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呼, 虚荣呼
(2007-01-21 12:09:42)
下一个
有两位朋友的孩子都在去年被全国医学院终身淘汰, 一位是银行家的儿子, 一位是建筑工程师的儿子, 可以想象, 对这两家打小孩出生的那刻起就发誓要让他们当医生的家长来说, 打击是致命的. 这两位小孩都是小学就连跳两级的神童, 曾几何时, 他们是父母在人前人后炫耀的资本, 老师和父母都认为他们有100%考上医学院的能力, 可是最后都大跌眼镜.
医院里的医生经常自嘲说 : 当医生不用特聪明, 但必须有一根 "筋" , 就这两位神童失败的教训, 就是两位都缺乏当医生的"筋", 按理来说, 法国医学院的淘汰率并不算太高, 但两位被大家看好的神童为何在录取率高达15%的情况下名落孙山, 这就引出一个培养神童是否得不偿失的问题, 医学院的课程不是简单的数理化或法国文学年年满分就能学得下去的, 一年级的淘汰性课程要求学生不但数理化和文学都很突出, 在形态学方面有一定的先天才能, 要是不能在几分钟内画出个很像样的解剖或组胚图谱, 别想教授会给你好评的; 还要在人文科学, 法律, 科学史, 医学史, 哲学史和道德与伦理方面有非凡的分析能力.
这两位"神童"的失败在于他们的家长太急于求成, 早早地让他们跳级, 进入医学院一年级只有十六岁, 十六岁的年纪学数学, 物理, 化学, 纯法律或纯文学的学科肯定是会成功的, 但这个年龄要求他们对上述的社会和道德伦理问题比十八岁的同学有更成熟的看法 , 恐怕就很难了, 估计这是这两位神童失败的主要原因.
每年医学院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 院长就开明布公地宣布 : 在法兰西医学院的录取记录上, 几百年来还没有文科汇考生成功考上的记录, 但是不是单纯理工科好了就能进得去, 答案是否定的, 考生必须很全面才能进得去. 对于想把孩子送进医学院的父母, 太急于求成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局 . 对于两家名落孙山"神童"的家长来说, 后悔是太晚了. 两年对于一个人的人生算什么, 为什么不能让小孩好好地享受童年的乐趣, 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 有更开阔的思路,让小孩跳级, 提早进入大学, 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 还是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