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天地

交流防癌、抗癌最新资讯。欢迎广大热心于抗癌事业的专家、学者、医学界的朋友们、对防癌抗癌资讯有兴趣的人士来与贺医生共同探究和交流!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浅析心理健康对癌症防治的影响

(2006-08-22 10:56:51) 下一个
   美国癌症协会发布了一项令人欣喜的研究结果:大约有10%的癌症会自然消失,而且极少复发。科学家们认为,至少有十几种因素可使癌症自然消失,而自我心身松驰和进行自我内心想象练习就是其中之一。癌症自然消失的病人大多数属性格开朗,喜欢运动。   

         现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癌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讲究心理卫生不仅能有效地预防癌症,还有利于癌症的消退。这无异于在沙漠中发现了一片绿洲,给癌症的防治又增添了一线新的希望。
 
   在心理因素中,关系最密切的是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例如,某研究机构在1987年调查了245例癌症住院病人,并以232例住院结核病人做对照,发现癌症病人66.9%病前有负性情绪,81.2%病前经历了生活事件,而对照组分别为15.5%和69.0%,两者差异显著,说明生活事件与癌症关系非常密切。    
         在癌症的发生中,心理因素对癌症起着“活化剂”的作用。因为致癌因素在周围环境中随时随地存在着,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免疫功能的控制,使其不能发生作用。而生活事件这个外因,可通过某种个性特征的内因,使人产生孤寂、愤怒、悲哀、绝望等负性情绪。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负性情绪状态下,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紊乱,器官功能活动失调,并使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免疫监视功能减弱,从而使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大大减低,使癌细胞得以突然地大量增殖,因此导致人体患有癌症。例如,当人处于愤怒状态时,人体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并与人体“卫士”—血液中的白细胞结合,使白细胞杀灭病菌、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等异物的能力大大减弱,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使潜在的癌细胞转化。这就是许多人“祸不单行”、遭受精神打击后又患绝症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防癌工作中,积极开展心理卫生服务,指导人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尤其是重视童年期心理卫生,使孩子们能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帮助具有癌症性格的人认识自己的不良性格和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模式、生活方式、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事件及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增强抵御癌症侵袭的能力。如果人们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去重视心理健康话,那么癌症的发病率也随之降低。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和社会行为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改变对癌症预防和治疗有重大影响,保持良好的情绪,消除恐癌心理,对癌症病人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消除恐癌心理呢?首先应阅读有关防癌、治癌的科普读物,增加对癌症的认识。其次,应该学会如何预防癌症,掌握防癌的正确方法,切不可道听途说。第三,应该认真自觉接受定期防癌检查。第四,可到肿瘤防治中心参加肿瘤咨询活动,了解国内外治癌的新成果,提高防癌、治癌的信心。 总之,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是预防与治疗癌症最佳的方法,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手段之一。(贺福长医生供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