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一 06年03月20日 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个
美《国家安全战 》重提“先发制人”、矛头直指向朗 (综合报 ) 作为2002年9月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的升级版,报吉最引人关注的地方莫过于美对当前安全形势判断、全球反恐斗争的评估、未来安全战略的支柱以及美与其他大国的合作等。其中,重申“先发制人”战略、视伊朗为最大威胁、将中俄视为“不确定”因素以及在全球继续“推广民主、 自由和人权”的表述都是重点。   报告前言开门见山地称,“美正处于战争时期”。这决定了整个国家安全战略与美正进行的反恐斗争密切相关,保护美本土和民众安全成为核心。布什坦言,美将持续对恐怖主义网络的打击,使敌人受到削弱,“但他们开没有披打败。”   为了赢得反恐斗争胜利,美将对恐怖主义和“敌对国家”采取“先发制人”战略。报告称,潜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的后果十分严重,美将“根据长期以来的自卫原则,不排除在袭击发生前动用武力”。不过,报告也提到外交途径是美遏制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优先选择。 报告罗列了伊朗三大“罪行”:支持恐怖主义、威胁以色列和阻挠伊拉克的民主钵程,因而把伊朗列为“对美威胁最大的国家”。这与国务卿赖斯不久前的讲话如出一辙。 报告关于中国部分的表述集中在第八章一一一“与其他全球主要权力中心合作的日程”。在谈到东亚地区的主要强权时,报告对中国的论述篇幅远远超过了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报告称,中国代表了亚洲经济的巨大成功,但“中国的转型过程仍未完成”。报告采用去年9月美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关于美中关系的论述,即希望中国更多地承担国际秩序“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并敦佑“中国继续深化政治经济改革,提高军事预算的透明度”。   报告突出了与盟友的合作,更多地强调了要用多边渠道,采取集体行动打击恐怖主义。与前一份报告不同之处还有,这份报告大谈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 “出于地缘优势和实力,俄罗斯不仅对欧洲和它的邻国,也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如大中东地区、中亚和南亚,以及东亚地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报告公开批评俄罗斯在人权和民主方面“倒退”。在结论部分,报告强调美国的安全与繁荣离不开其他国家,美国必须发挥表率作用。   这份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增加了一些多边主义的色 。这也是布什政府对伊拉克之战教训的总结。      报告再次显示出美对中俄的复杂心态,既在反恐、朝核和伊核等问题上需要借重中俄,又对两国的未来走向有很大戒心.最近,赖斯在访问澳大利亚前后称中国可能成为亚洲的“消极因素”,并呼吁中国增加军事透明度,而美国国会指责俄罗斯人权恶化的芦音不绝于耳,都印证了这份《国家安全战略》的用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研究人员陈文鑫指出,赖斯年初演讲时提出“另型外交”,其核心是通过外交体制、外交态势和外交人员职能与素质转型,以外交力量推动其他国家“向民主转型”。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调整。首先,报告主题从对付美国所谓的“流氓国家”转为“推厂民主”。其次,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手段更加多元化。报告虽重申“先发制人”,但强调“结束暴政和推进有效民主”必须运用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及其他一切手段,更强调“软实力”的运用,认为“采取行动不一定需要武力”。这份报告“反映了赖斯去年接任国务卿以来,美外交政策的起的变化”,几乎能称得上是“赖斯主义”。   【时事点评】对这篇报道的“标题”、即:美《国家安全战略》重提“先发制人”、予头直指伊朗,时事评论员是“深以为然”。 ●这是份“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的“安全报吉”   众所周知,所僧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升级周期”是“四年”,这就是说,这份“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的“安全报告”,实际上是一份白宫“掌门人”手下的“参谋班子”对“过去的四年的玫策执行情况”进行“回忆”、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对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给出“预期”、由此形成一个“升级版本”。   我们知道,这是布什自他执掌美国白宫以来发表的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第一份是02年9月发表的)。在我们看来,布什的谋士们在撰写“06版”报告的国际背景、与“02版”推出时有了太大的不同,显然,东方评论员认为,所有的这些“不同 ”中,都与“先发制人”这四个字息息相关。   因此,着眼于未来,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由“02版本”升级到“06版本”之后,人们当然有浓厚的兴趣去评估这份“升级版本”,而在评估的程序上,我们首先做的第一步就是确认认美国,人“对过去四年的回忆部分”“客观程度”如何,之后,也就很容易去判定它对未来“四年‘给出“预期”的“主观程度”如何了!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那种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回忆”、才值得我们去认真看待;也只有建立这一种“客观回忆”基础上的“预期”、才能 这份“报告”打上“重要与否”的标识。 ●推出“06版”报告的国际背景、与“02版”时有了“太大的不同”   然而,就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那样,“06版”与“02版”相比,有两个地方“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一是整个报告散发着一种“自相矛盾”的信息:   首先,我们在“06版”再次看到华盛顿决策层“准备先发制人”的章节、且在内容上与“02版”中的相关章节毫无二致;   其次,在“06版报告”中、我们也看到了所谓的美国要与盟友进行合作,准备要用”多边渠道”,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去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武器扩散,并在全球推动所谓的民主。 ●布什似乎“有心”再请“盟友”坐不来“喝茶”   非常清楚,这就是说,与“拍板” “02版”一把掀开“盟友”、 “老子就是要”强行攻打伊拉克“大为迥异”的是,华盛顿的决策层在“寻思” “06版”的“条条款款”的时候,似乎“有心”再请“盟友”坐不来“喝条”。 ●美国新保守势力仍然“死抱”着“先发制人”这条、令其痛苦异常的“教训”不放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上面两点”却充满了“自相矛盾”之处:在这里,我们只想着重地讨论两点:   第一,就字面来看,布什是一边强调“先发制人”,一边也破天荒地大谈“集体行动”。这就是说, “如果”这份“报告”所言不虚的话,就意味着白宫的“现任掌门”准备放弃“自由的单边主义”、重拾“前任掌门”的“集体主义”,当然是“美国领导下”的集体主义。 ●最能体现这种“美国领导下”“集体王义”精神的一幕   我们知道,最皑体现这种“美国领导下”“集体主义”精神的、莫过于克林顿时代的美国、领导北约打下科索沃、肢解南联盟的那一幕。然而,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当时的克林顿 、之所以在欧盟“苦苦哀求自己出兵”数年之后、在明知“将有助于”欧盟整合、并“有助于帮助”打通欧洲自地中海通往中东之战略通道的情况下、克林顿却仍然满足了欧盟的渴望、下令轰炸南联盟。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克林顿政府之所以在“磨蹭数年之后”、于欧元启动几个月之后、才率领北约肢解南联盟、其战略意图除了意在“打垮刚刚启动欧元”之外,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在“着眼于欧亚大陆”的长远布局、也是“着眼于中东”的长远布局。 ●在欧洲方向,克林顿倾向于将“已经有了强烈离入力”的欧盟“死死地拴在”自己的裤腰带上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尽管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在目标上与布什政府全无二致、但是在手法上却有本质的区别。在我们看来,简单地讲,在欧洲方向,克林顿政府的战略更倾向于将“已经有了强烈离心力”的欧 “死死地拴在”自己的裤腰带上。 ●克林顿考虑用来“拴住”欧盟的办法之一   显然,根据我化的观察,克林顿考虑用来“拴住”欧盟的办法之一,就是一边借北约之手、 “为美国自己”清除掉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根据地(南联盟)、同时也“替欧洲”拔掉俄罗斯在欧洲的这块“飞地”,同时,“有意放缓”欧盟在解决南联盟之余、“地理上统一”欧洲之后、 “必然最为着急”的北约东扩进程。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克林顿政府延缓北约东扩速度的主要意图,在于放缓欧盟“准备随之东扩”的进程。从而将欧洲在安全上对俄罗斯的担心、转换成欧洲对华盛顿在中东、东欧方向巩固势力的支持。这样一来,华盛顷不仅可以将“军事上无能”的欧 牢牢地拴在自己的全球战略上. 是可以以“美国领导下的集体主义”去经略中东、渗透中亚. ●美国民主党政府似乎对自己非常自信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克林顿的中东、东亚、欧洲政策可以看出,美国民主党政府似乎对自己非常自信,自信只需按“克林顿主义”行事、在中东方问,一个在幸事上几乎没有资源可用、就连眼前的南联“都没有能力单独解决”的欧盟、在俄罗斯对欧盟的威胁仍然没有解除之前、在板度依赖中东的石油的现实需求下、必然会“在自己的领导之下”、以“集体主义”的名义、去“共同解决中东问题”。   显然,从美国 领北约肢南联盟的“实际行动”中,在“克林顿主义”的上述设想中, “这种集体主义”不仅闪烁着“美国领导下”的“光芒”、还一 成了华盛顿借以实现其重大战略目标的工具。 ●布什上台后,所实行的一整套政策刚好与克林的由相反   不难看出,布十上台后,所实行的一整套政策刚好与克林顿的相反。其先取中东、中亚的战略、一面将“大西洋友谊”撕裂、另一面也将美国与俄罗斯,中国的矛盾同时激化。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在捅了伊拉克这个马蜂窝并遭遇“中欧俄”的“消极反对”、开陷入伊拉克泥潭之后,华盛顿为了防止有强大战略资源的“中俄”珍机扩张影响。开始从中亚、东亚丙个方向分别对俄罗斯、中国施加战略压力。 ●克林顿“有意缓办”的北约东扩也被布什“提速’   在我们看来,特别是在俄罗斯方向,为了压缩俄罗斯与欧洲间的战略合作空间、布什政府急于在东欧的波兰、罗马尼亚、甚至乌克兰一线构筑防线,试图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能源管道掌握在美国的手中。   如此一来,克林顿“有意缓办”的北约东扩也被布什“提速”了,这虽然让俄罗斯感受到了威胁、并受到了压力、但是,也同时让欧盟“最想得到的”欧盟东扩也大大加快了速度。 ●美国本来可以大加利用的“俄欧”矛盾、反而“有了极大的缓和”   如此一来,美国本来可以大加利用的、因俄罗斯只去南联盟这块巴尔干飞地而一度激化的“欧俄”在地缘安全上的矛肩,在欧盟已经扩展到俄罗斯边界、并开始对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科国产生经济影响之后,反而“有了极大的缓和”。   东方评论员认为,这个道理很简单,欧盟如果继续扩大的话,那么、其“唯一的结果”就是将俄罗斯也扩大进去。对此,已经失去了所有缓冲区的俄罗斯不仅“变得没有意见”、反而开始积极争取!倒是欧盟还不愿意这样做 ! ●用“否极泰来‘这个词来形容这个时候的“欧俄”关系、是再形象不过的了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欧俄”开同警惕华盛顿的心理支配下、在“欧俄”经济的“高度互补”之中,在欧盟“几乎己经最大限度的”扩展之后,用“否极泰来”这个词来形容这个时候的“欧俄”关系、是再形象不过的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罗斯与西欧之间,开始辅设一条能源管道、意在绕开乌克兰、波兰等美国势力相对庞大的国家。我们知道,俄罗斯目前的石油与天然气供应占了全欧石油与天然气消费的四成多,欧洲与俄罗斯也 意利用这一优势惩罚“亲美”的波罗的海国家与乌克兰。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具体的方式就是绕过这些固家,在波罗的海海底铺设一个直达俄罗斯在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客户一一德国的天然气道、并有可能延伸到英国,使波兰与乌克兰等国家得不到俄欧能源交易的任何“中介交易费”。 ●在近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单边主义者”也才会突然想到“多边主义”的好处   真实的情况就 ,随着“俄欧”防范华盛顿、且弓意加强战略合作意向的极大增强,其结果就是:欧洲与俄罗斯都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来与华盛顿在中东、中亚角力了。   有意思的是,在“欧俄”都可以腾出更多的战略资源角力中东、中亚的时候,华盛顿因在伊拉克的不顺,反而被捆住了手脚。现在又遭遇冲击力最强的伊核危机,可以说克林顿时代打下来的战略优势己经“所剩无几”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正是在这种近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单边主久者”也才会突然想到“多边主义”的好处。 ●华盛顿想实行“美国领导”之下的“集体行动”当然有机会,但那是从前   事实上,如果您是《东方时事解读》长期读者,那么,有一点应该是有印象的,即:我们一直在期盼着华盛顿在“中欧俄”的阻击下最终会将许多中东问题交出来,放在一个诸如“伊核六方会谈”“多边框”内进行集体处理.   因此,面对“06版”突然回归“集体主义”,打眼一看,这似乎是个“好事”。然而,我们却注意到,华盛顿决策层在“新报告”中、却为这种所 的“集体行动”、给出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定义”,为这种所谓的“多边渠道”“前置”了一个毫不含糊的“定语”,那就是:“美国领导”之下的“集体行动”。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以布什为代表的美国新保守抖力想实行“美国领导”之下的“ 体行动”当然有机会,但那是从前,确切地讲是“三年之前”,我们也认为,作为一种可能,那时的美国、的确有条件将欧盟捆在自己自上、在中东、甚至是中亚搞什么“美国领导的集体主义”。 ●要想让欧盟“一起喝茶”还得满足两个条件   然而,在伊拉己战争“三周年”之际,在美国已经无力全面控制伊拉克、且伊拉克有可能爆发全面内战、地球人都在看布什奉行单边主义笑话的时候,布什这才想起通过这份“06版安全报告”向欧洲的盟友发出“共同喝条”的请帖,欧盟又会怎么看呢?   显然,在东方乎论员看来,站在欧盟的立场上看,“共同喝茶”本身就是欧洲想要的,但是,要想让欧盟“一起喝茶”还得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 “共同喝茶”时的话题不能局限在美国“极需帮助”的伊拉克问题、还应该包括美国想通过解决伊拉克问题、再顺手解决的伊核问题,特别是应反包括欧洲人很想解决、以在中东抖立欧盟威信的巴以和平问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   第二,如果已经是一筹莫展的华盛顿、在聊上述中东问题时、还想以老大自居、让所谓的“盟友”在“喝点儿什么”之前,还得来个“仪式”、首先 认华盛顿“领导权”的话,恐怕就 “免谈”。   显然,我们的看法是,三年间的风风雨雨,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甚至是中国、俄罗斯、 应该明白这一点,那就是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不论是“中欧俄美”、还是中东局势、国际形势、都不可能简简单单地就回到从 。我们认为,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可惜的是,在“06版”的美国安全报告中,我们看不到这种态度,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份报告的“可读性”还行,因为布什“想回到从前”;但是“可行性太差”,因为布什认为他能“回到从前”! ●除非是欧洲人 大脑进水,否则......   因此,我们认为,除非是欧洲人的大脑进水,否则,通过“反对美国主导中东事务”已经挣到“共同喝茶”资格的欧洲人、怎么可能自毁原则、又回过头去 认华盛顿的“领导权”呢?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