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亚洲周刊:中国新战略强化海权意识

(2006-08-22 16:25:46) 下一个
《亚洲周刊》最新一期江迅/解放军海军正研制新式潜艇,积极与外国军队进行联合军演,加强军官培训,同时对新兵身高形象气质都有更高要求,为出访和执行国际任务做准备,同时强化海上力量,显示中国的海权新战略正在形成。 随着国家安全空间向海洋拓展,中国的海权意识迅速觉醒,人们对国家海上力量的强化开始关注,海权新战略正在形成。 水下作战是中国正在出现的海洋战略的一个关键,近期中国在水下作战的前沿取得重大进展。五月下旬,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二零零六年度中国军事力量报告」说,「中国急需扩充军力,这种势头已经改变了地区军事平衡状态,并引发对中国未来意图的担忧」,「中国战略力量现代化的速度和规模令人吃惊」,「有迹象显示,中国的考虑范围更加广泛,或许他们在扩充军力之初就想到要应付除台湾之外的其他突发事件」,「中国官员还在讨论是否修改中国的防御原则」。美国已首次发现中国海军建造出一种新型攻击潜艇「元级潜艇」。尽管中国外交部指责美国的军事报告是「继续散布中国威胁论」,但中国海权意识的强化正成为一种新战略。 中国海军对大学生新兵要求身高符合标准,有气质、形象好,引起了境外军界的强烈关注。 指挥官须先训后提 海军近日还下达明确指令,全面推行作战部队指挥军官「先训后提,不训不提」制度,军官在晋升指挥职务前,必须经过军事院校晋升班次的任职培训。多位国防部官员和军事学者,近日在不同场合纷纷发表讲话,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严重滞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需要建设一支与其国际地位相称的军事力量,中国正从传统的陆权主义向海权主义转型,中国未来的海权战略要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 中国海军负责人五月说,海军在二零零六年招募大学生入伍时,对新兵的身高和形象气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合格者一律淘汰。男女新兵都必须五官端正,身体和心理健康,男性身高至少要一点七米,女的则要达到一点六五米。海军负责人认为,「海军是国际军种,代表国家执行出访和接待外宾的任务,必须具有军人的形象气质,身高则是要适应军事岗位的要求」。用这位负责人的话说,海军将严格执行与组织见面、与档案见面和与个人见面的「三见面」选拔程序,新兵入伍后仍须接受审查和覆查,对于「思想不坚定、形象气质差、体格不合格的学生,一律淘汰」。中国海军近年来积极扩大与各国海军的交流,曾和俄罗斯、英国、印度和法国海军举行联合演习,远洋出访,提高对新兵的要求,显然是要为中国海军建立好形象。 海军事故反思 二零零三年四月,中国海军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一艘明级潜艇上的所有艇员。二零零六年四月三日的北京《解放军报》,披露了中国潜艇部队曾经发生多起事故,某潜艇一处高压气管出现问题;某型潜艇下水后,雷达屏幕上总是出现盲点和乱码;某潜艇下潜了很长时间,但深度指示针依然显示为「零」等等。海军事故不断反映了治军问题。 专门负责研究中俄安全政策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部副教授莱尔.戈尔登斯特恩博士等人,从美国海军的视角研究认为,中国潜艇部队已经摆脱了艰难时期,正快步走向成熟。东亚沿海海上力量的平衡正在随着中国的新战略而发生改变。目前中国对第二代核潜艇进行海试,连续生产国产宋级潜艇,从俄罗斯购进八艘基洛级柴油动力潜艇,这些都印证中国水下作战的部署取得进展。水下作战是中国正在出现的海洋战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美国潜艇部队必须对中国这位潜在竞争对手有更多的了解。据美国国防与情报官员的说法,中国海军已建造一种新型攻击潜艇,而美国的情报机构事先并不知道中国在制造这样的潜艇。由于是首次发现,美国军方已将其列为元级潜艇。 军官在晋升指挥职务前,均应经过军事院校晋升班次的任职培训,未经培训的军官,不得提升进作战部队营级以上领导班子。据海军政治部披露,海军指挥军官培养将按照初级指挥员、中级指挥员、高级指挥员三个培训等级进行,完成这三个等级分别要经过初级指挥、舰艇部门指挥、单兵种战术指挥、多兵种战术指挥、合同战术指挥、战役指挥、联合战役指挥等七阶段的培训。参加逐级班次培训的官员应从后备干部中遴选,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确定调学对象时,将采取测评、考试、答辩等方式考核,优中选优,并提出毕业后使用意见,未经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不得送学。参加逐级培训学员实行全程考核、全程淘汰。 据中国国防部官员透露,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同越南人民军海军舰艇编队,于四月二十七日开始在北部湾海域举行首次联合巡逻,维护北部湾海域的秩序和稳定。这是中国海军首次与外国海军举行联合巡逻。来自海军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海权新战略正在形成。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陈舟多次参加中国国防白皮书起草,着有《现代局部战争理论研究》、《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等着作。他表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但绝不是和平理想主义。二零零六年五月初,他在一次谈话时说:「我们反对在国际事务中搞实力政策,但我们自己必须有实力。对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安全环境又非常复杂的中国而言,拥有一支与国家地位相称、同国家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至关重要。」他认为,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能力是中国军队当前最紧迫任务。 中国加强大战略研究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海军少将杨毅五月十五日在北京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发展为拥有适当的军事力量,是任何主权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发展利益的正当权利。富国不意味着称霸,强兵不等同黩武。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坚持辩证战略思维。杨毅曾于一九九五年至二零零零年担任中国驻美海军武官,回国后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他曾主持完成《中国二十一世纪国家安全利益目标和安全政策构想》、《增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等国家和军队重大课题。 杨毅认为,对中国而言,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就必须面对和解决中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两大突出矛盾:一是迅速发展的国家利益和相对落后的保卫手段之间的矛盾;二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迫切性与外部制约因素之间的矛盾。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海外利益在迅速发展,但中国的影响力尚不能满足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也还需增强主动影响和塑造重大事态进程的战略主导权。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与维护中国利益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手段相比,中国的军事力量严重滞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需要建设一支与其国际地位相称的军事力量。 二零零六年国防预算二千八百三十八亿元人民币(约三百五十五亿美元),军费比上年增加百分之十四点七。国外有人曾提出:既然选择了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为何还逐年增加国防费?杨毅认为,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并不能成为它构成威胁与否的标准,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战略意图,如何使用军事力量。中国要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协调发展,中国还必须理直气壮地占领「富国强兵」的道义高地,把中国军队建设成为与中国地位相称、与中国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不惜代价保东海权益 无实力而乞和平,则和平危;有实力去保和平,则和平存。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中国必须把军队建设成为与中国地位相称、与中国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四月二十八日在中国科学院作了《关于海洋的战略地位与中国海洋面临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关于中国与邻国特别是日本的海域争议,他表现出「不惜一切代价和牺牲」的强硬姿态,认为中国有相当水平的海上力量,在万不得已时有能力、有决心在海上跟日本对抗。 孙志辉的讲话传开,引起网友强烈反响,他们几乎众口一词,振臂支持。有网友说:「我认为这也不能算是中国政府的态度,但预示了中国政府会是什么态度。如果允许日本在春晓附近采油,那么东海上我国将全面被动,包括丧失威信,政府信誉度下降,并引发东海战略上的倒退,更有可能让人误会中间线的性质。」还有网友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海洋局的表态很及时,也很到位。不管怎么样,百姓都支持咱们的政府。海洋战略关乎中国是否成强国富民之道,不得不察。这回可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了,而是退一步万劫不复。」 北京大学出版社今春出版的三十万字《战略演讲录》(郭树勇主编)收集了多位中国一流战略学者的内部演讲文章。他们围绕着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一系列战争与战略问题,展开深入剖析。此书出版后,中国军方成批购买此书,也同样引起了外国军事部门的强烈兴趣,纷纷委托不同渠道购买。书中,上海师范大学战争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倪乐雄教授的《海权与中国的发展》一文,特别令人关注。倪乐雄认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陆权主义传统,很难适应以海洋贸易经济为基础的西方霸权主义。中国如何完成从传统的陆权主义向海权主义的转型,中国未来的海权战略如何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是倪乐雄近来经常思考的问题。他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中国社会海权意识迅速觉醒。当国家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后,国家安全的空间便向海洋拓展,人们对国家海上力量也开始关注。 海外贸易扩大是动因 倪乐雄认为,「根据历史经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最根本的动力是海外贸易。国家经济结构中,海外贸易成分不占相当大的比重,也就不存在发展强大而持久的海上力量的基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就立志:『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由于那时经济不是外向型,因而海军建设处于落后状态。最近十几年里,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海外贸易比重越来越大,『海洋生命线』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建立强大海上力量的需要变得越来越现实,而『台独』的政治因素则进一步刺激了这一需要」。 倪乐雄说,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同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发展原则并不矛盾,如同发展核武器并非为了争夺核霸权一样。如果因此而引起霸权国家恐惧,甚至受到霸权国家「先发制人」的攻击,那恰恰证明,要在这样一个世界上生存,就一定要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不能因为害怕霸权国家的猜忌,而放弃建设强大海上力量的努力。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