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07)
2008 (92)
2009 (126)
2013 (1)
3月29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亚太肝病研究协会上,相关专家探讨了多种有关乙肝治疗的新方针。其中,疗效强、耐药性小的抗病毒药物成为热荐的焦点。 在今年2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就曾公布最新版的《乙肝防治指南》,该指南也明确指出,由于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够清除乙肝病毒(HBV),所以治疗乙肝主要着眼于控制乙肝病情进展,而控制乙肝病情的发展上,又以抗病毒能力最强、且耐药性最低的抗病毒药物为首选。 作为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产生的高耐药性问题已不容忽视。因为HBV是一种变异性极高的病毒,换言之,HBV在进行自身复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基因突变,进而可能对以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导致原本已经受到抑制的HBV死灰复燃,开始新一轮的活跃复制,并进一步损伤肝细胞。应该说,耐药性已成为限制慢性乙肝患者长期有效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主要因素。 2007年版《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无论是对于预防耐药,还是应对已经发生的耐药,都应从一开始就选用临床已证实的耐药率最低的药物,其中恩替卡韦(药物成分)可以说是具有突出表现的药物。研究显示,恩替卡韦治疗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3年的耐药性低于1%,明显低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是现有核苷类药物中耐药性最小的。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恩替卡韦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将病毒变异的“门槛”大大提高。 (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