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略严峻:国家崛起中的进攻与防御 zt
(2006-08-22 16:25:40)
下一个
国家衰微可以没有战略进攻,但国家崛起却不可能没有战略防御。大国在其崛起道路上面对诸多战略抉择。一味进攻除了崩溃就没有别的结果。一味的防御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只是有条件地成立,防御是最好的进攻也可以有条件地成立。
如果中国要崛起,进攻战略是必然的。世人都知道,经济上的强大未必代表着国家的强盛。可又有几人了解强大经济帝国崩溃的真谛?强大经济帝国没有良好的进攻战略是导致其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大清帝国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一,可是在不断的消极防御中把整个国家力量一次一次地消耗,最终使整个国家置于任人宰割的地步。如果大清帝国的统治阶级能够自上而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西方列强何能横行中国的土地,最不济也不至于出现甲午海葬这样的中国历史的奇耻大辱。封建统治阶级对于自身短期利益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国家利益。于是,很自然造成了国家利益一点一点的丢失在他们身上却丝毫看不到反思。正如水滴石穿,不论实力体多么强大,在外来力量的不断打压之下也难以长期生存。
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的核心在于时机的把握。不合时宜的进攻和防御实际上都是导致力量体系削弱的昏招。
今天,我们看见美国人在全世界采取了全面攻势战略,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表面利益。那么,表面利益的背后呢?拉登的出现告诉美国人,进攻的胜利背后未必就是绝对的利益。虽然或许一个拉登会倒下,但倒下一个拉登,千万个拉登便站起来了。美国消灭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可是伊拉克并没有停止抵抗。朝鲜、伊朗、古巴都还没有倒下。美国人的确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不是永远的唯一,而只是现在状态的唯一。其力量增长是有限度的。一个国家不可能脱离世界。美国人的发展水平也不可能脱离整个人类社会的局限。因为美国人口的因素,美国就不可能在整体力量上真正达到能够依靠实力完全消耗掉自己对手的潜力。正因为如此,美国人至今没有取得世界的绝对发言权。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人也不可能取得类似的发言权。随着包括中国的崛起、俄罗斯的复苏和欧洲一体化等等一系列历史进程的继续,美国人的力量优势也将大大下降。
历史上,有些国家并非自身愿意战略防御,而是因为其客观环境让其无法实施进攻战略。虽然这样的国家或许有进攻的雄心,但是一旦陷入客观环境之下,雄心也只能是谈资而已,其衰弱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大多是在通过地缘政治的通盘考虑之后仍然没有办法改变的必然走势。进入了这样的状况的国家基本上可以认定是一种悲哀。抗争也至多是使其衰弱的时间延缓一些。墨西哥就是一例。在美国获得了全面战略上的优势之后,墨西哥怎样也逃脱不了被削弱的境地,因为美国人是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力量仅仅限制在美洲大陆之上。可是,美国人却并没有具备英国人所具备的真正岛屿国家的特征。在美洲大陆上,美国人不得不面对墨西哥这个国家的存在。同时发展强大的海军和陆军显然并不是很高明,毕竟美国在当年相对于墨西哥并没有今天这样明显而无可动摇的优势。如果不能率先解决掉墨西哥的陆地威胁,美国人总有如芒在背的感觉。欧洲各国在那个历史时期正面对着各自牵制的大环境,谁也没有力量抽身去支持墨西哥对抗美国。更重要的是,没有哪个国家能想那么远,预计到美国于若干年后对于世界霸权的享有。于是,墨西哥的悲剧注定要上演,不断被削弱,直到再也不能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如果不是因为有更广阔的利益市场需要美国去争取,今天存在不存在墨西哥这个国家都是个大大的疑问。墨西哥人还算聪明,一战期间并没有因为德国人的蛊惑而进攻美国,那样的话,世界版图上将明白无误地不存在墨西哥这个国家了。到了19世纪后期的大清帝国其实已经处于了类似墨西哥的境地。大清帝国成为了世界各个列强瓜分的目标。由于社会制度和世界局势,大清帝国也难以逃脱最终败亡的命运。甲午海战的惜败只不过加速了这个腐朽帝国的解体。李鸿章之辈在无力改变政治体制的前提之下想要实现咸鱼翻身只不过是美好的梦想。甚至可以说,没有世界局势的大变动,即使政治体制的变动也无力改变历史的大趋势。因为当年的中国已经不是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尚可以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是经历了多年的消耗之后,国家整个实力体系没有喘息的机会,也就失去了翻身的基础。正如1968年的捷克,他们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对世界大趋势的把握失误让杜布切克没有丝毫的希望。
关于明朝后期应该对后金采取什么政策的问题有很大的争议。一方面认为明朝应该坚决地采取进攻策略以求将后金完全消耗掉。一方面则认为,战略上的防守有利于内部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整个局势是动态的,特别是明朝在那样的情况下面临着几乎唯一的选择。在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之前,明朝就应该发动军事机器去进攻,以扼杀后金尚未动员完全的军事机器。凭借明朝的人力物力,消耗战怎么也不是明朝的弱项吧。明朝能够在万历之战中击败日本,证明其军事机器和动员能力尚可支撑。只要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引起和后金的全面对抗就是明智之举。这样可以把内部的一些问题暂时缓和而转移为力量实体的对外矛盾。民众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一个核心力量,那就是明朝廷。当问题上升到国家国体和民族主体利益的时候,内部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暂时性地被掩盖的。这里需要具体说一下当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之后明朝就不可挽救的历史进程。由于明朝内部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第二个核心出现了。这个核心在当时的威信可以和明朝廷抗衡。而此时,明朝封闭体系内的两个实力体必然内斗。从后来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到,农民起义军的力量是巨大的。明朝统治者放任起义军的结果也必然是严重的。因此,镇压起义军是正确的战略。可是,正确的战略出现在了不正确的历史时期就失去了意义。对内的消耗给了后金军事机器足够的动员时间和空间。明朝失去了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原本独有的优势。而李自成则根本没有拥有过这两个优势。于是,之后发生的事情就变的理所应当。整个明朝的大战略并非袁崇焕所能决定的。哪怕袁崇焕不死,没有举国之力的支撑,进攻型战略也是无法实现的。这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区别。汉族为主体的农耕民族总是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压制。一旦要对北方游牧民族实施彻底打击就必须要集中力量。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的优势恰恰在于其力量的动员和集中速度。汉武帝要北击匈奴蓄积了多少年的力量?从汉武帝时代可以看到,农耕民族的力量一旦蓄积,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打击是决定性的。而且这种集中对于农耕民族亦无毁灭性的创伤。
中国崛起按照历史的逻辑是一个进程。当然,这个进程也是理论上。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把握,历史也不会按照正常的思维继续下去。因此,中国未来的大战略中的进攻和防御的协调就显得尤其重要。
今天的中国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内在问题。国内有些人或故意或无意在挑动国内民族矛盾。曾经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事件背后敌对势力的险恶。我们不能一味在这些问题上处于防守地位。敌对势力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将我国国内矛盾扩大化。反击势在必行。霍去病千里奔袭震惊匈奴的例子生动说明了对于敌对势力老巢的打击最能让敌对势力放弃敌对行为。痛才知道不痛的感觉是多么美妙。很多东西,失去才知拥有的珍贵。大凡是人都很难逃离这个历史的规律而超脱出来。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不会例外。
由于我国实力和对手的差距,我们并不能放手实施全面的进攻战略打破现在的国际体系。防御战略仍然是我国的核心战略。可是,这种防御已经不是消极的防御,而代表着积极防御。它的意义在于等待力量转化向我国有利的方向转移。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正是我国希望之所在。西方超级大国和强权政治国家每每希望通过人权以及贸易限制来影响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其用心之险恶是可以看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国的防御战略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联合打压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韬光养晦也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定义,有所作为就是对于我国进攻战略的一个诠释。当我国的特使出现在中东,当我国开始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当我国在联合国框架内阻止日本入常。一次次,一件件都说明了中国外交暗藏杀机。埋头发展经济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国防白皮书已经没有像以前一样提“国防建设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种说法已经变成了“国防与经济建设并重”。军事力量是国家三大力量中最强势的进攻和防御手段,也是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体现。前苏联在经济总体规模只有美国百分是六十左右的时候,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取得了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在现在的情况下要拼命发展军事力量,而只是要说明军事力量在国家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中国威胁论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我们要怎么去打破中国威胁论呢?在现今状况下,放弃加强军事力量对于自身显然是毁灭性的打击,完全不可取。而且,即使我国放弃对于军事力量的建设,别人仍然有中国经济威胁论出来。我们的对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力量体的恐惧正说明了中国应该干什么。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强大军事力量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实并不是没有人说美国威胁论。以前的伊拉克就说,现在的伊朗和朝鲜也说。可这有什么意义呢?美国人不会理会威胁论。因为这些国家和美国的力量对比处于压倒性的劣势,他们就是觉得美国威胁了他也没有办法。中国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威胁论是美国和日本带头说出来的。这些国家能够不顾及和中国的关系而执意要散布中国威胁论就是由于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实力还威胁不到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够保证实现他们的战略思维,即在自身实力不受到中国打击的威胁的情况下通过中国威胁论来降低中国的国际亲和力。一旦中国的力量真正达到了可以对于美国和日本比较随意地投入进行较量的时候,我相信除非中国确有随时打击他们的想法,否则,他们是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之下,我国的和平行为被当作软弱。等到我国建设出了真正可以长途奔袭全球打击的军事力量的时候,我国的和平行动就成了真正的负责任的大国行为。因此,我们也需要加强我国攻势手段的建设。这种建设本身又成为了我国攻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需要灵活。灵活起来自己的选择就多了,也更容易达到目的。所谓灵活就是让对手看不清你的想法和力量。事实上,德国在一战的表现成就了二战初期的胜利。西方各个国家根本就害怕和德国进行战争,于是被德国个个击破。一场朝鲜战争就让世界超级大国认识到了中国进行战争的决心与力量,今天还对中国的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可是,当这种影响因为时间的作用而慢慢褪去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对手从另外的方向威胁中国的安全。海洋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个软肋。长时间受到陆地敌人的巨大压力和多年的经济建设都无疑给中国海洋力量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到了我们需要在海洋上有所动作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剑似乎有些钝。可是就是这么一把钝剑,仍然摆脱不了威胁论。西方在中国海军完全没有适合我国的经济规模和大国地位的情况下竟然抛出了中国海军威胁论,这不能不让人警惕。生活在海洋世纪,必然需要强大的海洋力量作为支撑民族的脊梁。哪怕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哪怕大部分外国人民也热爱和平,哪怕中国的军事力量建设是以防御为目的的,少数右翼极端分子仍然是存在的,战争威胁也是存在的。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的中心,防御也不能在自己的海域防御了。对手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已经在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体现出来了。我们不能等到导弹飞到我国上空的时候才去拦截。发展强大的远洋进攻力量并不是不可以。不论是我国国力还是我国的国际地位都支持我国走远洋海军的道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非攻的军事力量。哪怕那支军事力量战略上并没有进攻能力,战术上也必然有进攻能力。如果说某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发展出来的军事力量竟然是没有战略进攻能力的,那只能认为该大国军事力量建设的完全失败。拿破仑时期征服欧洲的军事力量是怎样建立的?是在战略防御中历练出来的!可是,最后这支军队却成为了欧洲的征服者。俄罗斯,现在可以说是战略防御。可是却没有国家去主动寻求挑战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其实质就在于俄罗斯军队强大的战略进攻能力。能力和行动绝对不能等量齐观。
攻防一体是中国战略的精髓。朝鲜战争就是典型的攻防一体。今天,我们同样应该明白攻防一体的意义。首先,解决掉自身东南方向的问题是必须的。中国未来的战略突破口不在东面,更应该对于东面的对手留下一些记忆。宝岛台湾也应该回来,成为中国整个东面战略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攻击型防御,苏联也采用过。苏芬战争就是苏联为实现其攻击型防御所发动一场战争。在稳定了东南方向之后,中国就可以海陆并进,向我国最关心的西面进军了。无论如何,中国的陆权国家的地位都很难改变。陆地是中国生存的根本,更是我国发展强大海军的依托。发展强大的海洋综合作战能力对于整个工业体系的要求又最突出地反映在了资源的需求上。中国向西,中亚和中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宝库即战略要地。中国放弃西进就意味放弃整个中国恢复汉唐风采的可能性。西进也并非进攻,我们并非要占领某个国家,而是实现力量覆盖,掌握我国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委内瑞拉和古巴等等国家都是中国总体防御战略中真正的攻势部分。这种攻势并非军事上的,而是战略态势上的。事实上,从未来国际局势发展看,社会发展模式的推广才是各个大国争夺的焦点。中国模式让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雄起,这就是最好的广告。而美国却在不遗余力地推销美国式的民主,带来的却是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失败。显然,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于美国模式都是失望的。社会发展模式上的进攻更能够让美国人心痛,更能够让美国人真正冷静下来反思,更能遏制美国人的攻势战略,从而达到此消彼涨的目的。至于说俄罗斯,经济攻势是我国现阶段最现实的手段。远东和西伯利亚,我国应该努力将之纳入整个中国的经济体系之中。在可预见的未来,挑起与俄罗斯的全面冲突是明显不明智的。在国家发展的同时,认识到我国力量的局限性以及对手力量的可使用性也是攻防战略的组成部分。
精妙的防御可以转化为进攻,精妙的进攻也是最好的防御。中国人的长城精神决定了我国更多的是防御式的进攻。可是,龙潜于水仍为龙,龙的民族并非不能进攻!适时地展现我国的进攻力量也是我国大国战略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攻和防御——方式的抉择而已。政治是目的,手段服务于目的。盲目强求的所谓全面进攻和全面防御的结果就是前苏联式或者清王朝式的末日的开始。攻防一体——中国战略的精髓——中国二十一世纪崛起进程的护航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