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朝鲜试射导弹事件中的中国背影 zt

(2006-08-22 16:25:51) 下一个
本周国内大事是青藏铁路通车,鼎盛E周谈中已有评论;而国际大事无疑属于一直箭在弦上,引得各方高度关注的朝鲜导弹终于在7月5日发射,而且是连珠箭,一时间国际大哗,有关各方反应不一。这一事件,到底有什么意味,而有关各方又打的是什么算盘? 先看看近期一些看来不相关联,却又不能不关注的一些事件:美国邀请中国观摩在关岛的军事演习,显露“勇敢盾牌”,意在威慑中国,中国高调纪念火箭兵成军40周年,在军事透明化的外表下展示锐利长矛,其意不言而喻;日本小泉首相到美国谢幕外交,提出“日美全球同盟”, 发布“日美共同声明”,同时美国宣布控制对华高技术出口,俨然准备在亚洲针对某大国严防死守;西方要求伊朗对解决核问题一揽子方案做出答复,并设置了7月15日的最后期限,而伊朗则坚持在8月答复;中韩不顾日本抗议,同时勘探和日本有争议的海域;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将于7月10日至15日率中国友好代表团访问朝鲜并出席《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45周年纪念活动(总不能在中国政府高官在朝鲜时发射导弹吧?)。这一系列事件及其时间的内在关联,透露了不少玄机,为我们拨开迷雾看本质提供了一些线索,读者们可以自行判读,在下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看看这次事件的主角-朝鲜是如何考虑的?在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忘了朝鲜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而且是一个相对封闭和有着安全危机感的国家,对于发展自己的威慑力量是十分看重的。远的有毛主席“核武器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言在耳,近的有印度、巴基斯坦利用机遇一跃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的典范,同时也有不少国破家亡身亦死的教训。作为朝鲜来说,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国之利器,即使存在风险,也是完全必要和值得一试的(前面成功的例子摆在那里)。而且朝鲜巧妙地利用了东亚各国之间的利益矛盾,每次有惊无险地闹事,得了一些甜头,这次即使压力不小,结果也会一样。朝鲜制造和利用每一次危机以争取更多的利益,这是美国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不得不面对一出戏。 其次,朝鲜在利用大国间矛盾的同时,也在利用美国处于多事之秋的机遇,背靠中俄大树,团结难兄难弟相互支援。在伊朗核危机面临摊牌之际高调试射导弹,同时缓解一下伊朗的压力,分散一下美国的精力,为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提供着力点和战略战术支持。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一事件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如外界所说对中国不利,这些导弹也造成了实际的威胁?说明朝鲜不把中国放着眼里,甚至危害了中国本身的利益,中国必须与“国际社会”一道,对朝鲜施加更大压力?我认为恰恰相反。 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从两国间的经济、政治联系可以知道,朝鲜离不开中国;而且,朝鲜的导弹、军事技术,背后也有中国、俄罗斯的影子。这次事件,中国不可能不知道(韩国媒体称朝鲜事先知会了中国),但实际上中国没有真正施加压力阻止朝鲜,甚至默认朝鲜试射导弹。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中,朝鲜是一颗很重要的棋子,放任这次导弹试射,也隐含了中国以下几方面很深的战略考虑。 一、 中国在近十年来,根据国际形势、美国和中国自己的战略态势做了全面评估。认为美国不会因为中国的和平合作诚意而对中国表现出善意,作为全球唯一的霸主,美国的利益就是保持至高无上的军事、政治、经济优势并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为此,在贸易、军事、导弹防御系统、人权、亚洲“小北约”等等方面对中国采取了全面隐性遏制策略,同时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和国内政治方面也采取了阳奉阴违,损人利己的做法。至于“中国威胁论”也好,朝鲜威胁论也好,都是美国扩大自己优势的借口,即使没有任何借口,也不能阻止美国单方面的扩大各方面优势的行动,而美国国内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等等一些对美国抱有幻想的人们提法,也只不过是口惠而实不至的战略迷雾而已。对此,面对美国的双重选择(合作和遏制),中国同样也要双重应对(套用一句老话,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绝不能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寄托于外部势力与国家手上,这一点也是中国近些年来的战略出发点,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理解我国很多的外交运筹,也可深层体会这次导弹事件的前世今生。 二、 基于以上战略出发点,朝鲜试射导弹背后,中国的考虑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对朝鲜自身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前所述),特别是核武装问题,中国不一定愿意看到,但在现阶段和可预见将来的战略格局下,中国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毕竟,相对强大的朝鲜(或者以后统一的朝鲜半岛)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威胁(除非它们的领导人和人民全体疯狂),而且中国也会有可靠的防范措施,但是一个强大而反日的朝鲜却绝对是一道日本(妄图“上岸”)无法逾越的战略屏障和缓冲带,尤其在朝鲜拥有核武器的前提下(相对强大的印度原来可以肢解巴基斯坦,但在双方拥有核武器之后,印度却永远不敢再在军事上作此打算了,是不是作茧自缚呢?)。其次,导弹试射对伊朗核危机带来的联动微妙效益也是中国(包括俄罗斯)乐于看到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朝鲜试射导弹的行动上,中朝两国有一定的利益交叉。但对中国来说,意义远远不限于此。 三、 与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抗衡。美国为了遏制中国,意图在亚洲编织“小北约”,拉拢日本,构建NMD和TMD,对中国实行军事遏制。同样,过了这么些年,中国终于认清了美国的真面目,也不再相信美国出尔反尔的口惠,切实打造自身实力以强者身份争取与美国平等对话(这一点,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中深刻体会到了,从来没有靠乞求能到的利益与和平),中国为了国家安全和统一大业,也会针锋相对地做出自己的部署。美国既然要拖日本来抗衡中国,那么中国也就让与日本有不共戴天之仇,签订有《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朝鲜拖住日本,射几个导弹吓一吓小鬼子,自己则集中精力对付美国,田忌赛马的典故毕竟出自中国。 四、 测试美国和日本的同盟力度和美日应付处理危机的底线和底气。朝鲜试射导弹之前,美日都很高调对待,一个说是对美国的挑衅(语气够严重了吧,更可气的是朝鲜选在美国独立日和航天飞机升空之时放炮),一个叫嚷着要制裁朝鲜,同时慌慌张张地与中俄沟通,要求中俄施加压力阻止。但当真正导弹出架之后,美日的表象“可圈可点”了。可笑的是,远程导弹的“失败”,让美国大松一口气,忙说对美国威胁不了,为自己找了个台阶;而全在朝鲜导弹射程内的日本有苦说不出,外强中干地带头提出了制裁案,却被中俄一脚踢了回去,而没有中俄的参与,任何对朝鲜的制裁都是隔鞋搔痒,笑话而已。六方会谈声附和也罢,保持沉默也罢,都无关大局(可笑的是台湾也出来唧唧歪歪地表态,实在是......)。至于军事威胁和打击,根本就没有人再提, 更令美日窝火的是,朝鲜竟然得寸进尺、胆大包天地申明制裁意味着宣战!面对朝鲜一个小国的“挑衅”,美日表现尚且如此,那么背后的大国呢?中俄自然是看在眼里,算在心中。 五、 显示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在亚洲的领导力,促使美国和日本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全球问题的处理(包括能源安全、反恐、经济贸易、汇率问题、伊朗核危机、朝鲜核问题等等),中国不动声色地告诉了地球人(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在国际上,尤其在亚洲,中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任何问题离开了中国就无法解决,同样,任何问题要想解决,必须顾及到中国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述,而且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取信中国(我认为,对美国来说,言行一致地认可大陆对台湾的主权,放宽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和武器禁运,才是真正中美全面和解与合作的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对一些还抱有冷战思维的美日势力,中国一方面示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示以威慑对威慑,必要时鱼死网破的后果,从而让美国考虑,在亚洲,是与中国对抗还是与中国合作的利益更大?真正的合作伙伴是中国还是日本?同样,促使日本也要考虑,铁心与美国站在一起遏制中国,是更加安全还是更加危险?还用不着中国来威胁日本,一个朝鲜半岛就够日本头疼了,从长远来看,能够约束这两个国家的还只有中国(补充一下,9日的凤凰卫视就导弹试射问题采访日本横滨市长,市长说他本人以及很多日本人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在日美安保条约之外能有一个更好的构架保障东亚其实也就是日本的安全了),另外日本与中国合作得到更多的利益还是失去更多?这一隐含的告诫同样适用于韩国与亚洲其它国家。 中国的战略考虑和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共同发展的内外环境,同时保护自己的合理合法利益和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不受侵犯,在国际上提倡合作双赢的模式。在另一方面示之以威,显之以能都是为了和平发展,遏制一些国家的非分之想,绝非霸权主义。对美国、日本等强权是如此,对周边小国也是如此。同时,如果有敌对势力意图不轨,中国有足够的实力、谋略和耐力战而胜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以及沉淀下来的战略、战争、谋略已经证明而且也还将证明,朝鲜试射导弹的背后,就含蓄而鲜明地显露出这一点。       柳叶箭 2006年7月9日         欢迎光临个人博客:Lancet.top81.net.cn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