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like you are dying.

浪迹西洋 漂泊北美 差旅劳顿东南亚 九天揽月 五洋作鳖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自我和博克

(2006-11-17 14:59:11) 下一个
(品茶小轩置顶)

苏联还未解体时,看过好象是苏联东欧的一位作家写的《自我论》(加注),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当时,年轻的团支书看到装帧秀雅的封面,会意而诡秘地一笑。她这一笑意味深长,是在无声地说:“嘿,什么样的人看什么样的书。”

其实,人大都很自我。很想了解自己和被人理解,但又很私密,不愿意别人看到心里去,尽管同时又毫无道理地想知道别人心里什么样子。你可以说这是源于人性的原罪“贪”。但纯粹的道德批判没有用,该贪还是贪,骨子里的东西,一般的修炼很难斩草除根,功德圆满。人已经进化,成为社会动物,怕寂寞,除非一生下来就扔到渺无人烟的荒郊野外,去百年孤独,自生自灭。人的自我取向和社会性是先天的矛盾,回避不了。

刚好,电脑网络技术进步,有了电子博克,内向的人也“健谈”起来,因为博克空间的虚拟和距离提供了一层心理上的保护。博克为人的自我取向和社会性提供了调和矛盾的平台。在博克空间,一个个自我得到充分发挥,舒展在社会面前。在现代,至少在西方,individuality是褒义的,是得到鼓励和奖掖的不可多得的特质。是这些充满活力的个体元素丰富了多彩的社会画卷。当年最怕写作文的人,如今也文思泉涌。原来不是他们不会作文,而是时机不对,火候未到。把文当成一件苦差事,又单调一统,缺乏素材,凭生编硬造,当然怕作。

昨天看“Before Sunrise”, 在夜半无眠游荡维也纳街头半梦半醒的恍惚中,那助兴的红酒里又掺有“骗”和“偷”的窃喜,法国疯女孩和美国贫小伙脑筋互相激荡,似是而非地抖机灵,耍贫嘴,显才智(Pseudo-intelligence)。女孩有一个高论,说那妇女解放运动,心怀叵测的男人是始作俑者,一些头脑简单的女人看到风便是雨,跟着起哄架秧子,被蒙在鼓里卖了还不知道。这论断很有想象力,让人联想起“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文化大革命,是领导人错误发动,后被反革命分子利用的一次内乱。这妇女解放运动,是个别人、个别团体错误或正确发动,抑或是妇女内乱被利用,只有天晓得!马克思主义者坚信,外yin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女人脑子里没有,任他坏男人在外面怎么捣鼓,也形不成波澜壮阔。女性“自我”的觉醒,怎么说对妇女解放运动也是有大功劳的。

如今的博克文化,标榜自我,崇尚个性,博客们一个个特立独行,语不惊人誓不休,即便没有一呼百应也能孤芳自赏,自得其乐。在博克运动中,妇女撑起半边天,还是大半边天。说是又一次女性大解放或是又一次个性大革命,应该不算太过分。

注:自我论 作者:(苏)伊·谢·科恩 出版机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两部分。上篇论述文化史上的人的标准形象的演变,下篇论述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学问题。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内在机制的某些一般发展规律,有肋于理解道德行为的心理根源和动机。

http://www.hzxfbook.com/showdetail.php?id=73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雨打梧桐 回复 悄悄话 I have read 《自我论》in my college time.
登录后才可评论.