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谁种下仇恨它自己遭殃 zt

(2006-08-22 16:25:48) 下一个
2006-07-05《联合早报网》作者元昊的一篇文章《剖析中国年轻一代反日的深层原因》,是一篇很有见地的好文章,特别值得那些亲日的所谓专家学者放下身段好好学习。“对日新思维”曾一度甚嚣尘上,几几乎主导了中央高层的对日外交政策。说这些所谓“专家”、“学者”是汉奸,那是有偏激之处;说他们书生误国,一定是相当宽容的评判了。这里先摘录作者元昊在该文的几个判断,与读者共同欣赏:“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的礼仪之邦。主张中庸,谦和,以礼以德服人;但是日本居然有能力让这样一个国家收起所有善意,义无反顾地坚持对日本人价值观和人品的不信任……”,“中国人对美国人的观感出奇的好,即使遇上台湾问题,很多人也会这样区分:美国政府并不等于美国人民。在中国,一个年轻人公开宣示喜欢美国并不会惹来异样的眼光,但是如果公开宣示喜欢日本……”,“中国政府对反日虽然能控制但却没主导权。主导反日的是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如果说中国老一代人对那段历史是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么年轻一代人的做法是直接把仇恨刻在骨头里。”“中国政府也曾经刮起一段"对日新思维"的新政, 中国年轻一?慈盏淖畲罄碛墒牵?‘日本政府无法让他们相信,日本不会再一次侵略中国!’中国年轻一代不想他们父辈的恶梦重新降临在他们头上……” 本人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有两点很深的感触。一是,近几年中国大陆的新一代年轻人“哈日”潮汹涌澎湃,曾让老一辈忧心如焚,一片指斥之声;何以反日情绪相对老者而言,不遑多让?这使我们这种“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准老年人,对现代青年产生一股佩服赞叹之情,赞叹和佩服他们的高于一切的真正爱国之情。二是,日本人(正如元昊所说,不区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为何在中国人心中是如此丑陋、深恶痛绝、刻骨仇视的角色?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有多方面,元昊的文章也多有论述,本人不在此赘述以过多掠人之美。只将儿时的小小回忆奉献给读者: 鄙人年近花甲,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音乐老师给我们教唱一首歌曲,叫《二月里来》。这首抗日歌曲现在还不时出现在电视舞台上,但给我的感受远不及儿时的“韵味”了。不因别的,就因歌词被改了,也许是流传的“版本”不同吧!本学士从小记忆力好,现将《二月里来》的头两段歌词凭记忆抄录于后: “二月里来呀好风光,家呀家户户种田忙;指望着今年的收成好,多打些五谷充军粮。打鬼子的方法呀有多种,在后方生产也是一样,种瓜的得瓜呀种豆的得豆,谁种下仇恨它自己遭殃!……” 第一段唱出了农民种田为抗日的喜悦之情,以致于在文革中被批判,说是有粉饰太平之嫌。第二段就是我感触颇深的地方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按照儿时的一般理解和成人的一般用法,无非是说“一份辛勤一从收获”的意思;紧接着的“谁种下仇恨它自己遭殃!”才让人有豁然开朗、痛快淋漓的感受,不!是享受。这个“它”,不是指一个人,当然是指日本侵略者和日本政府;这也不像现在的歌词已改为“他”了,意味远远不及了。 这首歌,朴实无华,田园风光与抗日战争就是“战争与和平”的有机结合,可以说达到了相当的艺术境界。我一直喜欢,到了59岁了,还不时一个人哼哼,还到网上去搜索下载。 这首歌,我要说的是,多么有预见性啊:“谁种下仇恨它自己遭殃!”中日关系紧张,日本有很多说法,可是“谁种下仇恨它自己遭殃!”这个说法,是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就由中国人在警告,在传唱。日本鬼子当时不相信,现在应该相信了吧!如果现在还不相信,对中国还心存非份之想,恐怕将来仍然是“它自己遭殃!”。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