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五角大楼战略思维悄然嬗变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个
  ● 伟达   最近,美国国防部公布了最新“防务评估报告”。表面上看,该报告的总体风格与以往没多大区别,即渲染一下“新型威胁”,以便在同时递交的新年度国防预算报告中张大嘴要钱。   此版“防务评估报告”中列举了四项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新威胁:国际恐怖主义,“流氓国家”发展拥有核武器,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及中国的崛起。   按惯例,类似的报告公布后,媒体都要采访国防部高级官员,请其更多介绍一下相关背景和情况。而当2月17日美国公共电视台就此采访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时,他却在不经意间表露出美国军事战略的一些最新思维。   从清晰转向模糊   这样的新思维基本可概括成三点:首先,新世纪美国战略对手或敌人的模糊不定性;   第二,建立先进,有效,即时,精确的预警信息平台与系统,是美国军事战略近期未来的首要挑战和任务;   第三,美国必须以综合力量代替以往的单向打击。   拉姆斯菲尔德表示,目前美国所面对的国际恐怖主义,完全不同于当年“冷战”时期——美国是非常明确无误地要应对苏联集团的政府和军队。而现实的恐怖主义则更多以半官方或民间,及隐蔽游击的形式出现。   当谈到中国崛起时,记者还特别问到既然中国是“威胁之一”,为什么在定义这个威胁时却使用了“竞争者”(competitor)这个概念,而不是对手(rival)甚至敌人(enemy)。   拉姆斯菲尔德解释说这意味着美国不一定要与中国冲突,两国关系的潜在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他本人对目前中国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努力,持正面积极的看法;但对中国军力的增长不无忧虑。   看来,美国已从九一一事件前后的“明确目标思维”,调整向目前的“模糊目标思维”。不难发现,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反应模式,其实与半个世纪前“珍珠港事件”的反应模式,并无二致。即美国本土遭到了敌国袭击,而后美国一定要向敌国反击。   于是美国先打倒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意犹未尽,可能是觉得塔利班还不太像美国传统心目中的“敌国”。于是布什政府采取了先入为主的指导方针,不顾证据不足,民意向背,又紧接着发动了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战争。   破天荒吁中国“入伙”   但从逻辑上讲,如果美国推翻萨达姆是正好打在敌人的要害上,恐怖活动就不应该在今天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美国反思一番,可能才有了目前“模糊目标”的最新思维。   基于以上考虑,就有了关键的第二点:即欲有效把握一个“模糊目标”,就必须在目标显示出对美国有“清晰敌意”之时,美国可迅速采取果断的应对措施;反之,则要防止对“模糊目标”的盲目出击,以免弄巧成拙。   于是拉姆斯菲尔德在采访中表示:在新世纪,先进的预警信息平台和系统,比起先进的传统武器平台,如战斗机和军舰等,有着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即只有首先掌握正确准时的信息,才能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否则“好钢”很可能就会沦为一堆摆设和废铁。   第三,也正是对手的模糊与不确定性,导致传统的军事打击力量,可能对之无能为力。拉姆斯菲尔德举例说,卡伊达(基地)组织对网络,卫星电视,数码照相等现代新媒体的应用效率,就似乎比美国政府与军方高明得多。   为此,他说除了传统的海陆空军作战,美国还必须辅以信息作战、心理作战、文化作战等新型手段,同时争取外交、金融、贸易、教育等领域,及国际伙伴参与的综合支持,才能在新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也让人联想起,前一段美国国务院破天荒地公开呼吁中国“入伙”,共同担负起更多的国际责任。现在看来,这些举措都与美国的战略新思维有关:即中国是“模糊目标”之一,弄好了能成伙伴,弄不好也会发生冲突,性质并不确定,要“走着瞧”。   目前世界都在猜测美国和以色列是否很快会对伊朗的核设施动武。这种意图和准备肯定是存在的,但比起三年前的伊拉克问题决策,也由于伊朗情况的不同,美国目前可能更瞩意于拉姆斯菲尔德所表露出的“综合解决”方式,来迫使伊朗就范。   总之,美国政府“吃一堑“后是否”长了一智”,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在美国从事国际文化与战略咨询研究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