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
2009 (28)
2018 (3)
观《三国志》文物展(2)
看了一下三国志文物展览,有些感触。
三国时期的人使用的箸(筷子)是横放还是竖放是当今日本人关心的问题,也是礼仪作法的一环:横放在面前,这次看到有一套出土文物的餐具,筷子是横放在餐盘里的,故出展者特意指点是说:同样使用筷子的饮食文化的韩国和中国却是竖着摆放筷子的……云云。
在日本严禁将筷子插在碗中的饭里,认为这是对鬼神,祖先灵魂的崇敬时,进拜尚飨的做法,是不吉利的。
筷子自然要横着摆放。
这次放《三国志》文物展中正好展出的这一套是曹操高陵墓世代的餐具,有耳杯有碗筷,而筷子是横放在餐盘上,证明了日本的习俗和汉代、三国时期的习俗是一致的。而今天的中国和韩国的筷子都是纵向摆置。
根据考古研究分析,筷子使用“纵横观”大致为汉代竖着放、晋唐时代横着放、宋代竖着放。“那么三国时期是变革时期也就是影响晋唐文化的重要时期,筷子横着放就有历史渊源。
而日本的筷子文化是遣隋僧,遣唐使带回日本的,自然就是横放箸的习惯,而且一放就是千百年。
岂知在中国又经过几次反复,到了宋代以后就是竖着摆放了。
筷子从出现起至今在中国已有八千年历史。在历史上横放、竖放是根据当时人们的礼仪文化以及社会环境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与当时的宫廷文化的影响和市民的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也许在汉代、三国时代,活着的人吃饭时竖着放,而放入坟墓殉葬时使用的道具时横着放的,这种推理也不是没有可能。
人的世界和鬼的世界是相仿又可能是相反的。
据说当年的魏国和刚统一日本的大和国外交关系很紧密,魏王赠送大和国王国号是“倭”。并赠送镜子等国宝有国书称“魏国王赠倭国王”云云。
这里一个“委”字,一个是在左边,右边是鬼,表示这里的人死了就成为“鬼”;而日本同样是“委”字但在左边,表示在这个国家“现在还不够人格”,死了过后才能变成“人”。
当时的日本国王还很高兴接受魏的倭国之分封。
而到了后来就觉得不舒服了,所以日本就很少使用“倭”来表述自己的国家。
希望与中国平起平坐,有了后来的“日出(本)的国君致书日没的国君的”,让隋炀帝大发雷霆的外交事件。
推古朝時代,日本(倭国(俀國))为了向隋学习技术和制度,向隋朝派遣朝貢使。公元600年(推古8年) - 618年(推古26年)的18年間曾派遣了3回至5次。可能由于他们的知识越来越多觉得“倭国”字不太好,便在遣唐使派遣时,主动使用“日本”这个名称。
《隋书》的《東夷傳俀國傳》有高祖文帝垂问遣使问答的记述。
“開皇二十年 俀王姓阿毎 字多利思北孤 號阿輩雞彌 遣使詣闕上令所司訪其風俗 使者言俀王以天爲兄 以日爲弟 天未明時出聽政 跏趺坐 日出便停理務 云委我弟 高祖曰 此太無義理 於是訓令改之”后来又有《日本書紀》记载:
“皇帝問倭皇 使人長吏大禮 蘇因高等至具懷 朕欽承寶命 臨養區宇 思弘德化 覃被含靈 愛育之情 無隔遐邇 知皇介居海表 撫寧民庶 境內安樂 風俗融合 深氣至誠 遠脩朝貢 丹款之美 朕有嘉焉稍暄 比如常也 故遣鴻臚寺掌客裴世清等 旨宣往意 并送物如別”——《日本書紀》。
第二次《日本書紀》記载、607年(推古15年)小野妹子向大唐国持派遣国书。说
日本国王向煬帝递交国书、《隋书》的《東夷傳俀國傳》有“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隋炀帝看到后十分生气。便命令外交担当官鴻臚卿“蕃夷書再有无礼之处别再理睬”的记述。
不论如何,当年日本是多么想和先进的中国“平起平坐”啊,到了后来,尤其是近代,自己加入“列强”,而对中国却拍砖击瓦,视中国为“支那”,岂能与我大日本帝国“平起平坐”?
隋炀帝傲慢没过多少年就改朝换代了,而大日本帝国的傲慢也没有持续几十年……。筷子横放竖放都可以,只要不交叉乱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