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香雪

匆忙的生活,偶尔停下脚步,喝杯咖啡,记下一些想到的事情
个人资料
正文

ERGONOMICS 与医院管理和医疗环境

(2008-01-26 14:06:32) 下一个

医院是医治疾病的地方, 也是传播疾病的场所.
那天进入广州某大医院的门诊部时, 居然在脑袋里一下就窜出这句话, 而且再也挥之不去.

那是我过去实习过的医院, 以前是一片两三层楼分散的普通房子, 大概因为病人量增多和近年来国内各医院产业化竞争, 都盖成了高楼大厦自从建立新门诊部, 多次在旁边经过但没进去看, 这次是因为有病人需要处理, 便进去了.

我想去的科室好像是十几楼吧, , 我忘了, 那天实在太恐怖, 以至我都记不清到底上了那一楼, 反正一进门诊大厅, 左右两侧四条电动楼梯不停上上下下黑压压的人流一直通到四楼, 再往上就是升降机, 人多得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比商场还恐怖, 我的第一想法是 : 起火了怎么办, 这么多人能及时有效撤离出去吗 ! 另一个我马上想观察的是通风条件,这么多人群在大厅的所有空间流动,有多少病菌在空气里飘扬? 我不敢乘升降机, 找楼梯, 再高我也走上去, 还好, 从楼梯走上去的只有我一个人, 刚进门时的那种恐怖感减少了. 不过处理完病人后我还是鼓起勇气站在四楼观察大厅了解病人的流动情况, 一般病人来就诊都有家人陪伴, 应该说大厅里流动的人员里有一半不是病人 . 再观察整个门诊的设计, 挂号在楼下, 交费在三() , 取药好像在三楼, 一般来说看一次病, 楼下括号, 上楼看病, 下楼取药, 还好, 如果需要什么检查或治疗换药的, 医生先看了, 开个单, 下楼交费, 再上去接受治疗, 这看一次病, 需要楼上楼下跑多少次, 门诊大厅里流动的人海, 有多少是为了看一次病在反复上下做本来可以避免的流动的, 超过一半吧 !

记得2003SARS流行后许多外国专家批评中国和香港的医疗人力资源分布和医院设计不合理状况造成医院成了传播SARS的理想场所, 香港的那几座被隔离的居民楼传播就是因为某住楼里的先生到医院血透而感染了SARS, 这种情况是许多西欧国家在医疗人力资源分布和医院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避免的, 不知国内这些医院在建设设计时是否有考虑过尽量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问题, 如果有的话, 这种把医院门诊部建的象大商场一样气派的设计方式绝对是违反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最基本概念的,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门诊楼里的病人流动应该想办法减少到最低可能.

这就涉及到医院管理设计的ERGONOMICS, 尤其在中国这样人多的地方, 也许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一间医院不是为了好看, 而是为了治疗和尽可能使它的医源性传播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法国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首先是医疗人力资源分布, 做到小病中病都局限在小诊所和小医院处理, 大病重病才上大医院,而且无论大小医院, 和小诊所, ERGONOMICS是管理和医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病人的流动路线, 医务人员的流动线路, 各种有关的通道, 水源监督和处理, 供暖和冷气管道的设计和监督管理都经过静心设计, 包括很小很小的诊所, 每个医务人员进入工作状态时的流动线路都是以尽最大的可能限制病菌流动和传播, ERGONOMICS 在现代化医学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回到我上述所说的那间医院, ERGONOMICS的角度上看, 那间门诊大楼的设计可以说失败的不能再失败了, 许多人跟我说 : 你去所有的大医院看, 都是这样的, 就像在比赛一样, 越大越以为有气派 ! , 行行好大佬们, 医学技术可以搞竞争, 这比赛谁的医院大楼比谁的高谁的大谁的装修得更富丽堂皇, 还是免了吧, 别忘了医院是个传播疾病的地方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