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疾病易在夜晚“为非作歹” (ZT)
(2006-10-31 21:57:40)
下一个
据不完全统计,夜晚是一天中发病及死亡的最高时刻,大约占总发病及死亡人数的76.1%。一些年老体弱或罹患严重疾病的人,也常在夜间离开人世。这是为什么?
首先,被称为人体“司令部”的大脑皮质在白天以兴奋为主,器官各司其职,均处于最佳状态。夜间,大脑皮质以抑制为主,器官进入休息状态,这时专管内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便趁机兴风作浪。迷走神经能使气管、支气管的平滑肌痉挛,并使支气管黏膜分泌物增多,堵塞支气管,造成缺氧及哮喘发作。迷走神经兴奋还可使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收缩,造成供血不足,而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同时使血液流动减慢,使脑血管形成血栓。迷走神经会使胃的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胆囊收缩,胆汁、胰液分泌增加,使肠绞痛,胃溃疡、胆胰疾患容易发作。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也是引起咳嗽反射的主要原因。
其次,人体内有些激素呈周期性分泌,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这就是生物鐘现象。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好比水和空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在正常生理状况下,每天清晨睡醒或活动开始时(早晨8~9点以前)浓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半夜最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糖皮质激素能相对抑制肌肉中糖的利用,使血糖增高,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另外,糖皮质激素对人体的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有再分布作用,能抗过敏、抗毒素、抗炎症。当夜半时分,激素浓度较低时,上述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则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另外,睡眠时人体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感觉功能减退,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血液中二氧化碳结合力上升,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敏感性减弱,肺通气量减少,等等。正常人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而对病人、年老者则具有一定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