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惊!中国热核聚变装置将历史性工作16分钟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个
  热核聚变反应装置将在合肥进行首次放电实验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俞铮 左元峰)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热核聚变反应装置将于下月中旬在合肥进行首次磁体通电和放电实验,连续放电时间预计将超过1000秒。这次实验的数据将提交9月底在奥地利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工程预研提供重要资料。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实验先进超导托卡马克(EAST)项目总经理万元熙研究员2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EAST内部组件的安装正在主机大厅全面展开,质量、研制、实验、加工负责人以及负责总装的工程技术人员正抓紧完成收尾工作,为装置做实验前的最后准备。   他说:“首次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不仅要获得第一次等离子体,而且将开展等离子体建立、圆截面放电等4个阶段的物理实验。”   这个耗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的反应装置将首次实现装置内部1亿度的高温,其稳定放电时间将达创纪录的1000秒,超过世界上所有正在建设的同类装置。   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的一位专家说:“装置将在未来1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并且是目前全球唯一能支持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预研的装置。”EAST的规模约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的四分之一。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危机,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可控热核聚变技术,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源源不断地放电。这项技术用巨大的环形超导磁场在1亿度的高温条件下,对等离子体进行加热、约束。目前广泛应用的环流器的原型是由苏联科学家发明的,因此依其俄文缩写也被称作“托卡马克”。   万元熙说,在EAST实验中,首先要把反应燃料加热到10万摄氏度,成为等离子体,为碰撞做准备。再继续将等离子体加热到上亿度,使原子核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斥力聚合起来。之后,再控制等离子体长时间“老实地呆在容器里”,使聚变反应稳定进行,导致持续放电。(完)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