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外电:埃及被中国迷住 美惧怕运河“咽喉”被扼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个
外电:埃及被中国迷住 美惧怕运河“咽喉”被扼   大多数前往欧洲和美国的油轮都要经过苏伊士运河,确保这个“咽喉”的安全是美国国家能源安全政策的关键      埃及是最近被中国迷住的一个阿拉伯国家。6月,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一项旨在深化两国间战略和合作关系的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企业将增加对埃及能源、纺织和电子工业的投资,同时埃及向中国公司提供优惠待遇。      当代埃中关系的发展可回溯至1956年,当时中国支持埃及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所持的立场。到了最近,这两个国家都反对伊拉克战争、美国入侵阿富汗和联合国安理会制裁苏丹。      华盛顿饶有兴趣地注视着中埃之间日渐升温的关系,对埃及的今后走向和北京对其外交政策影响力的担忧与日俱增。鉴于美国每年向埃提供大量经济军事援助,观察人士质疑北京接近埃及的最终意图及其对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影响。      仅在过去一年,中国就与越来越多的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包括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进行军事接触。在6月于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上,中国和22个阿拉伯国家承诺使双边贸易翻倍,从2005年的50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1000亿美元。中国越来越关注阿拉伯国家,谋求改善与它们的关系以确保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对能源的需求。      中国称不必为此担心。中国领导人说:“这种发展关系的愿望和努力并不涉及任何结盟,也不会损害任何其他国家的利益。”但中国的安抚之词是在美埃关系的困难时刻到来的。不久前,埃及领导人避免与美国主要领导人接触,据称是不满美屡次批评埃及的人权纪录和美国国会试图转移对埃援助。埃及或许会对与美国的关系重新评估,今后可能就地区和全球问题向中国、俄罗斯求教。      最后,任何有关中国的地区影响力的讨论都必须考虑到其能源需求。埃及已是举足轻重的产油国。而且,苏伊士运河是海湾石油运输线路的关键部分。大多数前往欧洲和美国的油轮都要经过苏伊士运河,确保这个“咽喉”的安全是美国国家能源安全政策的关键。      北京在非洲和中东推动的“和平和安全”的举动,目的在于谋求控制战略资源和夺取市场,以反对未来潜在的对手,即美国及其盟友。现在是到了布什政府就民主和美国领导的地区联盟等问题向埃及施压的时候了。(摘自7月17日美国《头版杂志》,原题:中国、埃及结盟?作者小弗雷德里克·W·斯塔克贝克,汪析译)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