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BBY时事】“波斯硬汉”是怎样炼成的 (2006年4月2日星期日)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个
  ●赖斯拒绝“与软弱为伴”      据4月1日来自路透消息,正在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赖斯3月31日称,目前伊朗也面临的与以前给国际社会带来威胁的萨达姆政权同样的问题,他们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是以可接受的方式来发展核电,要么就将面临外交孤立。      赖斯在离开柏林前往英国之前,继3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伊朗核问题的主席声明后,与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外长及欧盟代表3月30日在柏林就伊朗核问题继续举行了磋商。磋商形成了两点共识,也留下了两个悬念。      共识之一:伊朗必须暂停一切铀浓缩活动是重开外交谈判的前提。中俄美和欧盟三国外长都承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伊朗必须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以逐渐消除国际社会对伊朗研制核武器的担忧。共识之二:国际社会谋求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悬念之一:柏林磋商还没有与伊朗重开外交谈判的具体方案。俄罗斯代表则明确表示,由于国际社会没有真凭实据证明伊朗在开发核武器,因此需要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开展调查,而安理会的任何决议都必须建立在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一直态度强硬的赖斯也强调美国支持一切外交努力,并表示美国还可以通过计划中围绕伊拉克问题的会谈,同伊朗就伊朗核问题直接展开对话。悬念之二:如果伊朗不暂停铀浓缩活动,国际社会该如何反应?柏林磋商没有给出答案。      我们注意到,赖斯并没有象对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决定把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报告时、那样炫耀美国赢得一次空前的“外交胜利”,这一次只是轻描淡饰这份“安理会主席声明”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进展”,甚至也没有提及是“未来战士”美利坚合众国还是“虾兵蟹将”中俄英法德获得“重要的外交进展”。      显然,喜欢“溢于言表”的美国人没有直接说明谁赢得了“重要的外交进展”,也就是在承认自己不得不无奈地接受实际上是华盛顿不得不作出妥协的“主席声明”。      赖斯宣称国际社会是“团结一致”的。其实这只是华盛顿的一相情愿而已,因为华盛顿并没有实现把自己满意的内容在主席声明中“昭示于天下”,也就是无法掌控伊朗核问题的大局。      人们看到,为了这份大约九百字(中文)第三版本的“主席声明”,中俄美英法“浴血奋战”了二十多天,英法提交的旧草案版本几乎被中俄的坚定立场打了个“稀烂”,以惊心动魄来形容中俄美英法的这场“血腥博弈”一点都不为夸张。如果说各方为这个“主席声明”的“攻城拔寨”不是经历“寸土必争”“一字必夺”的白热化争斗的话,恐怕最后也不会“移师柏林”搬出德国来“调味”了。      人们都看到了,旧草案中的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称作威胁、对国际和平安全的威胁、将对伊朗采取更严厉的惩罚措施,这几个华盛顿极为看重的也是最关键的条款、而俄罗斯一直反对的敏感措辞和要求,不得不跟着华盛顿的“妥协早餐”咽到肚子里了,而且给伊朗“缓期执行”由原来的14天延长至30天。当然,更重要的是,声明里只是要求伊朗在30天内停止其铀浓缩活动,该声明并不具有约束力,同样也没有提到如果伊朗没有遵守该声明的话,安理会将采取什么行动。      在我们看来,正是这一显示华盛顿前所未有的“软弱”,实际上把美国从它自己根本就不愿意“勇往直前”的“波斯火坑”边缘给拉了回来。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国务卿,人们应该佩服赖斯是一个非凡的坚强的女性,尤其在“世界警察”面对这个正在走向主导的多极化世界显得力不从心的时候。但是这一次,久违的“软弱”却来到了她的身边,尽管她毕生都在为拒绝“与软弱为伴”而奋斗不息。      ●“波斯硬汉”不倒的“伟哥精神”      赖斯当然不会轻易流露出自己软弱的一面,并为这份中俄美英法德“集体智慧结晶”的主席声明进行辩解,她声称国际社会是团结一致的,伊朗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孤立。      到底是伊朗在政治上被孤立还是美国在道义上被孤立呢?华盛顿心底里是一种复杂又矛盾的心态,既想赢到一份有利于自己下一步对伊朗实行制裁或军事打击的“铁拳声明”,又想屈就于一份看似是给伊朗“下台阶”实质是给自己“下台阶”的“面子声明”。而现在这份连上帝都接受的主席声明,其实就是华盛顿最渴望得到的“面子声明”,华盛顿应该默默地祈祷又一个战争恶梦终于随着“面子声明”的诞生而“寿终正寝”了。      随着安理会主席声明的出台,伊朗核问题又回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应该说伊朗又获得了一次喘息的机会,同时也是伊朗“见好就收”的大好机会。华盛顿“诚心”给伊朗一个“台阶下”、伊朗就不能给华盛顿一个“台阶下”吗?      出人意料的是,伊朗驻联合国大使贾瓦德-扎里夫在“主席声明”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表明了伊朗的强硬态度,称伊朗铀浓缩活动是“不可逆转”的。伊朗外长穆塔基3月30日也在日内瓦强调,伊朗绝不放弃其合法的核权利,并做好了应对各种可能局面的准备。      同样是3月29日当天,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总司令萨法里少将宣布,将从31日起在波斯湾海域、以霍尔木兹海峡为重点进行为期一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让部队做好击退任何“威胁”的准备,以展现伊朗军队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      我们注意到,伊朗政府及军方几乎都是在“主席声明”出来后的第一时间作出第一反应,毫无疑问,伊朗最高决策层早就料到安理会“这着棋”,而伊朗也毫无迟疑地作出强硬的反应。我们认为德黑兰绝对不是一时的鲁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继续向西方列强展示一个敢于“致于死地而后生”的波斯民族。      其实,这就是当今世界的“另类博弈”。我们一直坚持认为,伊朗的强硬首先是来自一个强硬的总统。伊朗总统内贾德绝非一介莽夫,他不仅仅是一个政客,而且还是一个智谋双全的政治家,他不是当年被国际社会完全孤立的萨达姆。      内贾德十分清楚自己手中掌握什么牌子,有中俄两个“内贤助”,有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尚方宝剑”,有石油这个核武器中的“伟哥”,有以欧元为结算货币的国际石油交易所的“现成核弹”,有以色列这个永远的“被绑架者”,所有的这一切,撑起了“波斯硬汉”不倒的“伟哥精神”。      更为重要的是,伊朗为了国家主权及民族尊严、捍卫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已经远远超越了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框架平等权利的范畴,面对强权誓不低头。西方国家的领袖们也许永远都无法理解,要试图改变内贾德的意志,恐怕比下决心按下“核按钮”还要困难。      人们不难发现,其实内贾德是一个十分善于打“外交牌”的行家里手,除了继续与俄罗斯就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恩恩爱爱”以外,还派出总统特使贾瓦德-拉里贾尼在特别的关头“突访北京”,而这两个“重头戏”,旨在让欧美无法预测中俄伊到底葫芦里埋的是什么药,这就是典型的大国“博弈艺术”。      在3月31日,伊朗外长穆塔基在声称伊朗绝不放弃其合法的核权利之同时,不忘强调不以石油作为政治武器,并将特别保证对亚洲国家的石油出口,还暗示说“在这30天内,仍有可能达成折衷协议”。这当然就是软硬齐施,继续争取国际社会尤其中国的同情和支持。      我们不排除伊朗还会打出自己手中的“中东无核化”“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由中俄监督在伊朗提炼铀浓缩”等牌子,继续以一种软中藏硬、硬中含软的“接球”方式应对安理会主席声明。确实难以令人置信,可恨的“波斯硬汉”偏偏“敬酒不喝喝罚酒”,非要“把伊朗核革命进行到底”。这是何方“神仙”的游戏规则?      ●“花心大王”华盛顿决意“情定波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伊朗核问题兜了一个大圈,又不得不“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这只“核娃娃”几乎是“保持处女之纯洁”又回到了“慈祥老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的怀抱里。      如果说这次柏林磋商真的有什么“重要的外交进展”的话,那就是美国高傲的心在颤抖。赖斯表示,美国支持一切外交努力,美国还可以通过计划中围绕伊拉克问题的会谈,同伊朗就伊朗核问题直接展开对话。赖斯还称这次柏林磋商“没有涉及对伊朗的制裁”,而这恰恰是华盛顿比“最后一步”军事行动还要关注的问题。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就是赖斯首次主动提出计划中与伊朗单独举行的讨论伊拉克问题的会谈中,将“同伊朗就伊朗核问题直接展开对话”。这可是华盛顿一直坚持伊拉克问题与伊朗核问题“分居”原则而现在却被赖斯“撮合一起”的“乱世姻缘”。      毫无疑问,华盛顿在这短短的几天内,已经从接受“中西混血”的主席声明的“那一步”,甚至在还没得到伊朗“恩准”的情况下,又主动地以“同伊朗就伊朗核问题直接展开对话” 迈出了“一大步”。难以想象,假如伊朗回绝赖斯的这一“自作多情”,恐怕“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华盛顿真的“恼羞成怒”“别无选择”非要往“波斯火坑”里跳了。      在我们看来,华盛顿“一步又一步”的比那个中国小子刘翔还要猛的“跨栏运动”,其实从3月16日伊朗主动向美国抛出“伊朗愿意与美国就伊拉克问题展开对话”的“绣球”那一刻起,“花心大王”华盛顿已经决意“情定波斯”。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3月中旬,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拉里贾尼3月16日在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说,伊朗已接受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哈基姆的提议,伊朗愿意与美国就伊拉克问题展开对话。美国国务卿赖斯3月24日首次公开表示接受伊朗提出的谈判建议,她表示“非常肯定”在“某个合适时候”美国将与伊朗谈判稳定伊拉克局势的问题。其实华盛顿迫于伊拉克事态恶化,早在2005年11月最先向德黑兰提出就伊拉克问题举行会谈,但伊朗一直没有接受这一“橄榄枝”。      尽管华盛顿认为德黑兰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首次正式呼吁与美国进行对话,此乃伊朗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其实德黑兰还是“棋高一着”。在伊朗核问题陷入僵局、伊拉克面临内战边缘的关键时刻,德黑兰打出“伊拉克牌子”,主要是向华盛顿传递几个信息:一、伊朗有能力支配伊拉克局势;二、伊朗有诚意帮助华盛顿摆脱伊拉克困境;三、伊朗有诚意处理核问题。      而其中最关键的当然是伊朗试图在利用核能方面占得先机。目前看来,华盛顿几乎是连想都没去多想了,正如赖斯在英国所说的伊朗可以按“可接受的方式来发展核电”,赖斯满足了德黑兰的这一欲望。      由此看来,我们在1月21日《“中国智慧”你在伊朗还好吗》关于“欧美最终可能不得不接受伊朗核研究的‘既成事实’”的评述,在这次赖斯的不慎“堕入情网”后就基本有一个轮廓了。      毋容置疑,伊朗握着这个一直待而不发的“伊拉克牌子”,也是伊朗现在继续强硬的一个理由:美国需要伊朗帮助其走出伊拉克泥潭。是的,美国需要欧盟需要以色列需要伊拉克需要日本需要台湾,还需要中国需要俄罗斯需要印度需要委内瑞拉,现在连自己最大的敌人“波斯硬汉”也非常清楚自己需要它。可怜的华盛顿,这不是简直都成了这些“地痞”“流氓”“无赖”的“被绑架者”了吗?      ●“多极世界”为“波斯硬汉”而喝彩      这份安理会主席声明不是“单极智慧”的结晶而是“多极智慧”的结晶,从某种意义来说,以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为一极、由1991年前苏联崩溃后开始虐待世界15年之久的“单极主义”,自这份伊朗核问题“安理会主席声明”的“呱呱落地”之日起,就已经开始被“多极主义”所排斥而不得不“靠边站”了,也就是说,这份安理会主席声明,是单极世界正在走向没落、多极世界正在走向主导的一个真正的里程碑。      不管伊朗的核计划是否屈服于美国的淫威之下、或者伊朗最后是否会被美国的战争机器所辗碎,伊朗都是这个旧的单极世界的“掘墓人”同时也是新的多极世界的“吹鼓手”。多极世界的真正开始,不仅有利于中俄欧在国际事务中赢得更多的发言权,而且更有利于世界秩序真正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意义非同凡响——“多极世界”应该为“波斯硬汉”而喝彩。      我们在3月9日《伊朗“风景这边独好”》中就对一个事态产生了疑问,美国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3月6日称,如果伊朗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美国将让欧洲和其它国家加入对伊朗的贸易和金融制裁措施的联盟来。也就是说,如伊朗核问题在安理会得不到美国希望得到的解决方式,美国有可能绕过安理会,与一些国家联手制裁伊朗。      华盛顿为什么要提出“另立联盟”呢?这个问题在3月29日“安理会主席声明”中得到了最终的答案,欧美联盟正在加剧分化,真正的多极世界正在来临。      在我们看来,即使华盛顿“东凑西拼”搞出了一个新的联盟,这些国家也绝对不是完整的欧盟国家,尤其英法德“三驾马车”不会全部参与其中。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份安理会主席声明出台之前后,不管是中俄还是法德,都在继续坚持以外交方式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尽管欧盟不排除采取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可能性,但反对诉诸武力。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军事行动。我们从开始——我们,欧洲人——就说过,我们希望找到逐渐的、递进的、有回转余地的手段。”      好一句“我们从开始——我们,欧洲人——就说过”!显然,这句话是说给华盛顿听的。在这次安理会主席声明最后定稿之前,中俄一方以俄罗斯“王婆卖瓜”,美英法一方以英国“自卖自夸”,法国人最后竟然发起“宫廷政变”成了“仲裁者”,那么到底谁占了上风就不言而喻。      是谁说服了华盛顿最后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主席声明呢?绝对不是“笑里藏刀”的中俄两国,而是已经“当家作主”的“我们——欧洲人”英法德“三驾马车”。      而这个“新的一极”,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美国不会贸然对伊朗动武极有说服力的一个理由:也许曾经“众志成城”的美国在伊拉克最终尚可“光荣引退”,那么未来“孤身寡人”的美国在伊朗恐怕是“光荣”难以“引退”。      其实,这份主席声明并不是给伊朗“捆绑”而是为华盛顿“松绑”来的。这个世界还有谁怀疑吗?如果白宫真的认为武力打击能够彻底铲除伊朗核研究而且结果有利于美国的话,堂堂的“惟我独尊”的华盛顿根本用不着找什么“主席声明”诸类的无关痛痒的借口。从目前中东局势和东亚局势正朝着不利于美国战略利益而不断恶化、美国全球战略因为中国的迅速崛起俄罗斯的元气恢复而急需重新调整的今天,华盛顿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给自己再掘一个坟墓,尤其是象伊朗那样的“波斯火坑”。      正是洞悉欧美联盟出现了裂痕和分化、多极世界为主导时代的真正来临,知彼知已的“波斯硬汉”继续坚持理性的强硬,也是符合“游戏规则”的。      ●“东方雄狮”运筹帷幄谈笑间      不可否认,中国自从“入主”伊朗核问题的谈判后,鲜见北京有惊天之语或动地之举,有人因此怀疑北京是否是在“滥竽充数”或“背弃伊朗”,所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软实力”是否在伊朗“无用武之地”或“威风扫地”。其实不然,中国几千年固有的“中庸之道”依然根深蒂固地左右着中国人的思维及行为,况且伊朗核问题在中国参与的国际事务中是目前最“抢眼”的一次。一个还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一些国人也总以“弱国无外交”聊以自慰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能够做到目前这个“情分”已经足以让敌对各方“刮目相看”的了。      也许有人认为中国根本谈不上是伊朗“最后的杀手锏”,但人们都看到了,正是北京手头上掐着“否决权”这一“杀手锏”,才致使“美国版”的安理会主席声明迟迟未能出台,那么这不是“杀手锏”又是什么?至于说是不是“最后的”,那就要看北京最终想得到什么利益,是想阻止美国对伊朗实行制裁还是想阻止美国对伊朗动武为止。只要北京达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那么北京的这个“杀手锏”也就算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安理会里,北京首先得到了一份“非美国版”的主席声明,让华盛顿没有充足的对伊朗制裁或动武的“法理”依据。其次,鉴于当前华盛顿与陈水扁在台海“串通一气”、与日本在东海“狼狈为奸”的可恶行经,北京有可能不得不走“非道德”地把华盛顿逼向“波斯火坑”的“卑鄙之路”,“坐享渔利”何乐而不为?      在我们看来,伊朗核问题依然存在着再次“易手”安理会的危险性,北京善于利用自己手中的这个“否决权”,就是伊朗的“最后的杀手锏”。      由于本次“主席声明”不实行投票制,所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那一“否决票”没有“高潮迭起”。从结果来看,实际上正是中国与俄罗斯的联袂主演,才有了这份似乎谁都没占到上风的“主席声明”,有就是说,如果按投票方式进行的话,中国实际上就是投了“否决票”,因为这份“主席声明”,并不是“欧美纯种版”,而是“中西混血版”。      我们在1月13日《让中国的“软实力”在伊朗说话》中毫不讳言地指出:“在伊朗核问题上,北京并没有什么可‘拿得出手’的,就‘剩下’了那么一个‘软实力’,只是在关键时候朋友和敌手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它。”      中国连关系到自己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台湾问题都掂量了50 多年了,那么“波斯之游”远隔千里之外,即使有这个“贼心”也根本没那个“贼力”,所以北京只能把自己“储蓄”了五千年的那么一点“中国智慧”和新中国“寒酸”了57年的那么一滴“中国软实力”,拿出来奉献给“波斯老兄”了。      令人振奋的是,尽管没有象美国那样拥有足以毁灭地球的核子武器和狂扫世界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软实力”,在连自己的一些国人都嗤之以鼻的时候,并没有给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丢脸,在谈笑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我们在1月21日《“中国智慧”你在伊朗还好吗》中指出:中国介入和作用的程度,决定在于伊朗的“底线”到底是什么。也在2月17日《伊朗的黎明静悄悄》中评述:事至今日,华盛顿不管是接受伊朗核现实,还是对伊朗实施制裁或军事打击的任何一个选项,都摆脱不了自己最终成为“最大受害者”的结局。所以北京“中东新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把华盛顿逼至死角,打不是上策,不打也不是滋味,让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骑虎难下,永远被“钉死”在中东的泥潭里。      耐人寻味的是,出席这次柏林磋商的中国副外长戴秉国在发言中指出,伊朗核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毅力、时间和智慧,而且只能用和平方式加以解决,因为中东已经很乱,不能再乱上加乱了。      其中的“中东已经很乱,不能再乱上加乱了”,这可是北京在伊朗核问题的“外交辞令”中,最有分量的一句话了。这句话纯粹就是“奉告”华盛顿:美国在伊拉克已经被“捆绑”住了,难道还要到伊朗去“自我捆绑”吗?别到最后偷摸“两伊之鸡”不成,反而还蚀掉“日台之米”。      其实,只要明白伊朗核问题实际上就是中美之间的一场角力,那么就会清楚北京应该在其中发挥何等作用了。我们还是那个观点,任何给华盛顿的松绑就是给自己带来负担,任何对敌人的怜悯就是给自己引来灾难。      话说回来,“波斯硬汉”有许多粗糙而实用的“强硬外交”方式是“克隆”自东方古国,只是东方古国自己热衷于西方的“盗版术”,却遗忘了如何铸造自己先辈“四大发明”的“现代版”。      ●“北极熊”风采依然      在为这么一份“主席声明”鏖战中,人们总是看到俄罗斯在前面“冲锋陷阵”,背后这个“诸葛中国”却鲜有“狰狞”,而美英法方面也总是大英帝国在前面“张牙舞爪”。毫无疑问,这两大阵营或者说三大阵营都在有意保留自己的实力或“最后的杀手锏”。      无可争辩,正是俄罗斯端正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并渐渐地进入佳境,坚决地要求删除声明草案中不利于伊朗(其实是不利于中俄)方面的关键内容,对“欧美版”主席声明进行了强力阻击,人们似乎又看到当年“前苏联超级大国”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风采。      作为伊朗传统的老盟友,俄罗斯依然是伊朗核问题的最佳主角。尽管表面上伊朗看不惯俄罗斯的某些做法,但正是俄罗斯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才让伊朗创造了“马拉松式核奇迹”,当然,俄罗斯同样也为自己重新铸造“北极熊”大国形象借了“波斯硬汉”之光。      我们还注意到,在安理会主席声明出台之前,俄伊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谈判又悄无声息了,而伊朗外长穆塔基3月30日正式建议在伊朗境内设立一个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担保下、由愿意发展民用核能的国家共同管理的地区性核燃料中心。      难道俄伊之间又产生龃龉?在我们看来,这还是中俄伊“下一出戏”的一个序曲。没有中俄在安理会的的压阵,德黑兰在自己境内的任何铀浓缩活动都将难以付诸实施,但如果俄罗斯支持德黑兰在伊朗境内提炼铀浓缩,那么俄罗斯试图控制伊朗核项目及核原料以获取最大利益的“如意算盘”就会变成泡影。      看来又将是一场“马拉松”角逐,国际原子能机构能否顶得住华盛顿的压力,也在考验伊朗这30天的“抗震能力”。但如果伊朗熬到6月份上合组织为其“加冕转正”以后,也许“东方联盟”与“西方联盟”的对等谈判就有更大的筹码了。      不言而喻,中俄既要表现出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的责任和权威,又要“假公济私”地维护“波斯老兄”的“灰色核利益”,这样的角色好当吗?      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游戏还得继续玩下去。人们看到,正是“北极熊”的风采依然和“东方雄狮”的运筹帷幄,给“为了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波斯硬汉”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