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解放军苏丹维和:外军以为中国人都是天生勇士 zt

(2006-08-22 16:25:51) 下一个
  这是中国军人第一次在非洲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尽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维和官兵们顽强的作风和乐观的精神给苏丹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维和部队中树立起中国军人的过硬形象。   这里常年热浪“发威”,暴雨“逞凶”,还要特别提防有毒昆虫袭击   第一次来到苏丹维和,对于初来乍到的中国军人来讲,一切都充满了新奇和神秘。   一到瓦乌,大家就发现,这里的天气极富“个性”:一般是上午9点开始“发威”,随后气温迅速升高,下午14点左右达到高潮,此时地面晒得烫脚,天空亮得刺眼,帐篷照得发红,里面什么都是滚烫的,人的嗓子里干得冒火,一瓶1.5升的水一分钟之内全部喝光,而且不用上厕所。   正当人们热得难以忍受之际,突然间又是一阵狂风暴雨。热浪袭人时无法站人,大雨来时天昏地暗。一天深夜,突然狂风大作,紧接着暴雨倾盆,等风停雨住,帐篷内一片狼藉,一台手提电脑摔落在泥水上彻底报废。自那以后,晚上睡觉,贵重物品再不敢放在高处了。   在任务区,官兵们平常见面会问你“中奖”了吗?这也是瓦乌的特色之一。原来,这里的非洲按蚊携有疟原虫。人被叮咬后疟原虫会进入人的血液。当血液中疟原虫数目为3000~5000个/毫升时,疟疾便会发作,人就出现了打摆子、腹泻、发冷、高烧等症状。官兵们称之为“中奖”。   由于气候潮湿,植被良好,在瓦乌,到处是各种蚊蝇蛇蝎。与国内同类相比,它们不仅块头大,而且个个身怀剧毒。2中队平整场地时,挖出一只10厘米左右的蝎子,两把大钳像螃蟹钳一样,尾部毒针高高翘起,被挑进铁桶后,撞得桶壁砰然作响,煞是吓人。队领导再三强调,所有人员必须全部穿陆战靴、戴手套,严禁夜间穿拖鞋外出,早上起床前,必须先倒一下鞋,防止夜间有毒昆虫钻进去“潜伏”。   这里随处可见来自中国的空调、汽车和自行车,维和的异国军人喜欢聊中国功夫   虽然是第一次进入苏丹执行维和任务,但维和官兵们却处处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   维和部队进驻后,首先在营地附近进行排雷。不久,我们便看到,许多瓦乌人顶着烈日在周围除草,种地,盖房子。很快,当地居民茅草覆盖的尖顶房便布满了营地外围。瓦乌民众非常勤劳,经常中午都不回去休息,顶着烈日继续干活。执行任务中,我们经常见到进城赶集的妇女。见到UN车辆经过时,她们都要停下脚步,向我们热情地挥手。当地的雇员中有一位21岁的黑人小伙,负责为各个维和部队运送食品。他很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告诉我们,他的愿望就是攒够钱,盖一间新房子,然后找机会学点知识,学习CHINESELANGUAGE(中国话)。刚走进联合国苏丹维和部队过渡营的帐篷,官兵们惊奇地发现,篷顶悬转着的竟然全是中国造的美的空调。四周一走,上海产的凤凰牌自行车随处都见。联合国供应维和部队水果里就有烟台苹果。在去机场的路上,不时能见到中汽产的斯太尔运输车。   当参加维和的各国军人凑到一起时,中国功夫是深受大家喜爱的话题,有的还煞有介事比画几下,谈起成龙、李小龙、李连杰,许多人更是眉飞色舞。他们甚至以为,中国人天生都是武林高手,见到中国军人就缠着要请教两手。   在维和部队中,大家对中国人特别友好,对学汉语兴趣浓厚。在餐厅就餐时,工作人员看见中国军人,老远就挥手,并就中国话问候:你好!我们在瓦乌机场下机时,先后经过的肯尼亚、孟加拉、巴基斯坦等维和车辆的司机看见我们,马上就停下车打招呼,并询问是否要搭车。   官兵们渴望回国后找一个饭店,点一桌蔬菜吃个够   “花生是豆科植物,只能点种,不适合移栽。”工兵分队程修光隔着铁丝网,向孟加拉步兵连两名士兵讲解着。自从小菜园冒出新芽,这种跨国交流已经进行了许多次。   在维和部队的营地里,中国部队的小菜地很有名气。由于供应维和部队的大部分食品都是从世界各地长途贩运而来的,等发放到各国维和部队手里,已经很难保证新鲜了。因此,在任务区,吃点蔬菜成了官兵们最大的奢望。不少官兵看着饭碗里的大鱼大肉直叹气:“回国以后,我一定找个饭店,点一桌蔬菜吃个够。”部队只好给大家都发放21金维他,以补缺少的维生素。   为了能够吃到新鲜蔬菜,官兵们换土改良,开垦了1300平方米的一块菜地,种上了菠菜、桐蒿、大葱、豆荚。瓦乌雨水充足。两天后,菜种冒出新芽。一路之隔的孟加拉维和部队看到后,羡慕不已,于是照葫芦画瓢,也在自己的营地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花生、玉米。结果这边菜地长势喜人,那边却不如人意。怎么回事?程助理再次带炊事班去菜地时,他们抓住不放,问这问那。程助理每次都很认真地给他讲解。“FINE,CHINESE!”他们非常佩服,中国军人干什么都很厉害。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