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日关系:旧恨难解,再添新仇 和解遥遥无期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个
环球时报 2006.3.10 日外相答询一再称台湾为国家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九日于参院预算委员会中,针对台日关系答询时,对台湾给予高度评价。麻生发言时一度以「国家」称呼台湾,不过随即意识到日本政府所主张的「一个中国」立场,于是连忙改口说:「应该称其为『地区』才是。」 日本媒体报导,麻生在接受自民党议员冈田直树质询时,这么形容台湾:「台湾的民主发展已相当成熟,自由民主经济也已深植于经济层面,同时也是个法治『国家』。」他还表示:「就各层面而言,台湾可说是与日本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 连续两次称台湾为「国家」的麻生,似乎意识到本身发言与日本官方立场相左,于是又尴尬地补充:「当然,日本政府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我的谈话是建立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只是自然而然地就会冒出『国家』这种辞汇来…。」 针对台日的关系,麻生太郎九日在参院中表示:「台日应该在上述前提下,维持两国关系。在这边说『两国』,可能又有问题了。总之,日本应该认真处理台日关系」。 「含沙射影」日中贡上 中国时报报道说,麻生外相一向对台湾很友善,二月四日在福冈的演讲中也曾提到,台湾是教育水准很高的「国家」,而遭到日本媒体和中国政府的追究,从这次再度顺口说溜嘴看来,麻生可能随时会不经意地脱口而出「台湾是国家」的真心话。 中国外长李肇星日前在记者会中「含沙射影」指责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傻事、不合道德的事」,日本外相昨天强力反驳,日本外务省亦向中国提出官方抗议,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中回应说,李肇星的言论并非其个人观点,而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正义呼声。 秦刚九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强调,李肇星的言论,并非其个人观点,而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正义呼声,也反映国际社会的看法。希望日方正确对待历史,承认侵华史实,客观看待李肇星讲话。 强调侵华史实中国态度强硬 此外,秦刚也对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称呼台湾为「国家」,痛斥麻生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表示非常震惊及强烈抗议。 秦刚表示,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曾表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的一部份」,并且「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立场」,还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秦刚强调,台湾问题将如同历史问题一样,是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中方希望日方严格遵守中日关于台湾问题的约定。 同时,中国与日本有关东海油气开发的争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天也强调,中国决不接受日本提出以东海中线,作为划界的建议。 秦刚向日本传达了一个重要讯息 俞雨霖特稿指出,秦刚的说法无疑向日本传达了一个重要讯息,在中日的历史问题上,中国不会示弱,如果中国政治人物示弱,十三亿中国人民也不会示弱。去年四月,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引发的大陆重要城市大规模的反日示威,可以证明。 现阶段,中国对于日本的态度基本上还算理性,主要原因不是中国领导人已忘掉了中日之间的「历史仇恨」,任何人只要在北京的书店里拿起一本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书,就可以很强烈的感受中国人的「反日情结」。其实,对中国来说,日本领导人不参拜靖国神社,只是中日之间和解的第一步,真正的核心还在于日本领导人能否公开承认侵略中国的历史错误并致歉。 官方在反日语言上「点到为止」 近年来,中国领导层之所以严格节制大陆可能涌现的反日浪潮,甚至官方在反日语言上也「点到为止」,并非中国示弱,而是中国当前的政策对外是以「和平发展」为主轴,对内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不愿见到外交冲突影响国内政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就曾强调,对于日本出现错误、甚至对华敌对现象,要进行坚决斗争,但要通过斗争,而非采取其他诉诸武力的办法。中国要发展,还要扩大对外开放,包括同日本合作,一旦双方发生冲突,对两国都无利。 短期来看,中日之间的历史旧恨一时很难解决,但近来的「口水战」也让双方之间的「新仇」不断的升级,最近日本与中国在东海油气田开发的争议、日本外相麻生一再称台湾为国家来挑战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都可能加深中国领导人的对日敌视心态,但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主轴下,中日「口水战」短期内也不致恶化为实质冲突,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相骂本」。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