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环球时报:中俄关系堪称大国关系典范 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个
 ●世界新形势呼唤大国建立新型关系,以国家利益为起点,以竞争与合作为过程,以双赢为结果   ●中俄以互信为基础排除干扰,虽有时出现某种利益上的矛盾,但并没有造成国家关系的扭曲   冷战结束后,世界新形势呼唤大国建立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包括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起点是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同 时尊重对方的国家利益,两者缺一不可。过程是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妥协并存,竞争要守规矩,合作要诚信,摩擦不要导致对抗,妥协要适度。结果是双赢、共赢,而不是任何单方面获益。当前的中俄关系正是这一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中俄新型关系的表现特征   中俄关系之所以称作“新型”,其一是在坚实基础上奠定关系。中俄两国都在致力于国家振兴,一定意义上皆属转型国家,改革的着眼点都是以扩大同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方向,力求提高经济效益和科技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作为近邻,两国相互理解、同情和支持,都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两国关系的基础,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决心成为平等互信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都尊重各自的道路选择,不让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其二,在互补基础上增强合作。两国的互补性主要指经济互补,或曰优势互补。这取决于两国领导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两国具备的优越物质条件。两国在经济上各具优势,有42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市场非常广阔,合作潜力巨大。   其三,在共识基础上应对世界。两国对于国际形势的看法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所采取的对策,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这涉及对时代特征、世界格局、地区热点的认识,在对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提出新安全观、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的主张,等等。   其四,在互信基础上排除干扰。中俄关系得以保持稳定,重在政治上互信。“中国威胁论”目前在俄罗斯还有一定市场,例如传言俄远东地区现有150万中国人,“不久中国将吃掉俄国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俄《劳动报》今年初发表文章澄清事实称,那个地区仅有3.5万中国人,加上临时居留人员,总共不超过20万。还说,如果没有中国人,这一地区很难振兴。中国方面也有对俄罗斯的信任问题。前两年,俄方决定改变铺设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的计划,这引起不少人的疑虑和不安,也有人对俄罗斯在设备、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抱怀疑态度。值得庆幸的是,双方领导人顾全大局,不断采取措施,防止和避免了种种消极因素对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干扰。   为何堪为大国关系之典范   中俄关系的特色在于:不结盟而又战略协作;关系密切而不存在依附性;维护各自尊严和利益而无颠覆对方之心;根据是非曲直处理国际事务而不搞双重标准;重视与超级大国美国发展关系而又反对单边主义;有利益分歧却能协商解决;推进世界多极化而又不谋求霸权。正如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所称,俄中关系走上一条稳定、强势的发展道路,已经摸索出一个相互关系的最佳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地考虑到我们两国的国家利益,并且依照“永远友好、永不为敌”的公式,满怀信心地展望两国关系的未来,堪为“典范”。   大国关系形形色色,类型各异,大国间有结盟关系,也有非结盟的密切关系,但“结盟”、“密切”都不等于“典范”。例如,美英关系、日美关系非常紧密,它们在亚欧大陆东西两头相互借重,英日在全球战略上对美国亦步亦趋,这实属主从关系,与“典范”相差甚远。再比如,俄德、俄法关系看似和睦,但在北约东扩、科索沃战争问题上存有分歧,德法在人权问题、车臣问题的政策有损俄利益,又对普京推行“可控民主”政策颇有微词,双方关系不太稳定。中欧关系较好,但欧盟却在对华贸易和军售方面设置障碍,要解决尚待时日。有人说德法共同托起欧盟,关系再好不过,其实两者存在对欧盟的主导权之争,法国舆论界更是发出“欧洲不能按德国的笛子跳舞”的声音。至于美俄关系,虽不像美苏那样剑拔弩张,但两者时冷时暖,反复无常。   中俄战略协作的一些经验   时代潮流、国家利益和人民意志,将中俄关系引向了坦途。两国较好地做到了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补,文化上互通,处理重大国际事务方面互动,遇到复杂问题时互商,遭受意外困难情况下互助,从而达到利益上互赢、双赢。两国之间有时也难免出现某种利益上的矛盾或差异,但这并没有造成国家关系的扭曲,更没有恶化,相反,经过双方认真对待、平等磋商、及时磨合,两国关系始终朝着共同追求的目标不断攀升。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广泛,就双边关系来说,两国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各个领域的长期合作,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和其他领域;合作形式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两国领导人本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对人类未来的历史责任感,将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调与合作。   中俄关系为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一,两国须有明确的长远发展方向,着眼于更长时段,而非权宜之计。其二,两国须有坚实的政治基础,这就是通过联合声明和各项文件,彼此承诺在相互关系中严格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信任、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这不仅符合两国民众的利益和愿望,而且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其三,两国须有有效的机制保证,这就是两国元首、总理、外长建立了定期会晤制度;同时,中俄之间还成立了民间组织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从而加深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社会基础。   (作者是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