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惯了金钱的奴隶

(2006-07-19 18:32:36) 下一个

当惯了金钱的奴隶
朱必圣

 

 

不知大家有没有我这种感觉,平时总是心存警惕,害怕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生活细节上,不小心成为他人的受害者。你瞧,我们平时买菜,一不小心就会买回过度污染的蔬菜、水果;生病上医院,一不小心就会抓回来医生为了多得回扣而多开的一些无益而有害的药品,而自己还被蒙在鼓里,照着所谓的医嘱,吃到完了为止;还有你去商店买东西,一不留神你会买到伪劣产品。在生活里,你要防着被欺骗,防着被欺负,为此你要小心地维护自己与四周围人的关系,为了让他们感觉到你与他们是一伙的,你得小心地掩盖起自己的个性和情绪,免得他们以为你是超群的,那样的话你就难过了,大家生活在一起,就像打牌一样,如果你没有同伴,那么你就成了大家一致对付的目标,大家联合起来让你最先出局。总之,你面对这一切,都是采取现实的生活态度,在做一个视时务者。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弱者,在生活中弱者受害是不可避免的,惟一可采取的方式就是忍受;另一方面,不知不觉中,你实际上跟上了现实生活中功利的原则,你认可功利意义,所以你无力再抬头代仰望道德理想。你买了严重农药污染的蔬菜,你只得自己想办法处理;你买了假药回来,自己吃了反而要庆幸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后果,只是多花了一些冤枉钱而已。你这是在对自己说,现实如此,你只能去适应,去提高生活防范能力,去学会怀疑人,学会忍受。我相信,等到有一天,有人往大街上放毒气,你首先想到的是挤到人家的前面去买防毒面具。

尽可以使自己在生活中受到最小的伤害,这是所谓的务实的人们的生活原则。在这个原则下面,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呢?比如今天看到的一则消息说在一列火车的卧铺车箱里,两个凶徒一连几次强奸了3名女子,而这时候,同车箱的40几个人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暴,这40余个人中,还有这3名年轻女子的亲人,有的是她们的男友。这软弱的40几个人只知道遵守现实准则,而不知道维护正义、道德。由此,我们也看出了所谓务实的人其实是非常软弱的,只是他们的忍受能够很强,可是为道德斗争的精神却十分微弱。认可现实的人,大多认可自己的命运,同时也认可自己身边和周围人的命运,他们以发生过的和要发生的一切为现实,他们充当的就是现实的奴隶。他们在自己的脖子上套好了绳索之后,还把绳索的另一端交给了命运。这样的人是没有自由的,他们只得认可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命运。

我所在的现实中,的确有许多这种现实的人,他们以可视、可感、可用的东西视为生活的目标。面前看得见的东西,诸如金钱、财产、权势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生活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获得最大的利益,二是尽可能减少所受的伤害。即使有时,生活中出现一颗炸弹落在自己的身边,他也要尽可能快地把它捡起来,朝别处扔去,他根本顾不上考虑会不会扔到另一个人头上。

大家生活的目标都这么现实,都这么可感、可视和实用,我不知道其中的幸福在哪里。我想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由,空气就是能够给你有一种自由的感觉,你从来不会觉得空气对你有任何限制,你怎么呼吸也不可能把空气呼吸光。因此你可以自由呼吸,毫无限制,即使你知道自己的生命停止了,呼吸停止了,可是你仍然相信,空气绝不会消失,在你停止了呼吸之后,空气还是像过去一样充分,一样无限,一样永恒。其实,这种信仰很重要,它重要的程度要超过世界上任何高深知识的教育,因为它是人格的基础,因此人才获得人格的自尊。这一点世界上任何知识是做不到的,没有人单单因为拥有知识而获取人性的尊严。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纳粹的杀人狂魔的队伍里会有一些知识渊博的教授,会有一些富有文学音乐和艺术修养的人。这些人虽然有学识,有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修养,可是并不等于就获取了人格的尊严。拥有人格尊严的人,不仅会自觉维护自己的人格自尊,而且任何时候都会肯定他人的人格尊严,并且充分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时候,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就等于尊重自己;不会尊重他人人格的人,也一定不懂得维护自己的人格。如果说他们也有人格的话,那也是病态的人格,他们有傲慢,有凶恶,但没有同情,这是致命的。

之所以,我们的世界会有那么多虚假,那么多悲剧,完全不是因为物质的原因,不是因为贫困;完全是因为人格上的疾病,未获得自尊的人格,同时也无法认同他人的人格尊严,他们会在自毁和他毁的过程中,获得病态的快感,就是毁灭的快感,死亡的快感,地狱的快感。

我们看到,世界上虚假的东西会四处漫延,像会传染一样,不出一会儿功夫,它就传遍四邻。 因为在这种虚假里面,包含着现实的功利意义。虚假只是表面,而真实的目的是获得功利。功利是大家生活中最认可的意义,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这个生活目的,就像大家都欢迎财神一样。正因为这样,大家普遍认可了生活的一样原则,那就是目的和手段是可以割裂的,为了功利的生活目的,可以采取种种不正常的手段。目的的合理,掩盖了手段的危险。这时候,虽然人们呼吸的空气还是自由的,可是人文环境却相当郁闷。

一个正常的人文环境就像一个人的人格一样,至少得具备互相尊重的基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得具备最基本的人文观,就是得把人当人看,相信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相信有比现实生活更重要的精神目标。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正常的道德和公正的关系,他人才是自己的自由,自己才能成为他们的自由,社会才能最大可能适应人性的道德目标。

在我们的生活中,构成生活最重要因素的关系中,不是我们与物质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与财富、金钱的关系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生活只是我们与物质的关系,那样是可以通过社会价格体系去确定,划分好劳动与分配的关系就可以了。可是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与你、我与他,我们与大家、我们与他们、我们与你们的关系。这些关系的维护,靠的绝不是社会价格体系。如果说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性的欲望的一种投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投射的就不应当只是简单的欲望,而应当是感情、道德观、价值观和人性的终极本质。如果不是这样,有人把人与物质关系中的欲望投射到人与人的关系上,那么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就必然只是功利关系,这种关系把人变成人性之外的其他东西的工具,人格或者人性本质在这之中不是主体,不是中心,不是目的;而人性之外的东西凌驾于人性之上,成为主体和中心。这不仅是人生命的异化,而且也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虚无化。

那种完全无视人的道德、情感和精神意义,只关注物质利益的人根本不把现在的世界看成是一个人类社会,他们把它看成一个物质的世界,欲望的世界,野心家们实现各种野心的世界,因此才有人愿意通过贩卖黑人奴隶来获取金钱和财富,愿意通过战争和各种残酷杀戮的技艺来达到政治目的。在他们眼里,人生最大的目的是与有限的东西,与世间的物质和可见的地位达成紧密关系,为的是把自己融入世界的有限性中。因此他们要把其他人当成他们的政治对手、商品对方等等,他们要像对待物质一样来对待这些人,让这些人成为他们的工具,他们要成为使用工具的人。他们硬是把人的作用机械化、功能化了。社会中,这些人不是成为匪徒,就是成为独裁者。他们的作用是毁坏社会公正和道德体系,破坏自由、和平;他们起到的作用是非人格化,他们要把世界建设成为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欲望的世界、一个有限的世界;一个没有明天的世界,没有未来,没有理想,各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眼前欲望的满足。一根玉米棒,如若它出现在一群物质主义者中间,它必然是大家争夺的目标,甚至为此而互相残杀。我这样说不仅仅只是假设,虽然在本文看来它只是假设,可只要回过头看看人类历史,看看历史中人类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战争;你就一定会明白,其中绝大多数战争都是为争夺物质利益而爆发的,因此历世历代都有不少人要为了这样的物质利益而流血牺牲,为了现实目的,而杀人或者被杀。这个世界的土地已经吞下了太多这样的鲜血,这样的悲剧了。

同样是一根玉米棒,如果出现在另一群善良,富有同情心、爱心的人们中间,它的效果完全不同,虽然这些人或者非常贫困,他们都身处饥饿,他们全都需要这根玉米棒;我相信这些人没有一个会想到独享这小小的一根玉米棒。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仅只了解自己的需要,而且也深深知道身边人的渴望,他们相互同情,相互关心和爱护使得他们的痛苦和欢乐都是共享的。这样,他们之间不仅不会发生争夺玉米棒的暴力事件,而且他们肯定会采取最富有人情特点的方式,来处理这一根玉米棒,就像电影《泰坦尼克号》一号,面临大船沉没的关头,全体乘员一致认为应当把生的希望留给妇女和儿童,他们全都主动给妇女和儿童让开了生的道路,而自己勇敢面对死亡。我还记得一件事,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萨嬷嬷在发表获奖演说中提到的,也是关于食物的事。她说:“有个人来到我们的屋里说:特里萨嬷嬷,一个带着8个孩子的家庭已经很长时间没东西吃了,看看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吧。于是我带了些食品立即到了那儿,我见到孩子们的时候,他们的眼里闪着饥饿的光--我不知道你们有人见到过饥饿的人没有,可我总能经常见到。孩子的母亲给自己的孩子分完食物之后就出去了。等她回来的时候我问她:你去哪儿了,你干什么去了?她的回答很简单:他们也饿了。最令我感动的是她知道他们是穆斯林家庭。那天晚上我没有多带米去,因我想让他们享受这份分享的喜悦。这些孩子们能跟母亲一道传递快乐、分享喜悦,那是因为她付出了爱。”这个遭受饥饿痛苦的家庭中,孩子们的母亲得到有限的食物之后她不是将它们藏起来,只让自己家里的人享受;而是马上就把这些食物分给跟她一样忍受饥饿的人们,不管他们是谁。在这个故事中,一袋食物只是传递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情感的纽带。食物不是中心,不是根本,它只是用来体现人与人相爱的感情的工具。

由此可见,人在物质面前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关系重大。如若人成为物质的奴隶,受物质需要驱使,那么社会里充满各种欺诈和压迫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社会中,犯罪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了;反过来,如若人成了物质的主人,物质不仅用来实现个人的生存和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且也是用做生活中相互关心的一个项目,物质靠着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和关爱而相互传递。在这两种情况中,虽然物质的性质没有改变,但是人的地位改变了,前者的人彻底丧失了自由,物质力量支配了他的行动和思想;后者的人是自由的,人格是独立和自尊的,他是物质世界的主人。前者是奴隶,后来是主人;这两个有多么不同啊。

奴隶不仅没有自由,而且是被动的,不由道德、理性来支配其行动和思想,他的行动和思想完全是非理性的,也是荒谬的。还有一点,这些人还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的思想是被动的,所以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如果他们喜欢鲜花,他们会立即从花园里把它们摘下来;而做花园主人的人不同,他们喜欢鲜花是靠劳动来种植和养护它们。虽然摘鲜花的和种鲜花的他们两人都拥有鲜花,但性质不同;摘鲜花的拥有的是有限的鲜花,而种鲜花的拥有的是永恒的鲜花;摘鲜花的拥有鲜花的尸体,而种鲜花的拥有鲜花的生命。

请大家仔细辨别!

 

                                          2002913-1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