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周边海上力量扫描:美俄篇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个
  文章来源: 家有恶邻军事报道   美苏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大踏步前进。亚太地区抓住时代脉搏,大力发展自身经济,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政治安全态势的变化。在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中,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牵制、相对稳定的多极化战略新格局。中国是亚太地区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大国之一,中国的一举一动备受全球特别是亚太国家的关注。在中国的周边,活跃着几支重要的海上力量,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同样引起我们的关注。   太平洋,大国阴影笼罩   亚太地区一直是大国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冷战期间,美苏在这片土地上都部署了重兵,亚太地区也随之成为两大阵营对阵的前沿。20世纪90年代,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的实力大幅度下降,美国在亚太地区失去了竞争对手,成为亚太地区唯一的超级军事力量。   一、美利坚,铸岛链封锁中国   我国拥有长达18000多千米的漫长海岸线,拥有黄海、东海、南海等多达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我国的沿海一线均处在西太平地区,但西太平洋上一系列大大小小成弧形分布的岛屿却紧紧封锁着我国进出太平洋的门户,我国的海洋出口实际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美国在这一系列岛屿上重兵把守,将其变成封锁亚洲大陆的所谓“岛链”。   这些岛链是冷战的产物。冷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在亚太的附属国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众多的军事基地,极力打造太平洋上的防御岛链,用以封锁以苏联和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后,岛链并没有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而消失,反而日渐牢固,紧紧套在亚洲大陆的脖子上。这些岛链上驻扎着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当前,这支海上力量无疑是亚太地区最具实力的海上力量。作为一支经常性的威慑与实战力量,在后冷战时期已成为美国在该地区“和平时期参与”、“威慑和防止冲突”、“战斗并获得胜利”三大战略任务的主要执行者。   随着美国亚太地区战略的调整,太平洋舰队的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据有关资料显示,到1999年年末,美军驻亚太地区的兵力保持10万人的规模,其中包括以负责西太平洋海上防务为主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第7舰队、应付地区冲突的快速反应部队太平洋舰队第1两栖戒备大队和陆战第3师。第7舰队所属兵力主要配置在以日本横须贺为中心,辐射至日本佐世堡、冲绳和韩国釜山、浦项、镇海等地的东北亚基地群,舰队主力为第17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中队和第7航母大队,辖各型舰艇约60艘,舰队总部和航母母港均设在横须贺。1996-1998年间,美国海军陆续以“小鹰”号航母、“黄蜂”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埃塞克斯”号、“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麦凯恩”号、“威尔伯”号等较新舰艇替换了航母“独立”号和几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等一批老舰,舰队综合作战能力大大增强。驻冲绳的第1两栖戒备大队和陆战第3师,则是美在西太平洋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执行“由海向陆”新战略和进行军事干预的基干力量。   同时,美国还继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美日、美韩、美泰、美菲、美澳等双边军事联盟的合作,保持在西太平洋乃至整个亚太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这些军事力量中,海军是当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兵力严重制约了我国海上力量走向大洋,是影响我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   二、俄罗斯,振积弱重向大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内外交困,军事实力大为下降。原来在亚太地区惟一一支堪与美海军抗衡的力量——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已今不如昔。飘摇的经济和动荡的政局使这支舰队实力逐渐萎缩。近几年间,舰队的主要舰艇编成减少了50%,人员编制减少60%,现有兵力10万人,拥有各型舰艇324艘,总吨位120万吨,包括导弹巡洋舰4艘、导弹驱逐舰12艘、导弹护卫舰9艘、导弹核潜艇10艘和其他潜艇39艘。由于“明斯克”号和“新罗西斯克”号航母被变卖,使得该舰队沦为没有航母的舰队。此外,舰队的活动范围也大大收缩。   1999年,普京总统上台,随着其一系列的改革,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渐入正轨,军队力量也正逐步加强,俄太平洋舰队也开始了停滞多年的演习。虽然是小规模的近海演习,但也可以看出其发展的巨大潜力。2003年,俄太平洋舰队驶入印度洋与印度海军舰队举行了大规模的演习就是其实力有所恢复的明显标志之一。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北约东扩使得俄罗斯的西部边境完全暴露,俄罗斯海军建设势在必行。一旦“海军优先发展”战略得以实现,俄罗斯必将重点发展其东西两大舰队。俄罗斯就好比百足之虫,纵有所损伤,实力下降,但不容小觑。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