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俄中利益相同 举世罕见 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个
来源: 俄罗斯新闻社
超级军事了望(2006-3-21 10:45:10)消息:
俄新社政治观察家 德米特里·科瑟列夫
专家在讨论两国关系时,总会先从矛盾谈起,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俄中关系是个例外,就连最具怀疑精神的学者也承认,莫斯科与北京之间不存在什么大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两国的基本利益不会发生冲突,最多是就个别问题产生分歧或是误解。但这一切都是可以解决的。
不妨看看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的基本利益是什么,毕竟俄中两国在该地区的互动最为积极。
去年岁末,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亚太地区三足鼎立》的文章。“三足”并非国家,而是俄罗斯在该地区要达到的目标,即安全、稳定与发展。拉夫罗夫指出,惟有该地区所有国家及百姓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三大目标。我想,中国领导人也会毫不犹豫地赞同这一提法。这不仅是俄罗斯、中国,也是全球追求的目标。
莫斯科与北京的区别仅仅在于,整个中国都处于亚太地区,是该地区的关键力量,而俄罗斯只有3/4的领土位于亚洲,而且其亚洲部分的发展比欧洲部分要滞后。然而,俄罗斯最具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正是集中在东部。从长远看来,这将促进俄中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能源支撑,而俄罗斯需要资金和动力来发展东部经济。就短期而言,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技术难题,因为需要解决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的投资问题,处理兴建新工业区、生产基地的事宜。俄罗斯及其邻国刚刚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莫斯科与北京深知,双边关系的发展,不能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脱节。这意味着我们也要考虑到美国、日本、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等的利益。而莫斯科与北京也要彼此尊重。综合上述一切,我们得到了形成国际秩序的部分蓝图,其基础是承认一切国家拥有的合法权益、相互理解及尊重。
莫斯科与北京关系的互动体现在它们参与亚太经合组织论坛上。亚太地区各国形形色色的经济利益在那里纵横交织。同时,这也体现在俄罗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伙伴关系上。
但它最鲜明的体现当属俄中联合打造的项目,即上海合作组织。今年6月15日,该组织将迎来5周岁生日。它的覆盖区域是国际政治的新重点——中亚地区。历史性的使命降临在俄罗斯与中国肩上:不仅要维护该地区安全,同样要推动其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当然,这一发展完全符合我们两国的利益。
上海合作组织是该地区一切有志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国家的联合,它同样为莫斯科和北京发展与其他伙伴国的更为成熟的关系开辟了道路,这些伙伴国指的是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即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蒙古,它们与中俄两国拥有共同利益。
我们两国加强与另一个伟大邻邦印度之间的联系,则是未来发出的召唤。众所周知,三国开展三方对话的努力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我们认为,对话的核心问题是三国应该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与此同时,按拉夫罗夫的话说,三边关系发展过程中,我们更明显地体会到,所谓的固定同盟已随着冷战的消失而逐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多形式的利益同盟以及不断变化的外交政策。
俄中两国在邻近地区的互动,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双边关系,它为我们通往新的未涉足地区架起了桥梁。这早已不是上世纪90年代了,那时,两国关系中重要的只是双边问题。
从理论上说,两国关系即使发生分歧,也将是此前未曾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分歧将不是双边关系,而是我们两国在第三国或是其他地区的互动。比如,俄罗斯和中国公司可能在南亚、东南亚、中亚、非洲甚至是拉美国家展开竞争。
生意场上的竞争是常事,它将一直存在。重要的是应当预先建立两国企业家的交流机制,使他们在竞争的同时,也能开展合作,了解对方实力,找到互补之处,在适宜的地点、以适宜的方式开展合作。
如果俄中之间的各个委员会,尤其是实业界人士加盟的委员会能够就此展开工作,我们之间的商业竞争就不会演变为贸易战。此外,还要让俄罗斯大公司负责人体会到中国实业界对其的尊重、提高自身知名度,这也相当关键。政治家要加深了解,实业界也不例外。
两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可能导致生态问题的出现。工业化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有时会跨越国界。莫斯科对不久前松花江污染的解决表示满意。这为未来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范例。双方都应意识到,此类问题以后还将发生,它可能比某些政治问题还要重要得多。
外交人士指出,近年来,莫斯科与北京建立了“一整套必要的谈判机制和双边关系发展的条约基础”。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新问题,双方都知道在何时何地、依据哪份条约或是协议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既然已有先例,今后也将照此程序处理。
我认为,这才体现了被共同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两个邻国之间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