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海军少将解读美军《四年防务评估报告》zt

(2006-08-22 16:25:41) 下一个
  美用中国当“假想挑战对象”,比用俄罗斯或印度更令自己“有激情”   本月初,美国发布了《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报告中含有大量提及“中国军事扩张”的内容,声称中国将发展高科技不对称军事能力,包括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无人机等。对此,本报专访了中国海军少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副主任、战略研究所所长杨毅,对该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力量对比变化引发美猜忌   《国际先驱导报》:作为美国防务发展的重要指针,2006年度的美《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相比以往有什么特点?   杨毅:相比于2001年甚至以前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今年报告的突出特点是美将中国问题的担忧表面化了。2001年也谈了不少“中国威胁”的内容,但当时讲的比较隐晦,比如谈到“战区精确打击”问题,实际就是指的中国。   主要原因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在国际反恐事务上有求于中国,所以对“中国威胁”没有完全公开。而近4年来,中国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国际认可,国际地位提高,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了新军事变革。而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明显力不从心,力量对比的变化引起了美国内“谁忽视了中国”的争论。   美国从现实主义思维出发想继续维持绝对优势,而军事力量又是支持美“绝对权力”的重要工具,所以在此条件下,美国将“中国威胁”彻底地公开化和表面化了。   用中国当假想挑战对象令美有“激情”    《国际先驱导报》:美国公开化“中国威胁”的目的是什么?   杨毅: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和发展总是需要一个目标,冷战时期着眼于与苏联争霸、之后又针对一些地区大国,“9·11”之后针对反恐,如今的战略调整可以称之为“一只眼看反恐、一只眼看挑战”。   在战略领域“没有敌人就难以制定大政策”,中国国力上升得快,所以中国成为了美国的“假想挑战对象”。    《国际先驱导报》:此次报告中美国提到的“战略十字路口”国家还有俄、印。   杨毅:是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报告中美国对印度的评价正面远多于负面,而俄罗斯则被“降格”成为地区性大国,俄罗斯的整体国力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上升,所以用中国作为挑战者更容易引起美国的“激情”。   尚不必大惊小怪   《国际先驱导报》:美这次对中国的海上力量发展极为关注。   杨毅:在我们与美国一些军界人士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关注的就是中国军事发展的“不确定性”,他们认为,中美的“战略边界”应该在海上,中国的发展目标如果是一个地区大国,就不应该发展远洋海军,所以美国总是担心中国的海上力量发展是针对美国的,对此特别关注。   《国际先驱导报》:美国对中国如此的战略评估是否会使中美关系恶化?   杨毅:我认为还不必过于大惊小怪,美国防部作为专职部门,总是将一些问题公开化,但不一定总代表美政府的立场,也并不意味着美国要和中国打仗。   目前中美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已经大大增加,经济上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军事是一个零和博弈色彩比较强的领域,但是在非传统安全等方面,中美之间的军事合作也并非“零和”,合作空间很大。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