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的崛起得益于政局稳定和经济体制创新 zt

(2006-08-22 16:25:41) 下一个
中国的崛起得益于政局稳定和经济体制创新 春节期间,无意中看到2006年1月2日出版的《U.S News & Wold Report》登载的一篇文章《2006年改善生活的50种方法》,其中第12种方法赫然是“学习中文”,不免让人耳目一振。但仔细想来也不足为怪。因为近年在美国很多州的中学已开设中文课,合格的中文老师灸手可热。而据报载美国国务院要求其外交官要学习中文或乌尔都语作为晋升的考核之一。 无独有偶,据法新社报导,在大洋的彼岸巴黎市市长作为去年十月巴黎骚乱之后的善后措施之一是拨出专款让一些流浪青年接受中文的培训,以利于受训人的就业。风水轮流转,今日到汉家。如同这些年中国人的英语热一样,如今西方世界兴起的汉语热不正好说明了风水开始转到中国了吗! 2005年堪称中国年。这一年西方媒体大量地密集地有时是头版头条地报道着有关中国的信息。我们看到了《时代》杂志大篇幅的中国专题报道,看到了BBC现场采访推出的中国报道周,等等。2005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在高度评价中国经济对拉动世界经济的贡献之余,也几乎是围绕着中国的话题在探讨着世界经济的走向。 世界在互相影响。随着中国大城市人过洋历新年圣诞节的增多, 中国模式的农历新年也逐渐进入西方。在欧洲奥地利和英国伦敦市展开了庆祝中国狗年春节的活动。而在大洋彼岸的纽约,这个世界顶级大都市的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在春节之夜点燃的红黄两色灯光已延续了7年,也标志着中国模式的新年更早地在美洲被认知。中国正在逐步影响世界,而且随着“中国制造”的商品一波波地向世界各地推进而逐步加深着影 响。 中国有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个人有了钱或有了名,想不出名也难。国际关系就像人际关系一样,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当经济总量进入了前四再加上中国的软实力,想要低调也难。一个国家的兴起,在某些强国看来意味着国际利益的再分配,不会坦然视之。这两年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可不客气,对中国口诛笔罚,指责中国夺去美国工人的饭碗,指责中国人民币低估导致美中的巨额贸易逆差。当然也有反面的意见。例如,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1月25日公布了一分由英国牛津经济学和The Signal Group两家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指出,从长远看,美国将从对华贸易投资中获得实质性、可持续的利益。到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会因为对华贸易投资增加而多增长百分之零点七,而同期物价则会因此下降百分之零点八。两者相加作用,相当于使每个家庭增家收入1000美元。这两种互相对立的意见,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而作为美国利益的代表者布什总统,在1月31日晚也就是在中国人尚沉浸在春节的欢庆时,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首次提到中国是美国的“新竞争对手”。这比早前几年的“战略竞争者”的定位少了点火药味。但是却道出了美国对中国的心态。 布什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说法不禁令人感慨万千。要够得上对手的资格当然要具有足够的挑战实力。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无数的仁人智士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中国的兴起。现在从头号强国对视的目光中中国人读出了中国振兴的信息。尽管这条路还很长,但是重要的是巨龙已经起飞,崛起只待时日。 历史多少兴衰事,自有缘由在其中。中国的崛起得益于政局的稳定。一个国有如一个家,试想整天吵吵闹闹谁还有心思干活呢?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的政治改革关于民主的问题不绝于耳,是西方民主国家和一些中国的精英们乐于拿来说事的话题。亏得中国的领导层不为所动,经济变革不停步,一心一意谋发展。制定和推行二十多年一以贯之的长期政策。这才有了今日的经济飞跃发展;才能吸引国内外的众多投资,中国的国外的投资连续多年稳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2004年还取代美国成世界首位,绝非幸至。稳定的政局导至稳定的权威。给各种人以信心。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像闹颜色革命的乌克兰格鲁吉亚等独联体国家那样,党派哄斗争权夺利,今天去旧换新任命新的总理,明天又被议会解散政府,你方唱罢他登场。一场接一场的闹剧,没完没了,自当年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联手” 解体原苏联时算起,延续了近二十年。在这种情况下,民主的精英们和政客们,只顾抢班夺权。谁还去管经济的起落,谁还去管众生小民的生计呢?只是作践了国家,害了子民。俄罗斯的GDP至今还未恢复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水平,被挤出了世界前十名,沦为经济上的二流国家。为此一些当年苏联的民主精英们真是悔不当初。苏联时代受到打击一直流落德国的小说家季诺维也夫面对俄罗斯的今天不禁感慨:“我写了30本分析什么是共产主义的书,30本反对共产主义的书。要是我早知道所有这一切会有如此的结果,我永远不会去写这些书”。著名的反共人士被西方人赞为反共斗士侨居巴黎的马克西莫夫,面对如今的祖国现状,这样说道:“假如知道自己过去写的书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他就不会写那些书;假如知道苏联这只大船会沉没,他就不会去摇撼这船。” 如果中国真的走上那条道路,还会有今天的中华振兴的格局吗?整个社会会是一个甚么悲惨之局,想想都令人发寒。现在有一些中国民主精英还在寄希望于中国出现戈尔巴乔夫式的人物,全然不顾中国是否重韬前苏联的复辙,不顾国家经济是否会崩溃,也不顾民生是否会困顿。也难怪,因为不管国家如何破败,精英们照样有官有钱,再苦也苦不到他们的头上。俄罗斯的首富霍尔多夫斯基和乌克兰的美奴富婆前总理季莫申娃,不都是在民主化过程中既捞官又捞财吗?穷庙照样出富方丈!以此为鉴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改革之路只能先民生后民主,先经济后政治,不应倒置。 不同于政治改革上的小心摸索,中国的经济改革却是大刀阔斧的。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著名的白猫黑猫论,在“不要区分性社性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指导下,在计划经济的框架里搞起了市场经济,在金融由政府控制下大胆引进外资,在否定人民公社的运作后还农民以经营自主权,等等。也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改革不同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在经济上不是立即取消计划经济急转弯向市场经济;在所有制上不是立即瓜分国有资产推进私有化。急转弯的后果导至俄罗斯的经济全面崩溃。中国的经济改革也不同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拉美经济模式,即搞外资主导型经济和金融自由化的模式,这样经济虽然一度得到发展,但是国家经济受控于美国等外资集团,在国际市场变化和金融危机的冲激下,依然回到经济停滞不前的老路。 上述的俄罗斯和拉美模式,都是由西方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全盘照搬西方的模式,上了大当而让国家难逃劫难。值得自豪的是中国没有上这个当,走的是创新之路,创建了中国发展的模式。这才有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缺乏创新思维。这句话也对也不对。说它对,是我国的教育思想中重传承轻创新。所谓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令人遗撼的。现在正开始扭转。说它不对,是中国人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新之举。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就是这样。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没有照搬苏联的模式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也是这样。历史的传承让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政治改革也不会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以中国人的才智,一定会创建出中国政治发展的模式,并且逐步地稳定地推进,只是不能操之过急。尤其不能听信西方民主精英们的鼓惑,现在就搞西方民主。如果那样做,无异是对飞速前进的中国列车急刹车,让中国的复兴毁于一旦。 魏生 01/10/2006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