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BBY时事】小泉“最后的探戈” (2006年8月7日星期一)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个
【BBY时事】小泉“最后的探戈” (2006年8月7日星期一) ●东海正逢“剪彩良辰” 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网站8月5日报道,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7月23日在浙江省副省长王永明及中海石油(中国) 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领导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浙江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工程现场,并登上春晓油气田中心平台视察指导工作。张国宝在听取汇报后表示,浙江LNG项目是关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对浙江LNG项目一直都非常关注和支持。他指出,目前春晓油气田一期工程已经全面进入了开发生产阶段,其下游用户用气量的不足限制了油气田正常的开采速度,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应该尽快解决下游用户的用气问题,使春晓油气田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源及地理优势,为江浙沪一带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另据香港中通社8月5日消息,对于中国东海春晓油气田已经开采的消息,日本外务省一位官员周六表示,日本方面正在查证中国是否开始在具争议的东海气田开采。日本认为该气田可能延伸至日方领土,日本政府已开始讨论应对措施。这名官员说:“如果他们确实已经开始开采生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叫他们立即停止。”日本传媒引述外务省一位高官的说法指出,日本希望透过对话方式解决这一事端,呼吁与中方进行高层会谈。但如果中方拒绝会谈,继续春晓气田的开采工作,日本将可能在争议区域开始试验性开采。 在我们看来,把北京公布“春晓油气田一期工程已经全面进入了开发生产阶段”的这一天作为剪彩吉日,一点都不为过。 人们应该注意到,这是“全面开发生产阶段”,这在说明以前早有传闻的今年1月份就开始进入了“试机生产阶段”而且是“每天产量达25万至30万立方米”,因而也评估出了“其下游用户用气量的不足”并没有让潜力巨大的“关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点项目”的春晓油气田“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源及地理优势”。 让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张国宝视察的日期“7月23日”以及官方公布这个消息的日期“8月5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剪彩吉日”为什么选择现在这个时间? 众所周知,东海油气田问题涉及到中日两国由来已久的领土纷争、海洋权益的问题,尤其现在双方关系呈现“拥抱春天”的微妙时期,因此双方对任何事情的任何决定甚至时间都不得不“智慧一番”,尽量避免刺激对方。当然,中国方面在春晓油气田进入全面生产是毫无争议的,一是东海油气田所属开发海域本来就是中国无可争辩的领土领海,二是春晓油气田也在日本单方面主张的200海里线之外。北京用不着向任何人请示何时开始投产,当然也总不能吝啬到连“剪彩吉日”都不公布吧。 也许不是一个巧合,7月20日日本《经济新闻》独家公布了原宫内厅副长官富田朝彦“有关已故的裕仁天皇对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表示不快”的日记后,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影响,而张国宝是“恰巧”在这一事件后几天的7月23日“才”去视察吗?更为凑巧的是,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那几个“革命事业接班人”纷纷在8月4日对参拜靖国神社都作过表态之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网站的这则“轰动新闻”才在8月5日“姗姗来迟”。 人们没有忘记,这跟上次4月初神秘的“中国东海舰队实弹演习”后、中国官方直到4月24日才给予公开的“新闻发布”,简直是如出一辙。在我们看来,在中日关系“重温旧日”的时候,在小泉面临8-15表演“最后的探戈”的前夕,北京轻描淡写地来此一笔,恐怕就不是为小泉“伴奏”那么简单的了。 ●小泉“弃恶从善”难解“冰冻三尺” 据来自新华社的消息,在8月3日“北京-东京”论坛第二届会议上,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提出了中国旨在改善中日关系、打破目前僵局的四个方面建议:一是增进相互了解。二是克服政治困难。三是重建彼此信任。四是实现互利双赢。他还特别强调,如日方做出明确判断,中方愿意予以善意回应,同时认为日中关系的走向具有超越双边范畴的重要意义。 另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词,就处于冷却状态的日中关系表示,“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扩大共同利益这一政治意图的前景必定有着一个新的开始”。在此基础上,安倍指出“即使发生个别问题也不能让其影响到日中关系全局,因此有必要通过直接对话来正确认识对方”。报道称,安倍表现出对改善日中关系的强烈意愿,但又试图牵制中方以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为由拒绝举行首脑会谈的做法。 毫无疑问,北京十分看重这次会议,并把“后小泉时代”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日本首相的安倍的8-3讲话视为他未来对华政策的基调。但北京得到的却是十分的失望,安倍把参拜靖国神社仅仅认为是一个不起眼的“个别问题”。北京显然是小看了这个“鹰派中之鹰派”。 人们看到,自今年5月份以来,北京罕有地主动向“日本帝国主义”伸出了“橄榄枝”,以5月23日恢复了中断一年多的两国外长会唔拉开了中日高层新的“第一次握手”序幕,接着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在5月底前往日本出席了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会议,胡锦涛主席在6月10日接见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宫本雄二时主动表示愿意“在合适的时候、适当的条件下”访问日本,最近的7月27日,麻生外相也在马来西亚实现了与李肇星外长“第二次握手”的愿望。 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中方在改善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之一靖国神社问题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比较柔软的姿态。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7月4日向前来访华的自民党众议院议员船田元表示,中国坚决反对日本内阁中代表政府立场的首相、外相和官房长官这三个官职上的人参拜靖国神社,除此之外的内阁官员、国会议员的参拜,“虽然我们也不赞同,但对中日关系的不良影响可以遏止在最小限度。” 但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北京的一相情愿。当然,这个“一相情愿”既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诚意以及真正认识到“日中关系的走向具有超越双边范畴的重要意义”,也意味着北京仁至义尽的“无可奈何”之后的其它选择。我们在7月8日《东海寂寞心》中已就此作过评述,北京显然不会只盯着眼前的参拜一事,更重要的是先把十三亿中国人的善意和诚意摆到桌面上,苦口婆心、仁至义尽之后,恐怕等待日本“鹰之者”的就不是“软骨头”了。北京需要的是更大的主动权——这就是北京对日策略调整和转换的一个答案。 我们一直认为,凭着中国和日本堪称世界一绝的“东方智慧”,化解“冰冻三尺”的两国关系僵局绝非难事。而中日之所以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一直难以走出迷局,最关键的就是其中还涉及到“获取民心”这一重大问题。 我们注意到,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8月6日在广岛参加日本原子弹爆炸死难者追悼仪式时宣称,“我可以随时前去参拜靖国神社,我将适时决定参拜时间”。 小泉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决意再来一曲“最后的探戈”呢?由小泉出任党魁、以右翼势力为主导的自民党在2001年刚刚组阁的时候,正赶上日本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小泉正是利用了这个不是机会的机会,以纪念战争亡灵为由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并巧妙地利用所操控的媒体和舆论,试图转移国内反对派的视线并笼络正陷入经济困境的民众之民心。 不可否认,在全世界都忙着“反帝反修反霸反恐”这些“世纪大事”的时候,日本已在不经意间坐上了世界经济第二、军事前三的宝座,日本的右翼势力也在逐渐地扩大,鼓噪“入常”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呼声日趋高涨,一个本来就不是太监的“民族尊严”怎能忍受得了被压制在“贫困线”之下呢?小泉正是抓住了部分国民的这种浮躁心态,成功地在日本媒体和民众里面,点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减除了对侵略战争的负罪感,煽起了对曾经被侵略邻国的仇视。当然,这其中的中心意义就是“获取民心”。 民众的“拥戴“巩固了小泉的执政地位。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以小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宁可踢开中日关系,也决不放弃既能实现政治目的又能获取民心的靖国神社参拜。也就是说,人们必须要正视和接受一个现实,就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尤其在小泉上台后,日本的右翼思想和大国狂想已经渗透并占据了为数不少的日本国民的大脑细胞,那么北京所希望通过与“未来首相”安倍“重建彼此信任”恐怕永远是一份“英特纳雄纳式”的美好愿望了。 这也是我们一直“偏激”地坚持1月7日《中日“恋曲2006》中一个观点的原因。这个观点就是: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即使小泉“弃恶从善”,停止参拜靖国神社的“休止符”也奈何不了日本未来掌政的“鹰派中之鹰派”,更改变不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大日本新战略”,那么谁还指望这样的“友好邻邦”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显然,北京不会一味地“自作多情”下去,一个心中仅剩下“大日本帝国亡灵”的小泉和一个把靖国神社问题当作“小事一桩”的安倍,与十三亿中国民众的凝聚力根本划不上等号。没必要再客气了,对待日本“鹰之者”强硬才是真道理。这样人们就不难理解,北京选择8月5日这个时候在即使没有“美国伟哥”一直照样“金枪不倒”的东海继续演绎“柔情似水”。 ●“最后的探戈”为“新忍者神龟”奏响序曲 据日本共同社8月4日透露,4月15日上午春祭仪式开始之前,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乘坐私人汽车、身穿便服秘密参拜靖国神社,以内阁官房长官名义奉纳献金。安倍8月4日在回应媒体问题时并未证实这一传闻,他强调,由于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已经成为外交及政治问题,不想多加解述,但他又辩称参拜靖国神社是个人的事情,他“仍会继续为那些亡灵祈祷。”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走漏”如此重要的消息呢?我们认为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安倍有意通过媒体把自己“早在4-15已经完成参拜大业”这一坚定的信息,传递给右翼团体和支持们,继续巩固自己竞选首相的领先优势。第二是其它竞选对手有意“爆料”,趁“天皇表态反对参拜靖国神社”之机,打压安倍的支持率。 我们更倾向于第一种因素。尽管7月20日《??靖国神社”的谈话记录在日本社会引起了悍然大波,但在以右翼势力占主导地位的自民党内所获的支持率依然遥遥领先、几乎稳操胜券的安倍,似乎还没必要玩那一套偷鸡摸狗的把戏。 人们应该还注意到7月23日《朝日新闻》的一则报道,日本下任首相“热门”人选安倍晋三已表示在8月15日终战纪念日不去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决定显示出安倍有意回避“靖国神社”这一自民党总裁选举焦点问题。但是,报道还说,曾在2004年及2005年作为自民党干事长均在8-15终战纪念日进行了参拜的安倍同时强调,在参拜靖国神社的时间上,每年春秋的惯例祭拜比与8-15终战纪念日相比更为适当。 原来如此。安倍只是表示8-15不去参拜,但并不代表其它“更为适当”的时间不去参拜;竞选首相之前不去参拜,但并不代表接任首相后不去参拜。“早有凌云志”的安倍果然了得,如果说小泉是“鹰派的一代宗师”,那么安倍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鹰派的一代枭雄”。小泉一曲“最后的探戈”,对于“鹰派中之鹰派”安倍来说,不过是在为更强硬更有手腕的“新忍者神龟”即将上台奏响的序曲。 其实,人们从小泉“钦定的接班人”安倍8月3日在“北京-东京”论坛第二届会议的致词中,也已经看出蛛丝马迹来了。安倍除了认为“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根本就没有提出改善中日关系的具体举措,对于中国最关注的靖国神社问题以一句“个别问题”敷衍了事,参拜之意依然保持“少女之心”。试想一下,当陈水扁把“台湾独立”作为一种信仰的时候,当安倍把“纪念亡灵”作为一种信仰的时候,谁还能指望信仰在几天之内发生180度急转弯的奇迹呢? 日本共同社8月5日报道说,在谈论日本政府高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表示,“避免做让邻居感到不快的事情,这是亚洲的传统。受害者应当尽量忘记过去,加害者应当尽量记住过去,这样双方才能走近。”“不幸的是,我没有感觉到加害者在努力记住过去。” 毋容置疑,当8月4日“安倍4-15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不幸消息”见诸报端后,北京对这位胜券在握的未来日本首相仅存的一丝幻想彻底破灭了。这恐怕才是8月5日“春晓油气田一期工程已经全面进入了开发生产阶段”见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网站最直接的“催情剂”。 ●日本天皇奉送的“金钥匙”不是幻想 正如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8月3日所指出的“日中关系的走向具有超越双边范畴的重要意义”,我们曾在1月7日《中日“恋曲2006”》专门展望了2006年的中日关系,其中我们重点评述了这几个方面:参拜靖国神社的“休止符”奈何不了“鹰派中之鹰派”、日本不惜“一掷千金”欲将中国新生代当作“下酒菜”、破解中日关系僵局最有效的“一把金钥匙”、“中日战争”的第一个战役是“对决印度”、2006年最精彩的就是“将日美同盟的同床异梦进行到底”。 我们在文中的一个章节《破解中日关系僵局最有效的“一把金钥匙”》这样评述: ▲如何破解僵局,战争只是一种威慑手段,但并不是万能和最佳的解决方式,当年的日本征服了大半个中国但始终征服不了中国人的心,美国征服了整个伊拉克但始终征服不了伊拉克人的心。征服不是表面的风光,“以敌制敌”“堡垒从内部攻破”才是最有效最文明最彻底的征服方式。 ▲在我们看来,日本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之帝国”,明仁天皇就是破解中日关系僵局最有效的“一把金钥匙”。最近(注:指当时的2005年12月23日)明仁天皇的一连串含蓄言辞,不仅是给日本右翼势力提出了“警告”,而且也是给北京发出了“友好”的信号。 ▲“台海模式”在日本能产生效应吗?但能够对国民对大臣唯一的还有一定号召力的明仁天皇现在创造了这个“机会”,北京如何把握这个“恋曲2006”唯一的“幻想”呢?解铃还需系铃人,如何让日本这个“系铃人”愿意自我“解铃”,如何给这个“迷失的羔羊”指点迷津,这将是“恋曲2006”的一个悬念和亮点。让我们关注“金秋十月”吧。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认为“能够对国民对大臣唯一的还有一定号召力”的日本天皇是破解中日关系僵局最有效的“金钥匙”,并第一次提出了参照“台海模式”走上层路线。尽管我们没有提及已故的裕仁天皇,但毕竟还是敢于去做中日“恋曲2006”唯一的幻想。 不得不承认,这一观点面世的第一时间,就被一些善良的人们讽刺为简直就是比天方夜谭还要离奇的“阿Q新传”。 现在看来,我们的这个“幻想”总算没有彻底破灭。也许正是中国人民的诚意和北京自5月下旬以来的一系列改善中日关系的具体行动,感动了日本有良知有远见、真正希望改善中日关系的人士,所以人们惊讶地看到了7月20日日本《经济新闻》独家公布了在昭和天皇身边工作多年、原宫内厅副长官富田朝彦的日记。其中裕仁天皇说过的从未公开过的一段话,道出了天皇对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表示的不快:“因为(靖国神社)供奉了甲级战犯,所以从那(1978年)以后我再也没有去参拜,这就是我的心情。” 人们已经看到,正是裕仁天皇的这一看似十分平常的个人表白,却被日本主流媒体比拟为给整个日本社会带来了不亚于当年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所产生的震撼效应。这颗“原子弹”的效应到底有多大,目前还难以判断,但最起码说明日本天皇在日本朝野和民间所占据的“金钥匙”位置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我们当然没有对这一“震撼效应”感到丝毫的意外,倒不是我们想炫耀自己当初的“神奇预言”,其实关注中日关系的每个人都清楚这个道理,只是人们不愿意去对这把“金钥匙”抱着幻想,也不愿意做这个能让“芝麻开花”的阿里巴巴,因为小泉为了满足所谓的个人心情而不惜伤害十三亿中国人民感情的小丑行径,早已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愤怒。 人们已经注意到,在被日本国民一直视为国家象征的裕仁天皇的谈话记录公布后,安倍的竞选对手之一、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7月23日表示如果自己能当选首相,将不会参拜靖国神社。而一直公开支持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也不得不表示在8月15日终战纪念日不参拜靖国神社。另据《每日新闻》称,准备参选自民党总裁的日外相麻生太郎8月5日表示将提议撤销靖国神社的宗教实体地位,这样政府就能在不违背宪法中关于政教分离原则的情况下,下令将甲级战犯灵位从神社中移走。甲级战犯广田弘毅的孙子广田弘太郎、甲级战犯东乡茂德的孙子东乡和彦、自民党议员外添要一也相继表态反对参拜靖国神社以及合祭的做法。 另外,日本主流报纸《每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7月24日各自发表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日本国民反对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比上次类似调查有大幅增加,同时支持参拜的人数大幅减少。 这些足以证明天皇在日本政界及民间的影响之大。试想一下,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天皇发动侵略战争,为了天皇不惜战死他国甚至面对战败不惜剖腹殉国,这在世界各国民族中间是罕见的。这种“忠君思想”看似愚昧,但这就是一种十分实用的中国人已经找不到踪影的民族信仰,而且人们十分清楚的看到,在当今日本社会,真正能够左右民众思想乃至行为的,仍然是“圣旨”和舆论。而在当今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中国人何尝不渴望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拥有一份类似于当年“毛主席教导我们”那样的统一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民族信仰? 显然,在日本右翼势力日益壮大和猖狂的今天,“天皇的表态”给“小泉的追随者”提供了一个悬崖勒马的机会,也给“小泉的迫害者”提供了一个划清界线的借口。如果说“天皇的表态”能够给把中日关系打入冷宫的靖国神社问题打开枷锁的话,那么日本天皇奉送的这把“金钥匙”功不可没。 人们一旦抛开偏见,冷静下来应该十分明白,中国和日本这两个“永远都搬不了家的邻居”前面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冷战可能两败俱伤,要么和睦相处寻求共同发展。胡锦涛主席关于中日两国“和则两益,斗则俱损”的论说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天皇效应”是否仅仅于此?明仁天皇在去年12月22日以及今年的6月中旬出访东南亚等国所发表的有关反省侵略战争的一系列言辞,尽管也引起了日本国内尤其世界各国的关注,但人们并没有趁热打铁和借题发挥,在中国国内也鲜见主流媒体作为热点评论,但人们却不正常地看到,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极其操控的媒体总是能够抓住邻国的一些题材“小题大做”反而屡屡得手,比如说刚刚“曲终人未散”的朝鲜导弹试射危机。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中国人素以善于借力而著称于世,也以精通“现代公共关系”而举世闻名,已故的裕仁天皇为宽宏大量的中国人奉送来了一把无价之宝的“金钥匙”,相信明仁天皇也同样会被真诚的中国人所感动。现在人们已经看到,日本这个“系铃人”已经显露“自我解铃”的意向,下一步还要看北京如何为这个“迷失的羔羊”指点迷津、推波助澜,借力往往比让步更有意义。 这把“金钥匙”让日本社会不得不重新理性的审视靖国神社问题,但是否也会理性的审视东海问题?北京在这个时候把“春晓油气田一期工程全面投产”真正摆到了桌面上,也许就是不希望这个幻想只是海市蜃楼。 ●“拯救大兵”拯救了“爱的逃兵” 据凤凰网8月4日消息,澳大利亚新闻网7月26日报道了一则“日本自卫队战机模拟东海导弹攻击,吓坏日本渔船,并引发当地渔业协会强烈抗议”的消息。这则消息也立即引起了军事观察员们的浓厚兴趣,因为日本战机在东海上空模拟超低空导弹攻击海上目标,显露了它新的战略意图。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先发制人”最佳战例的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日军鱼雷轰炸机的飞行员就是在南方鹿儿岛海湾上空模拟珍珠港地形进行攻击训练的。 日本显然是憋足了劲。而北京这个时候公布“春晓油气田一期工程全面投产”,是否会给憋了60多年还不知道“战争情为何物”的日本提供一个“破掉童子身”的籍口? 众所周知,在刚刚告一段落的朝鲜导弹试射危机拿到了一份“满意结果”的华盛顿,把擦屁股的“后事”交给中国和日本“料理料理”,又意气风发跑到巴以、黎以前线“拯救大兵”去了。 人们已经注意到,轰轰烈烈的朝鲜导弹试射危机,“痴情”的日本人正好想借此考验一下“西部牛仔”对“同盟婚约”的“忠贞程度”,没想到华盛顿真的如此绝情地“见异思迁”,竟然在安理会在全世界面前“豪爽”却又“无耻”的接受北京和莫斯科的“联手淫威”,把“既非黄种人又非白种人”的大和民族冷落一边。难怪7月16日安理会在进行对删除了日本原来制裁条款的“朝鲜导弹试射问题”决议案表决时,一脸铁青的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大岛“谦逊”地坐到后排座位,把亲自举手的“最高荣誉”让给了自己的下属。 但日本《产经新闻》7月18日还是大肆褒扬“日本在安理会上已经踏上政治主导道路,下一步该是打破任理事国之墙。”该报赞扬日本在朝鲜问题上起了“国际作用”,日本内阁官员也称:这是日本战后的第一次国际政治行动。该报还声称,日本内阁秘书长安倍晋三也对这次行动非常满意,表示这是日本在安理会对中俄展开的攻防之战,体现了日本在国际外交舞台上首次有了政治主导之道。 当然,日本舆论为了庆祝所谓的“首次政治主导之道”的同时,也没忘了以朝鲜金领袖拒见中国代表团之题大炒特炒“中朝反目论”“中朝敌对论”,以借此“幸灾乐祸”“自我陶醉”,暂时忘记了中国“第三者插足”推翻日本草案关键条款的“卑鄙”,暂时忘记了大岛在安理会为了大和民族“首次政治主导之道”的“耻辱”,暂时忘记了日美同盟“大红婚约”被中国“踩了一脚”。 不可否认,日本有理由大肆渲染当前变化微妙的中朝关系,但这仅仅是北京因势利导的战略调整。人们应该注意到,这次朝鲜导弹试射危机还有一个新的共同特点,就是朝鲜和日本都在试图摆脱捆绑在各自身上的那根缰绳。但面对中朝“理不清的家务事”,北京的变化,绝不会做出无利于自己战略利益的变化。 倒是值得北京警惕的是,中日之间的矛盾不仅仅在政治方面,军事方面潜伏的危机早已蠢蠢欲动。我们在7月12日《撩开日美同盟的面纱》中这样评述:在7月8日至9日举行的中日第六轮东海问题磋商中,双方就建立旨在应对东海不测事态的海上热线联络机制达成原则共识。这似乎是给未来中日双方可能在东海引起的“不测事态”安装了一个“床头铃”,但恰恰是这个上了“保险”的“海上热线联络机制”,预示着中日在东海“擦枪走火”潜在的危险正在日益加大。 在日本人还在无聊地舍不得朝鲜导弹试射危机“残汤剩饭”的时候,还在为获得更多美国先进防御武器“津津乐道”的时候,成了这次日美同盟“爱的逃兵”的华盛顿,早已在中东又为“真正的勇士”以色列“开足马力”“摇旗呐喊”了。 让华盛顿在朝鲜导弹试射危机上“乐了一把”的北京,当然还要满足“全心全意为美式民主服务”的华盛顿忙个不亦乐乎的愿望,同时也要适当控制一下华盛顿在朝鲜问题、黎以问题、伊朗问题的“食欲”。这样人们也不难理解,北京这个时候在家门口为“春晓油气田一期工程全面投产”选择“剪彩吉日”,那能忘了“连年征战”的“布什同志”呢。 显然,有华盛顿的“鞭长莫及”,即使日本“恼羞成怒”,最终也无奈北京的水到渠成。人们将会看到,小泉的“最后的探戈”也将会随同14位甲级战犯的牌位一起向靖国神社作最后的道别。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