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
新闻摘要: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现在学中文的人很多,我希望在座的记者,外国的女士们、先生们,也能够抓紧学中文。
他说,我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人选择中文作为他们的母语。
想请教外交部长两个逻辑问题:
1. 因为有13亿人用中文,中文就是最容易学的语言?
2. 因为我们都用中文,我们就是选择中文作为母语的吗?
谈话记录如下,这段言论出现在10点13分34秒: 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080312001021&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
我们的外交部长幽默地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其实,这个问题争论了近一个世纪。鲁迅甚至说,汉字是中世纪的茅坑!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对语言文字进行比较研究无可厚非,可是常常有人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民族荣辱,甚至政治立场的角度来看待,这就大可不必了。你说汉语优美,可以写出红楼梦、牡丹亭,人家也可以说英语漂亮,有哈姆雷特,失乐园……
还有人缺乏正确的科学观念,以一代全,以点带面,所以绝大多数网上的争执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争执哪种语言先进是毫无意义的,我可以告诉你什么语言最先进,最科学。它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法语,更不是日语。最先进的语言是世界语!单词简单易学,语法符合逻辑。那么全世界都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学习世界语?看看世界语目前的处境就知道了。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优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我们应该用科学理性的观点研究这一现象,目地是推动人类的语言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人类与机器的对话。
以此为目的,判断一种语言的优劣,不外乎三个标准:
一.是否容易掌握,便于学习;
二.是否容易表达,结构是否严谨;
三.是否方便与其它语言交流。
有人说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汉字都包含了一个特定的意义,所以好学好认。可是,像“囚”、“人”、“口”、“山”这样的象形字少之又少,会意字也不多,二木成林,三人为众,可是三女却是……,品字难道是三个人在接吻,器字难道是四张嘴在和狗做什么吗?
绝大多数的汉字只能靠死记硬背。且不说“魑魅魍魉”这样笔画繁多的字,就是“戊、戌、戎、戍;己、已、巳;未、末”这样“简单”的字一般人不下点儿功夫是弄不清的。
虽然英语并不是会读就会拼(如marijuana, diarrhea等等)但大多数字看见了就基本上能读出来。一个正常的英美小学生虽然没有太大的词汇量,但他/她能看整部的Harry Porter。中国孩子则困难得多。例如“魔术”两个字没有学过的话,中国学生无论如何是不会认识的。反之,“Magic”对于英美孩子来说,即使没有学过,看到了,也差不多能读出来。
的确不少汉字很奇妙,“休”,人靠在树上就休息了,但这也不能就断定英语枯燥乏味呀,且不说英语中的拉丁文、希腊文词源,就比如说“family”这个词,不也可以分解成“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吗?
汉字的另一个优点是能“望文生义”,也就是说汉字有高度的组词能力,所以简单易学。
比如英语关于车的单词有上百个,什么Car, Sedan, Hatchback, automobile, pickup, SUV, Truck, Bus, Van, Jeep, Trailer, Taxi, Cab, Coach, Buckboard...... 这些词从读音和拼写上都毫无关联,非得一个一个学才能知道它们指的是什么。汉语能 触类旁通:一个车做尾巴,任何人一看都知道是车,,即使是新造出来的一种车,你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当然,如果我们的老祖宗将汉字都做成会意字的话一定是功德无量了。可惜的是,不少汉字的组合叫人感到莫名其妙:“射”是“寸身”,矮子也;“矮”是“矢委”,射箭也!“重”是“千里”,意为“出”,“出”两山重叠意为“重”!
对于新出现的概念,汉语往往可以用先有的单字“造词”,比如用“火”驱动的“箭”,是火箭,会“计算”的“机”是计算机。还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七边形”、“五面体” 这些都是原有的汉字组新词。英语则需要另起炉灶组新词。
不幸的是,我们还有很多词汇你若望文生义就会一头雾水:烟花是植物吗?电报是电子报刊吗?辞海里有水吗?秘书可以看吗?还有,什么是“利息”?什么是“秋千”,什么是“会计”?什么是“行李”?
不错,英语的专业词汇如“malachite”,“amber”,“ruby”都不如对应的汉语容易识别,但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词汇如“大黄”,“陈皮”,“天麻”等等,不做解释是无论如何不辨其意的。
那么汉字每个词包含的信息量大,初学者只需掌握两三千汉字就能看书读报是否真实呢?不错,常用的汉字不过3000个,《毛选全五卷》105万字,只用了3273个汉字。但是现代汉语使用的多是多音节的词组,认识了单个汉字不等于认识了词组,“秋千”是个明显的例子。再比如“打”字,相对的英语是“beat”,可是汉语有“打架”、“打电话”、“打球”、“打官司”、“打酱油”、“打听”、“打伞”、“打字”……,一个洋人你要他正确掌握这个“打”字,他还不“打哆嗦”,“打退堂鼓”啊?
据美国国务院外交学院(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的统计,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成年人要学会一门与英语相近的语言(法语、西班牙语),需要花费600个学时;而学会一门与英语完全不同的语言(日语、汉语)则需要2200个学时!(见图)这里有拼音文字之间相通的因素,但汉语本身难学,汉字难记也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就学习母语而言谁更容易些呢?
我手头没有现成的资料,不过就个人的观察来看,中国孩子在学习语文上所花的时间要多于欧美学生,因为汉字不一个个地抄写,反复练习是记不住的。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即使是成年人,长期不写汉字,偶尔写封家信都会“卡壳”的现象不足为怪。
小结:就认知难度而言,拼音文字比汉语略胜一筹。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过程,语言的规则不同于科学定律,不管哪一种语言都不能用科学手段来判断其逻辑构造和内在联系。语言是艺术,需要人脑去判断,去欣赏。
汉语的“救火”和“救命”;“大胜”和“大败”;“好容易”和“好不容易”都不合逻辑。同样,英语的“loose” 和“unloose”;“ravel”和“unravel”;“slow up”和“slow down”也莫名其妙。
有人说联合国所有文件的版本中汉语本是最薄的,故此汉语简练准确。且不提目前海外很多汉语文件都是繁简两套并行,文字是否简练准确,并不在于篇幅长短。目前的文字处理已经完全数字化,篇幅的长短不再是一个诱人的长处。那一种文字能用最少的语素(最小的语法单位)来最大限度地表达一个概念,也不是简单地举几个例子就能说明的。
小结:就逻辑结构和表达能力来看,汉语和英语各有特点,也各有不足,算是打个平手吧。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地球村已成为现实,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日趋平凡,语言的相互借鉴与交流也就越来越重要。
就吸收外来语而言,拼音文字之间十分方便,从一个舶来物到某个外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直接用原文,一个新词汇可以立刻被接受,交流起来也通畅。而汉语就麻烦了,因为汉字跟西文没有丝毫兼容,只能用现有汉字组合生造。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同一个概念或名称,往往因不同人的翻译就有多种叫法,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甚至误解(布什、布希、布殊;雷射、激光等等)。
其次,由于中国科技的相对落后,当今大多数的科技名词都产生于英语国家。这样一来,每当一个新词出现,我们必须挖空心思设计一个新词来与之对应。是音译还是意译或是半音半意。往往一个新词从酝酿到定型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从得律风到电话就走了几十年吧?
汉语的常用词汇少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学习起来不比记忆太多的生词,坏在当一个全新概念出现的时候就很难造出相应的词汇。比如网络专用的“socket”,在中国的大学里叫“网络套接字”,居然还有什么“安全套接层”等等,学生起早贪黑好不容易学会了,再看外文资料又是半天对不上号。
普通英美人士可能不认识“Octacyclic”(八边形),可是看看下面的“现代汉语”,没受过大学专业训练的人会不会一头雾水呢?:
“Java开发者利用它简单,便利的API就能够读取Excel电子表格, 进行修改并能够把修改后的变化写到任何output stream中(如:Disk, HTTP, database, 或任何socket)。”
这段话的英文原文对一个具有电脑知识的英美中学生来说不算困难吧?
“纳米”可以吃吗?“爱滋病”是做爱得的病吗?这样的翻译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至于“No Stop”和“No Parking”;“Taxi”和“Rental Car”似乎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翻译。
现今的媒体中要么是可笑的“粉丝”,要么是大量的“CT,MTV,CD,DVD,DOS,KTV,VCD,IT,MBA,NBA,HIV”原版英语入侵。汉语大有危机重重之感。
小结:在吸收外来语能力上,汉语大大落后于拼音文字。如果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固步自封的年代,语言也不过是一个供市井小民茶后饭余聊天说笑,文人墨客附庸风雅的工具,那么汉语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语言,我们大可不必理会别人说什么话,用什么名。然而历史已经证明作茧自缚无异于自杀,我们的语言工作者应当有一种时代的紧迫感,与其呼吁维护汉语的纯洁,不如迎接挑战。女书的灭亡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
设想:汉语的改革是否可以从改革现有的拼音方案开始。目前的拼音过于拘泥于北方方言的发音,违背了南北兼顾的原则,造成“普通话”推广困难。是否可以考虑淡化“z,c,s”与“zh,ch,sh”的区别,以及前,后鼻音的区别。比如“重新”可以是“chongxin”, “congxin”或“chongxing”。
另外,承认某些约定俗成的南方发音(台湾国语发音),如“风”为“fong”.“风景”可以是“fengjing”, “fenjin”或“fongjin”。“普通话”中应该引入入声,并采纳部分吴语因素。这样,中国人的英语发音会准确得多,洋人(包括海外的小假洋鬼子们)说汉语也不会那么生硬了(Sofa, Cement等吴语发音几乎和英语完全一样!)。
其次,可以考虑使拼音字母成为汉字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注音符号。这样,汉语可以堂而皇之的把外来语“拿来”使用,不必挖空心思寻找不伦不类的翻译。“Taxi”、“Party”原封不动地拿过来用就好。
语言既然是发展的,拼音文字可以不断的造新字,汉字为什么不能创新?武则天已经做了探索,现代人的智慧应该在其之上,难道不能创造出比“曌”、“埊”更优秀的字来吗?刘半农创造了“她”,从此“叫人如何不想她”,今天有谁能造一个新字来对应“cool”? (口+夸?)
总结:
1. 不要武断的说哪种语言最先进。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语言。今天,“落后”的自然淘汰了。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何况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以一种文化观来衡量另一种语言极不合理,更欠公允。何况证明了哪种语言最先进除了让“愤青”们爽一把,意义又何在?我早说过,最先进的语言是世界语,全世界的人都说世界语?傻子才会那么做。倒是可以建议台湾独立后以世界语为其官方语言,就算是为推动世界语做一点贡献吧。
2. 比较两种语言,比如英语和汉语,或者要真正理解汉语的优势,就必须对英语有相当深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网上大多数参与讨论的人,汉语仅限于日常的运用,英语也只是对“托福”和“GRE”的了解。对英语语言文学没有足够的理解,就谈不上真正认识汉语的价值。
3. 具体来说,有一个很常见的误解,即认为汉语易学:一个人只要认识三千个汉字就能阅读《人民日报》。这句话最多只能倒过来说:看懂了《人民日报》,最多只能掌握三千汉字。《人民日报》常用的汉字只有三千多,但绝不等于看懂人民日报只要三千汉字。
现代汉语是以词为基本语义单位的。汉字的信息量大,组词能力就强,要掌握每一个汉字所包含的信息,绝不是“认识”这个汉字就可以了的。比如,认识“秋”和“千”不等于明白“秋千”和“千秋”。还有“行李”、“利息”等等。
所以要读懂汉语文章,仅仅认识汉字是远远不够的。要理解“胸有成竹”,远不止认识这四个字。
4. “中国落后,都是汉字惹得祸”。 这个论断实在太武断。中国不是永远落后的,历史上也有辉煌的时候。“事在人为”,人的作用是关键。“汉字限制了中国人的思维”,这一观点也值得商榷。这里要注意区分汉字和汉语的区别。汉字不会妨碍中国人的思维,甚至有实验说明学习汉字能提高思维水平。还要注意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先有了中国人,后有了汉字。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汉字,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导致中国人用特有的逻辑方式使用汉语。所以这不是汉字的问题,而是汉语,或者说是汉语的词法和语法的问题。中国人特有的逻辑思维如何导致了相对松散的汉语语法结构,汉语的语法结构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好容易、好不容易;养病、养花;救命、救火、恢复疲劳……)。科学从来没有在中国得到真正的发展,这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5. “汉字的同音字多,不可能拼音化”。常常有人用赵元任的“施氏食狮史”来证明拼音化不可取,殊不知这是赵老先生的一个幽默,当不得真。任何一种文字的表达都要借助上下文( context)。如果说汉语不能拼音化,那么等于说汉语就只能书写,无法用口头表达了。不信你把“施氏食狮史”读给一个从没听说过这段故事的人听,你还没读的牙齿和舌头打架,别人已听得双耳冒烟了。汉语究竟该不该走拼音化的道路,看来要留到下一代人解决了。
6. 某一种语言成为强势,不仅仅是因为该语言是否“先进”。“钱”能说话( Money talks.)。科技经济强盛了,语言自然跟着沾光。中国人现在全民学英语毫不奇怪。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洋人学汉语也“热”了,等有一天全世界的科技文献70%是用汉语写的,洋鬼子还不乖乖地坐下来把戊、戌、戎、戍;己、已、巳;日、曰;未、末背个滚瓜烂熟?
(本文参考大量文献,文献索引从略)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535561.html
说说汉语的先进性
——汉语必将取代其他语种成为“世界语”的论证
又听到了“汉语迟早要被英语取代”的声音,而且是使用汉语的人发出来的,不能
理解!记得美国曾经搞过一个“只说英语english only”运动,向全世界征求意见,那
是美国人因无知而无畏,更多的是他们的民族感情在做怪,为了达到“一团和气”的境
界,咱也不好多说什么。
但是母语是汉语的中国人说出这种话,我就不得不思考一下,这些人的脑子是有点
贵疡,还是他们太无知?而我说这种话,跟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绝对无关。以前在“
世纪大讲堂”上,有一位叫什么“李锐”的所谓学者,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英语统治世
界;还有些所谓学者,认为“汉语不精确”,“汉语不能细化了”;甚至于以前有本语
文课本上堂而皇之地写着:“走拼音化道路是汉语的必然趋势”。
最恨这些“一瓶不满,半瓶乱晃”的所谓学者,误导着国人。他们说白了,就像是
一群“扔掉西瓜去捡芝麻”的猴子!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们是怎么论证的?
如果你要以“英语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来反问我,我不会怪你无
知,只是因为没有人对你解释过。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实用科学”是从西方发起
的,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习目前阶段的“实用科学”技术,仅此而已,而且只是
“目前阶段”,并不是英语先进!
而实际上,英语是“愚蠢且笨拙”的,凭心而论,我对“生活在英文世界的人”是
同情的。他们真是无知又无奈、可怜又可悲!为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问问母
语是英文的人,“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别说普通人,就是研究生、大学教授,一百
个人中知道的绝不会超过十个!反正不是“Cube, Rectangular”,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但字典里肯定有这个词。还有例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
”、“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等等的,也只有专业人士才知
道怎么讲。这就怪不得英文世界里有那么多“专家”了,而且都是牛哄哄的“专家”。
对啊,一般人连他们的基本术语如“酒精绵球”、“血压计”都不会讲,他不是专家谁
是?
看看英文词汇量!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
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
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一百万个!感叹一下,真是“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啊
!英文绝对是世界上最蠢笨的语言,他居然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词汇。在英语世
界里,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
业人士一般都要懂80000字。
而汉语是触类旁通的!中国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
2000个汉字。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就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别说什么“汉语不精
确”,现代所有的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专家。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搞
不好研究的;也没听说中国火箭、原子弹研究时,专家是用英语相互表达的!
普通使用汉语的人用2000个字来描绘世界,而普通使用英语的人要至少80000字来
描绘。孰优孰劣,还看不出来吗?而且随着新事物的涌现,英语新词也得不断的增加来
描述。用现有的英文词汇根本描述不了新生的事物。
例如火箭刚有时,英文增加了ROCKET;计算机刚有时,英文增加了COMPUTER等,可
汉语则不用增加,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 “计算”的“机”么!英文就
不能这么组词,你如果把火箭说成“FIRE-RIVEN-ARROW”,计算机说成“COMPUTAIONAL
- MACHINE”,虽然概念上没问题,但是人的视觉有限,对阅读和理解造成什么样的影
响可想而知,而最主要的是降低人的思维速度。
有个的例子是,一位叫赵元任的先生曾经做过的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
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
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
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发音对思维的影响。
而英文怎么会出现这么长的发音,这就得从发语言的发音种类说起。在国际音标中
,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英语的声音种类是20×20= 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
400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
的不是“音节”。而普通话有21个声母、 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
,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在普通话中常用的仅是1200个。比较一下不难看出,
普通话的常用发音种类就是英语的3倍。
而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证实过,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的人,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
语言的人思维速度要快。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假设一下。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
,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
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使用英语的人可
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就不得不用九个
发音来区分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就是说,英语用“i
”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来代表“我”这个概念。
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
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语使用四分
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
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9:1。而如果世界有2000种事物需
要表达,那么英语的使用者就要用400个音中的2个以上的音组合来表达,而汉语只需要
其中的一个音来表达,那使用汉语所享受到的信息自然也就比英语多的多了。
在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
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
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
受到的信息只有中国人的多少?这也许是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的原
因吧?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想。
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
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这也就再次证明了汉语的先进性,也就是说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
最聪明的人。
有一个叫“阮次山”的先生,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
是比英语快得多。因为汉语是使用‘声’而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但是,既然
汉语是因为使用‘声’而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汉语中的广东话,使用
的声比普通话要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
这位阮先生并没有真正研究好广东话,虽然广东话使用的声调多于普通话,但是广
东话的缺点决定他不如普通话。第一,广东话的文字规划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
音节的声音存在;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
普通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但是,广东话中
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少了几乎一倍
。所以这点否认不了“声音种类多,思维速度快”。
这又解释一个历史上的“谜”,古希腊人为什么比古菲尼基人的文明成就要高。我
们知道,古希腊的文化是来自古菲尼基人的。古菲尼基人发明了人类的拼音字母,就声
音的分解来说,这是一大进步,但就思维速度来说,它却是一大倒退了。因为,为了筛
选容易区分的声音元素,菲尼基人只使用了22个辅音,这样,它的表达速度就比现在任
何语言都慢,而希腊人采用了元音。我们知道元音与辅音结合以后,声音种类等于增加
了好几倍。
事实上,菲尼基人的声音中也有元音,否则他们是发不出音的。所谓的22个辅音是
说他们仅承认这22个辅音为信息栽体,也就是,ma、me、 mu、mai、muo在他们的耳朵
里与一个m没有任何区别,这就像me的四种声调对于英国人来讲没有任何区别一样。由
于声音种类的突然增加使得希腊人的思维突飞猛进,造就了古希腊人的文明成就。
中国的古文明也反证了汉语的先进性。如果你问,既然汉语的声音种类多于英语,
汉语比英语先进这么多,那为什么中国没有英美国家先进?这个问题原因太多,无法一
一细表,但有一点是和语言有关的。如果声音种类突然增加的时候就有新思想出现,反
之,当声音种类减少时,思想就趋于保守。而元朝以后,中国的声音中失掉了一个“入
”声,而巧的是中国的衰弱正是从那时开始的,也就是当时的中国思想趋于保守。经过
历史多次的证明,使用声音种类少的人种一定会被历史淘汰!很多消失的种族之所以消
失,语言的声音种类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面对着人类发展出现的“知识爆炸”问题,最佳的解决办法只有使用汉语。前
面说的英语上百万的词汇量,正是人类发展必然导致的,而且必然的还要继续增加。而
任何新增的事物,目前的几千个汉字的组合就可以表达。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
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 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
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
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这些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
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这就增加了记忆的次数。为什么英语不把猪肉表示成pig meat呢
?你看,如果连在一起,那么就要发音四次而pork仅仅发音两次。这也就说明英语的发
明者,也注意到了发音的问题,但他解决的办法却是,以增加记忆次数来节省发音时间。
只有遇到不常用的词时,英语才和汉语一样,使用分解的词,比如驴肉用donkey
meat来表达。因为是不常用的词,即使设立了符号形式,别人很难记住。
而已增加记忆的方式来描述新事物,最终,随着新事物的增加,英语的词汇量增加
到了人类的极限,他就会被淘汰出局。而汉语的“联体词汇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
它使所需要记忆的词汇大大地减少。不仅如此,他还能够将词汇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整
理得清清楚楚。
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双名法”基础之上的,这种方法使得各种印
象在脑子中由原来的平面,变成立体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们给所有的生物一个名
字,结果,由于种类太多,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两种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没有名字
。林奈则将所有的生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下面放一个词,两者
组成双名法的名字。这样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减少了需要记忆的符号;比如原来有一
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又在每类中分成一百种,我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
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而不是原来的一万个。可惜的是英语“声”的限制,
这种立体的表达因增加名称的发音次数,而不能应用。而汉字却暗合这一理论。随着知
识爆炸的问题逐渐恶化,人类就有必要将其他的术语也仿照这个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
的办法就是按照汉语的结构进行改革。原因还是在于发音种类的数量。
这个现象最先是德国的莱布尼兹体会到的,他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德时期以来,
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但是,他也没有看到声音的真正特性。他是看到汉字在
数量上的性能而定义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识爆炸的世界,他
一定会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废除拼音文字而采用汉字。
再谈一下为什么英语一定会被淘汰。人的一生中能够记住多少单词或符号呢?当然
能有很多,但我们记忆这些单词或符号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认知世界。认识世界的
目的是什么?是认识新事物。有了新事物,英语又要增加一个新的单词,那又要记忆。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一个使用英语的人他一辈子的时间,也就只够记
忆这些单词,那还谈什么发展!
比如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有三万个单词,莎翁本人能够全部掌握。到了丘吉尔时代
,丘翁的掌握单词量依然是30000个,可是,那个时候的英语已经拥有几十万个单词了
。而现在,语言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应该掌握五
到二十五万单词。好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莎士比亚和丘吉尔都应该是文盲,至少是
没受过教育的人。
还是因为“一团和气”的问题,就不过于伤害使用英语的人的民族感情,点到为止
。只说一句,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
乔叟的诗了;而现在中国的中学生就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
英语的缺点还表现在他是一维的,属于密码型的语言。写英文像是编码,读英文就
是解码。仔细想一下,如果把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并没有什么原
则上的区别。按上边的对应,如一开始就把cab写成312,用一样的读音,又有什么不可
以!
而汉语就不同了,他是二维的,而纸面上的最大维数只有二维。汉字最大限度地利
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一
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呢?
这就牵涉到了“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的区别了。原则上“表音文字”比“表
意文字”更利于人类的思考,其实也是古菲尼基人发明人类的拼音字母,得到推广形成
的人的潜意识。很多人认为,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类型,英文属于“表音文字”的
类型,那是大错特错的。随着汉字的演化,汉字早就脱离了纯粹的“表意文字”,在汉
字中存在的大量形声字,就是一个明证。历史上,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语言所要表达
的概念不断增加,表意文字就要求拥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字符集。而现代汉语根本不用增
加字符来表达新的概念,只有英语在不断增加字符。
18世纪开始,英国强调语言的规范化,要求语言准确有力。1755年,约翰逊(
Samuel Johnson)编写了第一部英语词典,把英语词的拼写形式固定了下来。这样,英
语的正词法就能够以词典作为规范的根据。这很象中国秦朝时将小篆的书写规范化,但
是却没能阻止汉字语音的变化。
英语正词法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英语的书面拼写形式和读音之间的矛
盾问题。由于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推广和教育的普及,英语的书面拼写形式逐渐统一
,形成了规范的形式。而这些规范的形式又通过印刷的方式进一步固定下来。但与此同
时,英语的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表音”概念也就名存实亡了。例如,gnash
(咬牙)和 gnat(小昆虫)中,g不发音,knight (骑士)和 know (知道)中,k不
发音,而在中古英语中,这几个字母全都要发音。又如,辅音字母前的 r (如 arm)
和词尾的 r (如 father)不发音,词尾的 e(如 live)不发音,而在中古英语中,
他们也都是要发音的。这种情况,使得规范的书面形式与实际的发音之间出现了很大的
矛盾。这就形成了学习英语的一个难题,学习这种“表音文字”如果不查字典、不看国
际音标,就不能准确发音。是不是好笑?
而事实上,所谓的“表音文字”也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许多“表音文字”,由于千
百年来口语的不断变化,它的书面文字与读音往往相去甚远。像法语中的书面语言表达
的还是四、五百年以前的发音,不发音的元音彼彼皆是,如hommes读为um,aiment读为
em。
所以说,现在的书面英语、法语,也已经有很大“表意文字”的成分了。因为“表
意文字”也有一个优点,像历史上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文字与语音没有直接关系
,无论用哪种语言或方言去读,意义没有变化。这是几千年来各种口语分化交熔变迁,
而汉字一直作为一种统一的文字被所有人认同的原因。所以汉字使操不同口语的人互相
交流成为可能,而隔膜是统一的主要障碍。所以在“表意”、“表音”这一点上,汉字
也比英语有优势。
判断一种语言的先进主要是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
握;第二、是不是能够掌握到比其他语言更多的知识!用一句话来概括是:最好的语言
是触类旁通,最少的内容包含最多知识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而这种语
言只有汉字。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来看,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
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汉语来交流思想
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再加上汉字是单音节发音,反应速度也最快,人的思维也就
跟着快起来。
还有汉字的兼容性。比如,用汉语的中国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
基础知识,去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依然;而使用英语的不同行业专家要交流他们
的学术成果,则相互像是对牛弹琴。为什么?因为,物理有物理英语,化学有化学英语
。各行各业的专业英语不能互通。
对于汉字不能普及的原因是,有些人认为,汉字复杂、难学、难记、难用。那我们
就要搞清楚一个前提,汉字的“字”与英文的“word”概念一样吗?当然不同。我们学
汉字,学一个“字”,学的不是字的本身,而是学会了一个“概念”。不错,一个人一
天之内就可以学会26个英文字母,那请问他就能阅读英文了吗?还是不能。
我们学会了2000个汉字,就能够满足日常阅读了,因为学会的是2000个概念。而以
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用同样的时间,就算他学会3000个英文单词了,又怎么样?能应付
日常阅读吗?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能明白,因为从小我们就要被迫学习英语,很多人
还会以“会英语”而自豪?!
还有一项研究表明,汉字作为一个复杂的文字符号系统,他的信息熵是所有语言中
最高的。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逐渐扩大汉字容量,随着汉字容量增大,信息熵的增加趋
缓;汉字增加到12370以后,不再使信息熵有明显的增加。于是我国科学家指出,汉字
的容量极限是12366个汉字,汉字静态平均信息熵的值,即平均信息量,是9.65比特。
通过数理语言学中著名的齐普夫定律(ZIPF’ SLAW)进行核算,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信
息量最大的文字符号系统。
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字的信息熵的比较是,法语是3.98比特;西班牙语是4.01比
特;英语是4.03比特;俄语是4.35比特;而汉语是9.65比特。
汉字的这种信息熵优势是什么概念?简单的比喻就是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差别。
十进制数字系统需要人记忆0-9,10个符号,二进制只需要记忆0 和1两个符号。十进
制乘除要记忆9×9表,二进制只需要学会与、或、非的简单逻辑。但是,人类在日常生
活中为什么不使用二进制数字系统呢?因为去记忆的会把人累死!
反过来,人类为什么不用十六进制,或更高的进制呢?一方面是人脑智力的限制,
另一方面,十六进制也未必能大幅度提高信息熵。这种信息熵反映在文字上表现,举个
例子就是,就算是一个文盲,他都能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本中找出汉语文本,因为
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本。
而如今实用科学的表现,计算机技术,为什么不能使用中文为基础语言呢?我想这
只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水平问题。因为谁也不知道,是不是信息熵高的语种就不利于计算
机处理?不能妄下结论。简单的比较汉字与英文的输入速度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因为“
字”与“word”是不同的概念。要比较只能比较同一内容的中英文两个不同文本,计算
击键数的差值,不过这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而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化的标准,来衡量汉字与英文字母的优劣是件很荒
诞的事情。现代计算机技术说到底就是基于“二极管”的技术,将来的发展很难预料。
难道要人类高度智能的思维模式,去模仿“二极管”式的思维?那不就是典型的削足适
履了嘛。试想一下,难道当年会因为发明了黑白照像术,人们就该废掉油画的色彩?难
道当年就因为摩尔斯电码适合新发明的电报,人们的语言就都应该改成“嘀嘀嗒”?那
都是可笑的。
但在“词”的单位基础上,现代汉语与英语是可以进行比较的。现代英语为了应付
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科技、新概念,只能去不断地造词。但无非是借助拉丁
词根或重新组合已有单词,结果越是专业科技的词汇,就越长、越难记。或者是大量使
用缩写,如WTO、FBI、IBM、UFO等等,缩写一多就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在这方面,现
代汉语造词的优势就十分突出了。
所以我只能说,如果一意的推行英语实际上是在将世界文化推向深渊,是在摧毁世
界文明!
有一个很好笑的说法,使用汉语的人,完全有资格去控告那些使用英文和其他语言
的人。控告他们一直在制造着环境的污染,破坏着森林和草原!道理是,如果印刷同样
信息量的一本书,英语要比汉语多用至少2倍以上的纸张,其他语言也是。那他们要多
用掉多少木材造纸,而造纸又要产生多少的工业废水?当然只是说笑而已。
说笑完了,我们就是深思了。就是这样一种世界上最成熟、最先进的语种——汉语
,而他的一些使用者,居然在宣称废除他?真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怎么了?
我想,中国落后的根源也许正是这种无知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这些无知的人
,自以为比他是天才,所以凡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要一口否定!当然传统的东西当然
会有糟粕,也正如西方文化中有很多垃圾一样。但是有些人却因为传统的东西有一点糟
粕就要全盘否定,把西方文化的垃圾弄回来当宝。我除了说他是败家子外,还得说他们
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2&postID=20295#mark
都不是上帝的语言,怎么可能没有缺陷?
最起码,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十几亿人来说,使用汉语是最佳选择。
解决了汉字输入的难题以后,汉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俺在国外有10年左右,只能够在网站上用英文与别人交流。并不是因为俺英文好,而是不会汉字输入。后来会了汉字输入之后,在中文网站上绝对是用汉字交流。而且,绝对还是觉得用母语才能够得心应手。严格来说,第一代移民,英语真正好的极少。特别是口语,中国腔太重了。
从母语的角度,都不难。俺太爷爷只读过两年私塾,国学根底就相当好,喜欢读古汉语。
而从外国语的角度,都难!或粗通易,精通难。俺们当年学了几年英语,就可以通过TOEFL,GRE等。但出国十几年之后,英语还是麻麻的。
卡西莫多是法国人!能轻松搞懂未末,当然不弱智,不简单!哈。
别以为你能分清“WM”就比那些能分清“未末”的人弱智了,要有自信。回家下点功夫你会弄清楚“dbqp"的区别的!
论文未能达标,回家再写。
假设部长的话不是幽默,是真的认为中文是最好学的语言之一,楼主例举的大量英文和中文的例子,给两者作了最好的对比,认真的态度一目了然。
假设部长的话是玩笑是幽默,那正好说明了中文的确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楼主的文章就更无可厚非了,正好论证了部长的话中之话。 那些骂人的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面吗?
Hehehe, from your name I know you are younger than me. I belong to the those who were born and raised in the 60s…. anyway, I never learned to type Chinese, my work back then didn't require me to use Chinese, instead I learned the English typing… so it is faster for me to write in English…. Since I got here, I haven’t used Chinese that much either/ speak English at home too/married to an American… now my new job/ to be in charge of Chinese Market since last year required me to deal with our own country folks, Chinese people, and once a while when I travel back to China, I have to do Presentation in Chinese… thus visiting and blogging/ only started this month give me the opportunity to brush on my Chinese/ being here too long, my Chinese is getting rusty… and I am surprised to find out there are lots of interesting articles posted in wenxuecity… that’s why I got involved in this….
不过我还真的人为汉语有很多优势的。尽管我说英语时已经不需要在心目中翻译一遍了,还是更希望说汉语。
各位如果有意,请到我的博客去拍拍板砖:
http://cspeng.blog.sohu.com/61027066.html
同意下面有位同学说的,语言是文化,是历史,我们不会跑到博物馆对着西周出土的文物说:嗨,这个太容易了,我回家拿块泥捏把捏把就行了。
嗬嗬,大家都放轻松吧!
很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我踩中了地雷.
你是个可以拿来让我说服自己去认同作者文章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强力支持作者和整段的英语(这里用英文的人都是支持作者的).
很遗憾获悉你的中文输入法不好用,对我的臆测,向你表示歉意. 不过, 没了中文输入, 对你也算是个福音,不必挖脑筋想拼音或者五笔来敲中文了. 只是我觉得, 如果你能够做到永远不说也不看中文,我就会彻底信服"英文是世界上最最简单的语言".
下面在赘述几句看法, 与你无关的.
我在开始写评论的时候,没有读别人的评论.凭我对文章的理解,如一兄弟所说,整篇在"掩耳盗铃",暗里狠狠地贬中文.起初,我还以为自己中文能力太差,理解偏激;同时也处于对作者辛苦码了那么多字的尊重,只指出了作者论证不中肯的地方. 不想,后来看别人的评论,文革和红卫兵的词都被"英文论"的一方拿来当杀人不见血的永恒武器.我只有想大骂某人祖宗的感觉. 后转而想, 中国人中象楼主这样的人简直多如牛毛.我如果都让自己气愤一下,即使我为三岁小孩,也早被气得夭折了.
算了,远离此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吧".
况且这里的贴子全世界的华人,留学生们都在看.你们不觉得自己在学好外语的同时,把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好好再学一遍吗.
提醒一下.我们自己中国人中13亿人口还有一小部分人不认识字呢.就是有许多人会说普通话了.但是还是不认识字,就是认识一些字可能不理解当中的意思.解放后中国的文字改革也是有它的道理.是让更过的人理解和读懂汉语.当时的文字改革把许多文字都简单化了.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用容易,简单来形容.它都在伴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去革新的.
还有文章主人,拿英文和中文来比较也是不对的. 英文当中也有许多外来文字.比如法文.西班牙文等等.我们中文当中有外文也是不惊奇的. 而且这些外来文字.翻译的各种各样,也都是不希奇的事情.
还有中国虽然文字统一有上千年的历史,可是语言的统一却是这近百年的历史.解放后才开始了普通话的普及.看看我们中国有多大.想象我们周围的亲人有多少人说着不同的方言. 记得我小时候回姥姥家探亲.那里的乡亲们说我说的普通话好听.可是我那时就听不清楚他们讲的方言.交流特别别扭.还有这次我去上海,到上海植物园一带遇到许多年纪大的上海人.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我问他们什么他们能听懂些我说的.可是我却听不懂他们说的.
不过最后,强调还有外交部长让更多的外国人学会学好我们中文,我是支持的.因为中文在全世界普及了.也对我们这些海外华侨有好处呀. 也感到自豪呀. 我经常见两个中国夫妻用英语交流说话.可是我可从来还没有见到世界上有哪个外国夫妻之间用我们中文交流说话.
上面有人用英文和同胞们交流,你不觉得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惭愧吗.你的英文就好的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写了吗.奇怪!你是否结婚以后在国外和你的中国太太用英文交流呀,还是讨个洋太太回家.
这里给你介绍一个和可笑的夫妻,他们是我在欧洲认识的朋友.男方是第二代华人,会讲广东话,不会普通话,也不会写汉字.而现在他所讨的老婆,却是一位地道的欧洲姑娘.对中国文化非常喜欢,说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结婚前两位很好.男方没有考虑许多.可是两个人结婚后,妻子经常问他一些中国文化方面的话题.搞的他回答不上来.他这时候才后悔,和惭愧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亚洲人.虽然在这里长大.可是在欧洲人的眼里你永远是一个亚洲人.于是他把责任推卸给父母.愿父母不让他学好中文.搞的他父母有苦没有地方叙述.因为他们工作忙,从来没有考虑到让孩子把自己文化流传下去.
我认为楼主说的有理。
小孩子对语言的记忆是以听为主的,所以能读出来,听到了发音,就能理解意思了,读不出来当然就不知道意思。所以能读很重要。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1312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1328
hahaha, your comment cracks me up.... Chinese is my mother tongue. Born, raised and educated in China, I still feel my Chinese is much better, or it's easier to communicate in Chinese than English even though I had studied quite a bit English at college in China and lived here for a long time.. The only reason that I write it in English is because my Chinese typing sucks/ extremely slow, it takes forever for me to type a paragraph...
高手有两绝:1,惹别人多骂,让人自取其辱,2,诙谐幽默,调侃自如。
俺是个粗人,不会讲什么道理,但是你话里话外的意思俺再傻也能读个大概出来。
做为一个中国人,俺想和你说的就一句,,,去你妈了个B的
Besides, Minister Yang is not stupid but his answers are not clever at all-- most of the high school graduates cannot do worse than that.
不过,我说实话,我还是更喜欢李大叔的风格!
你说魔术两个字,中国人如果不学习的话念不出来,Magic这个单词外国小孩子不用学也会念。但是外国小孩子就算不学习这个词,也很碰巧发音正确了,那他不通过学习会知道这个词是什么含义吗?
不知道意思,甚至词性用法都不知道,会念顶个屁用?至少中国小孩子看到魔术两个字,看到里面有个鬼的部首,有个术字的组成,也能大概采出个一二三来,放在大段的文章里面,也能理解意思,而不用理会读法。
真不知道你这种烂文章,也能上文学诚推荐,真是丢人!
“例如“魔术”两个字没有学过的话,中国学生无论如何是不会认识的。反之,“Magic”对于英美孩子来说,即使没有学过,看到了,也差不多能读出来。”
这段话说得颇有逻辑--读出来不就认识了么!haha
记得十年前,俄国一语言学家(学了近百语言, 想来应有发言权), 曾说, 最难学的语法来自日语, 最难学的发音来自阿拉伯。
现在中国是大国, 大家也要大度些,多学些,才会风度些。
别拿无知当有性格
中文确实有文中所提到的缺点. 但是英文同样也有不少缺点. 所以难和容易都是相对的.
既然是相对的, 英美宣传英语容易, 法国宣传法语容易, 中国宣传中文容易, 都是无可厚非的.
在这里, 我个人不认为杨在"幽默".
易跑题。原作者提出的两个问题其实切中要害,但谁都没抓住。
1-最容易学的语言?说,写,读,互不相干,怎么会容易学?
2-我们是选择中文作为母语的吗?我们是生在那儿,就学中文,没有选择。
而且,说上述话时,杨没表现出要幽一默。幽默是要禁得住推敲的。想幽默,会幽
默,是两回事。
还有,中文语序结构简单,中性词少,多非褒即贬,说者选择少,听者难耐心,容
易造成交流时起急。看看台湾日本(日文也受中文影响)政坛的拳脚就明白了。
不过估计你的半吊子英文你的洋祖宗不认识。
就凭那浩繁的数百万单词,我的天,我告诉你,物理系的看不懂数学系的论文,数学系的看不懂化学系的论文,反正谁都看不懂谁的论文,因为那些专业术语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玩艺儿。
学了两个洋文就把自己当假洋鬼子了,可惜,也只是个假洋鬼子。
不过估计你的半吊子英文你的洋祖宗不认识。
就凭那浩繁的数百万单词,我的天,我告诉你,物理系的看不懂数学系的论文,数学系的看不懂化学系的论文,反正谁都看不懂谁的论文,因为那些专业术语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玩艺儿。
学了两个洋文就把自己当假洋鬼子了,可惜,也只是个假洋鬼子。
“中文易学“之说显然是想幽默一把。不必太认镇。但确也算不让是妙语。
悟空,踩了中文,还踩了中国的部长,啐你唾沫的占多数人就肯定是理所当然的,否则很难相信中文会是13亿人的母语。
感谢关注我的留言,其实今天比较空,没事,就来凑凑热闹。
我觉得就一片“吃饱撑着”的文章而言,其研究精神已经足够了,置于结论到底是“容易学”还是“不容易学”,至少我不关心,所以也就无所谓误导不误导。我觉得此文能让其他吃饱撑着的人一起娱乐,很好!
顺便说一下,骂我的人太多,是不是包括北京人,不记得了。但是,我是真心地觉得北京人很土!真的,不骗你!
东山不是山东,
我当头棒喝还不是为了唤醒你这糊涂人
不要莫名其妙就被所谓的文人学者给忽悠了
刚才的贴里有"说民主是gou pi"二字,不知道是被"和谐"还是被"民主"掉了. 赶紧补回来. 呵呵.
又占楼主的地盘liao. 罪过.
你个山东棒子到处乱打,活腻歪了?
求求作者千万不要回国,国内象你这样的精英已经够多了,而且我们政府还最容易信你们这样的精英.老百姓被精英们害得也够惨的了.
关于有人提到民主之类的,都是啊,到中国人手里,都成了谋私的手段了.
哈哈, 你的名字very funny, 被北京人骂过吧? :)
我同意作者很有才, 但说到研究的一丝不苟, 就不敢赞同了. 起码在比较两个事物的时候, 应该引用双方的数据, 而不是只引用其中一方的.
如果观点不够客观, 再有才, 再一丝不苟, 也只能误导的更严重. 你说呢?
既然作者费了这么多笔墨并引经据典以并实例进行论证, 咱也就耐着性子读完. 也为了尊重作者, 毕竟咱还有点话要说呢.
读完全文,感觉有二:其一,觉得作者很偏袒英文,尽管行文中"汉语"也曾与"英语"打个平手;其二,作者对的拼音改革方案实在是很误导,有"惟恐天下不乱"之嫌.
先说其一, 举个小例(可能有点和作者一样钻牛角尖). 作者文"虽然英语并不是会读就会拼...一个正常的英美小学生虽然没有太大的词汇量,但他/她能看整部的Harry Porter。中国孩子则困难得多。例如“魔术”两个字没有学过的话,中国学生无论如何是不会认识的。反之,“Magic”对于英美孩子来说,即使没有学过,看到了,也差不多能读出来。" 这是作者用英语将汉语打败的例子. 作者很幽默,暗示一个只会26个字母和基本发音规则的英美小学生能够"看"整部的Harry Porter!!!让人多么惊讶啊!!如果语言只是用来读而不是理解的,我马上闭上我的嘴巴. 同样的道理,英美小孩能够读出"Magic",但如果不明白其含义,我觉得是等于零蛋.和中国小孩不认识"魔术"顶多有百步和五十步之分. 另外, 顺便提一下,"大黄""陈皮"等不需要去理解意思,它们只是药材名词而已.
其二, 作者的拼音改革方案只会给非汉语者学习汉语添麻烦,道理如同多音字一样. 说汉语的人都容易混淆, 别说老外了. 就英文来说,也不能把conservation拼写为conversation是不是. 就这一点,我也愤青一把, 作者为什么不建议英语的发音改向我们靠拢呢.此外,也更没必要为了外来词而改汉语拼音,直接用就行了,如同英语里有法语的单词一样.
总结,作者严重偏向英语.建议面壁思过一年,哈哈.
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要被别人评价的。要不你写他干吗?吃饱了撑的,闲的慌啊!!大家评论几句就什么文革啊,红卫兵全出来了。看来作者不去中宣部真算是埋没人才。
这个国看你算是白出了,一点民主的精神都没学到,纯粹就是一个文痞子!!!
“普通英美人士可能不认识“Octacyclic”(八边形),可是看看下面的“现代汉语”,没受过大学专业训练的人会不会一头雾水呢?:
“Java开发者利用它简单,便利的API就能够读取Excel电子表格, 进行修改并能够把修改后的变化写到任何output stream中(如:Disk, HTTP, database, 或任何socket)。”
这段话的英文原文对一个具有电脑知识的英美中学生来说不算困难吧?”
这段话的汉语对于一个具有电脑知识的中国中学生来说也不算困难。
虽说此文感觉有点“吃饱撑着”的感觉,不过作者还是挺有才的,而且研究的精神一丝不苟。没有文献索引,是个瑕疵,不过我想大家也不会计较。
居然还是用你觉得很难的汉字码的 按你的意思你怎么不用英文码呢..
你说的不错,但是在这件事上我认为你也是自以为是的典型。国内的是有不少弊端,但你凭啥要教育他们呢?世界上学汉语的人越多自然越好,站在杨部长的位置上,你准备怎么说,你准备在记者面前板着脸老老实实的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文字,你们爱学不学?
真是迂腐可笑的家伙
其实,更多的人,尤其是记者们,尤其是那些西方记者们,只是一笑罢了的事情而已!
在计算机技术解决了输入方法之后,汉语无疑比英语有更大的发展和应用前途!
well agreed
文中只引用了英语群体的数据来说明汉语难学, 而不愿寻找非英语群体学习英语的相关数据. 以此来证明汉语比英语难学, 有些不够客观.
比较客观的说法是, 难或容易都是相对的, 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
你要是东亚人群, 你会发现汉语,日语, 韩语比英语或者世界语容易的多; 如果你是英语为母语的人群, 你会发现相反的情况.
如果你既不是东亚人群, 也不是英语人群, 也许你会觉得汉语和英语一样难学.
I don’t think we shoul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is easier to learn than English simply based on the fact that foreigners pick up Chinese much faster…. The crucial part lies on how you study a foreign language. Foreigners, say Americans study a foreign language by picking up the oral and listening part first, and pay less attention on reading and writing; while we Chinese just do the opposite way…. That is why we can read and write English pretty well, but when it comes to speaking, listening, we are not as good; and Americans can talk, they pick up the dialog/conversation easily. If you ask them to read and write Chinese, I am pretty sure not too many of them can do that…..
另外,我的老师的儿子在中国一年的,口头交流没有问题,可是是个地道的文盲,中国字认识28个,包括自己的中文名字。问他为什么,他说太难了,对应不上。
而且你举的例子都实在是过于偏颇,本身就是站在特定立场上选取的,从学术上讲也是站不住脚的。这样的问题就不适合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而要从宏观上找证据。
英语的优点是拼音字母,汉字的优点是组词。但汉字的拼音化经过初步尝试后已经被否决了。而英语的组词话趋势是很明显的。连英美人也开始认识到,用造新单词来表示新事物的方法过于笨着,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组合词。你说哪种语言更先进呢?
谢谢您的支持。其实不必多费口舌,文学城的红卫兵组织很强大,棍子乱舞,帽子乱飞,咱早习惯了。就当看猴戏吧。请多指正,交流。
平心而论,我十分希望那些骂我的人能好好写一篇像样的东西出来。哈哈!
呵呵,看来您是受过文革熏陶的。一个大帽子好厉害。您从哪儿看出语气不对立场不公?人家是正二八经的语言比较。与其不对的地方,好像只有对部长的批评。这样的部长不该批评?
Mr. Yang, being the Bu Zhang of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hould’ve been more careful about making the judgment on whether Chinese is easy or not to study. I always tell non-Chinese speakers that Chinese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languages, it is not that easy to master. Not that I want to scare those Chinese enthusiasts away, but just tell them the truth… Besides, any language that is easily to be mastered, can not be a fine, sophisticated language. With 5000 years civilization, our Chinese language has to be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omplex and not -easily- mastered language....
Excellent article. You can tell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is a linguis, or at lest he or she must’ve studied and done some research on languages….I can appreciate it a lot….
Mr. Yang, being the Bu Zhang of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he should’ve been more careful about making the judgment on whether Chinese is easy or not to study. I always tell non-Chinese speakers that Chinese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languages, it is not that easy to master. Not that I want to scare those Chinese enthusiasts away, but just tell them the truth… Besides, any language that is easily to be mastered, can not be a fine, sophisticated language. With 5000 years civilization, our Chinese language has to be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omplex and not -easily- mastered language....
有人攻击本文作者中文没有学好,更是扯淡。本文观点明确,论据材料如此充分,中学没有学好?难道非得想杨部长那样力挺中文才叫学好中文吗?
至于,杨部长是不是幽默,我觉得一个人不能够把幽默建立在错误的逻辑推理上。杨部长的逻辑推理能力与其身份极不相称。
如果你自己是个中国人,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处处要站到外人的立场说话.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讲中文的洋人, 或者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说拿了人钱, 帮人说话等等), 就不难理解的.
如果是文科的,我觉得你无知,
如果是不学无术的,我觉得就没什么了。
老杨是在拿汉语与梵语比呢~呵呵
有人非要说,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对,因为有人测量的结果是299尺而证明李白的错误, 你觉得可笑吗?
有人问世界上谁最亲,你可能说,“我的母亲”。别人可能说是他的父亲。你觉得这有矛盾吗?
租车可以用来翻译RENTAL CAR 吗?
PARTY翻成聚会吗?
语言这个东西沉淀了每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不能简单的用好学不好学,先进不先进来说。
是说你不解风情呢,还是说你榆木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