谈、伊朗核问题、阿富汗重建、防治全球性疾病、完善能源供给保障等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但同时,柯庆生也详细谈到美国在人权与宗教自由、贸易不平衡、防扩散、军事透明度等四个问题上对中国的关切。
柯庆生的演说,从结构上讲是对美国高官谈论中国的一种沿袭,反映了美国对中美关系的矛盾心态和对目前中国发展路向的不确定感受,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路线依然会在合作与制约中寻找平衡。当然,这种中庸的政策路线与柯庆生对中国的一贯理解是一致的。
柯庆生在就任前就是一个中国通,他做过普林斯顿大学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授,兼任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和世界项目的主任,还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理事。他曾发表过很多关于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论文,也有一本名为《1947—1958年的中美冲突》的专著。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柯庆生一直主张,美国理当支持台湾民主,但应注意与“台独”保持距离,美国保卫台湾的义务应当是有条件的,如果台湾片面宣布“独立”,美国将不会协防台湾。
战略对话仍将持续
8月6日,美国国务院信息局将柯庆生的演讲稿排在该局网页的显眼位置。仔细阅读之下,我们还能发现其中两点重要的政策暗示。
首先是中美战略对话还将继续。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之间进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对近两年的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柯庆生在演讲中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种评价暗示着佐利克的继任者将与中国同行继续进行战略对话,拓展、提升中美关系。
其次是台湾问题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重要性会继续降低。近两年,台湾问题在中美首脑会谈中越来越成为必须谈到却往往是一带而过的话题,反映出台湾问题在中美两个世界性战略力量的对话中的分量在逐步减轻。柯庆生的演讲也反映出这个趋势。在将近十页的演讲稿中,没有专门提到台湾的段落。只是在中国军事透明度一段中谈到台湾。柯庆生也没有主动谈及两岸政治关系和“台独”问题,只是在回答提问时不得不有所涉及。
去年9月,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关于中美关系的讲话引起了广泛关注,也逐步规划着一年来中美关系的路向。时隔将近一年,柯庆生的演讲也透露出了浓厚的政策宣示意味,或许今后一段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会以此为蓝本。(作者:韦弦,北京国际问题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